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稷下学宫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由政府设立的官学,是战国时期高等教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诞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所谓“稷”就是指齐国国都临淄的稷门,所设的学校称为“稷下学宫”,也称“稷下之学”。它由国家主持招纳当时社会上流动的著名的文人学士,也吸收了一批批的学生,它既是学者讲学著书的地方,又是培养封建官吏的场所,是一个肩负教学和研究两种职能的官立大学。稷下学宫初创于齐恒公当政时期,而发展兴旺时期是齐宣王田辟疆在位时期(公元前319—前301年),齐王田建在位的40余年(公元前264—前221年)日趋没落,到公元前221年,齐国为秦…  相似文献   

2.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它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为战国中后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过积极作用,而且对后世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制度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究其原因,是它适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创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1.稷下学宫的创办所谓稷下,乃是指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内)的稷门(城西南门)附近地区。稷下学宫创于何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根据刘向在《别录》中的记载:“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外有学堂,即齐宣王所立学宫也。”…  相似文献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学府,它既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史上的重要创造,稷下学宫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稷下学宫虽然在历史长河中仅仅存在了150年,但它的办学特点却给历史留下了很深远的影响。通过把稷下学宫的办学特点与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学习方式改革比较一番,我们会得到一些启示。稷下学宫的主要特点:(一)百家争鸣,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4.
稷下学宫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举办的最著名的一所高等学府,稷下学宫人才辈出,各学派充分发展,百家之学差不多都可以在稷下学宫找到思想的源头.稷下学宫的成功离不开人才,它的管理人才的方法对当代高校教师人才管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稷下学宫,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对稷下学宫的历史演变及教育特点予以系统的思考,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对我国当前的高教改革将有着现实的借鉴价值。稷下学宫创始的确切年代已难详考。一般认为稷下学宫创始于齐桓公田午,距今约2300年左右。所谓“稷下”是指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之下。“齐有稷门,齐之城西门也”(《太平寰宇记》),但根据考古发掘,稷门是齐都的南门,以城南的稷山得名。随着齐国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由威王,宣王到湣王,稷下学宫逐渐走向兴盛的顶峰、到襄王,王建时又逐渐衰落下来。及秦并六国吞齐而告终,前后大约经历了一个半世纪。  相似文献   

6.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它由官方举办而由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齐国统治者采取学术自由和待遇优厚的办学方针,保证它的长期兴盛。稷下学宫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对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术、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学术自由、环境宽松是稷下学宫最基本的特点,也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稷下学宫的这一办学思想对当今高校建设与改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解放运动的产物,是特殊的文比氛围和社会环境的结晶。它是独具特色的齐文化沃土中结出的硕果,而同时又促进了齐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本文就稷下学宫的鲜明的文化特点进行了深入而有说服力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据钱穆先生考证,孟子两次游齐,前后共达二三十年之久,在齐国的游历占据了孟子周游时间的半数以上。那么当时的齐国究竟有什么突出之处,吸引孟子长期滞留呢?历来人们均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齐国的强盛,然而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孟子在齐国的长期滞留,是相似的文化心理、齐国的强盛和敬贤礼士的文化政策,以及稷下学宫的文化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清孟子长期游齐的这一个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孟子的研究,同时有助于分析齐国在战国中后期成为诸国"文化重心"的背景。  相似文献   

10.
据钱穆先生考证,孟子两次游齐,前后共达二三十年之久,在齐国的游历占据了孟子周游时间的半数以上。那么当时的齐国究竟有什么突出之处,吸引孟子长期滞留呢?历来人们均把原因简单地归结于齐国的强盛,然而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孟子在齐国的长期滞留,是相似的文化心理、齐国的强盛和敬贤礼士的文化政策,以及稷下学宫的文化氛围共同作用的结果。理清孟子长期游齐的这一个案,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孟子的研究,同时有助于分析齐国在战国中后期成为诸国"文化重心"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有两个齐桓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人,两人在齐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强盛了齐国,首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田午在战国时期创办了稷下学宫,为齐国招纳了大量人才,为齐威王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并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2.
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官”作为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为当代大学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稷下沉浮及其学术自由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下学宫独创了官方兴办、私家主持的办学形式,集讲学、著述为一体,采用自由游学和自由听讲的教学方式,尊重优待知识分子,是中国较早尝试学术自由的高等教育学府,但齐国最终没能实现霸业,“齐国亡而稷下终”的命运让人深思。  相似文献   

14.
管仲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辅佐齐桓公建立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大业,使齐国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礼法并施的思想主张主要是源自于对西周旧法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公私观念逐渐形成,最终“立公灭私”成为主流思想,并影响到后来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但深入分析此观念可以发现,“立公灭私”从形成之初,理论上就存在着逻辑矛盾,实践中也陷入解决不了的困境。公与私的纠结不清、逻辑混乱,对后来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进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钘是先秦诸子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博杂而又明晰,他既不是《汉书·艺文志》所谓的小说家,也不是荀子所说的墨家以及《汉书·艺文志》班固自注谓“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的道家。仔细分析,宋钘应是一个继承道墨、融合道墨、发展道墨的思想家,他把并不融洽的二派的不同的思想很微妙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宋钘与尹文同游稷下,但又不同于稷下学派,可以说他是稷下黄老之学的先驱和盟友,其思想更多地表现了不顾自身、博济众人的热心救世精神。  相似文献   

17.
战国时期的外交,由于环境背景的不同,在战略策略的运用上,比春秋时期的外交壮观得多。无论规模,还是声势,均远远超过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是外交与军事策略交替使用,并行不二;而在战国时期则变为以军事为主,外交为辅,与春秋时期大相径庭。此时,人们对于"周礼""仁义""道德"等态度日趋让位于实用主义的"功利"思想。春秋时期的"仁义道德"外交已经变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战国时期的"功利"外交,它的外交辞令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纵横家们博古通今,熟稔各诸侯国的政治事务,准确把握瞬息万变的政治形势,善于抓住诸侯国君的心理,并据此而发挥其雄辩之才,口若悬河,极富煽动性和蛊惑性。战国时期的外交辞令虽然总体上延续了春秋时期的一些做法,但已经有了改变,开始向功利性转变,重饰词、贵激扬、尚铺张。  相似文献   

18.
礼贯穿于春秋时期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其内容主要包括战争过程中的祭祀、占卜、“致师”、“献捷”、“饮至”等制度化环节,某些战争规则以及战争参与者礼仪性的措辞和举止。春秋时期战争中的礼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在部分保留西周的形式和精神的条件下逐渐衰落。礼在当时之所以呈现这种特殊的面貌,有其深刻的背景因素:在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中,社会各阶层力量的重组推动了贵族社会的瓦解,作为贵族宗族组织重要维系的礼制亦随之衰落;但同时,瓦解中的旧秩序和旧意识形态仍对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奄一定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9.
:侯才所著《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是目前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有关竹简《老子》研究的专著 ,作者以最新发现的考古研究成果为据 ,悉心整理和考释竹简《老子》 ,把《老子》一书的最早版本提前到春秋末年 ,这就为我们对道家文化追根溯源和正本清源提供了实物性的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