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汉森  夏富仁 《收藏》2001,(9):64-66
蝙蝠的“蝠”与“福”谐音,在中国的传统吉祥寓意中,人们常把蝙蝠视为幸福好运的象征物,广泛地运用于民间装饰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2.
尹钊  吴鹏鹞  金光 《收藏》2020,(3):68-69
花钱中的文图千姿百态,称它为古代"铜版画"并不过分。花钱中丰富的内容,是各代民俗民风的缩影,代表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钱中的吉祥图案,是花钱中的重要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象征。如牡丹表示富贵,莲花表示纯洁,月季表示长春等。二是谐音。如蝙蝠的"蝠",与"福"字读音同。喜上眉梢用喜鹊来表示"喜",梅花的"梅"则与"眉"同音。绶带的"绶"与"寿"同等。三是寓意。如葫芦蔓细长,寓延续不断;石榴籽多寓多子,松柏寓长青,龟高寿寓长寿,鸳鸯寓夫妻。四是标识。如符号"卍"代表"万",盘长结代表绵延不断,以及篆书的"寿"字、"喜"字等。吉祥图案的描述还以各种物像的组合来表达图案的寓意。如以龙凤组合的图案为"龙凤呈祥",以蝙蝠、绶带鸟、如意组成的图案称为"福寿如意"。吉祥图案的设计,遵循"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吉祥花钱的表现形式更是如此。笔者现选择一些吉祥图案的花钱以供鉴赏。  相似文献   

3.
拍卖     
《收藏》2012,(18):24-27
纽约佳士得9月亚洲艺术周"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纽约佳士得亚洲艺术周于2012年9月11日至14日举行,届时将推出一系列来自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地的艺术珍品。9月13日及14日举行的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拍卖,将推出500多件来自不同时期、风格各异的瓷器、玉器、青铜器、雕塑、家具及书画。此次拍卖的亮点是一件巧  相似文献   

4.
《收藏》2012,(7):168
"珐琅彩瓷,一个昔日皇家垄断的艺术,一项失传200多年的彩瓷技艺......它集现代奢华、当代巅峰制瓷工艺、细腻的古今绘画艺术及实用性于一体......2012珐琅彩"福、禄、寿、喜"杯,由江西陶瓷工艺美术协会、景德镇珐琅彩瓷研究协会、国瓷收藏艺术品中心,以及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李少景联合制作。本藏品使用的珐琅彩料完全沿袭清宫珐琅彩瓷配料,器形和瓷土以著名的"7501毛瓷杯"为标准,是继去年成功推出珐琅彩"春、夏、秋、冬"杯之后又一珍贵藏品。每件瓷器均由大师亲自绘画,具有极高收藏价值。2012年(福、禄、寿、喜)杯限量99套,在2011年基础上增加托盘以及绘画难度,因陆续生产,望各藏友提前订购.  相似文献   

5.
中国瓷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东汉就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到唐代陶瓷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造已完全成熟,到宋代出现了官窑瓷器。著名的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定、钧"瓷器存世量稀少,精美绝伦,弥足珍贵,代表了这一时期制瓷的最高水平。宋代官窑瓷器世上极其罕见,原因在于宋代官窑瓷器的私密性、非商品化生产等特点。明清时期的景德镇已是我国制瓷业的中心,此时也是我国制瓷  相似文献   

6.
单留 《上海集邮》2011,(6):26-27,2
由于蝙蝠大都在夜间活动,因此人们虽知有蝙蝠这种动物存在,却对它们多少有些误解,甚至产生厌恶。民间有一种传说,认为蝙蝠是因老鼠偷吃了盐而变成的。不过,因为"蝠"与"福"同音,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蝙蝠作为幸福象征。中国的慈禧寿辰纪念邮票1分银票的中心图案就是一个"寿"字被五只象征性的蝙蝠所围绕,寓意"五福捧寿"(图1,本文图刊封二)。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6,(17)
正瓷器的根在中国,而当它走出国门,被不同国家、民族、文化所接受和改造后,竟实现了一个华丽的转身。300年前,瓷器于美丽的法兰西国度绽放出了绚烂之花。"跨越三个世纪的优雅:1740~2016塞夫尔制造局"特展,由西安曲江艺术博物馆、瓷器之城——塞夫尔与利摩日及杜梦堂联合主办,香港pARTage有限公司协办。通过100余件瓷器作品,让我们看到一个瓷器"东学西渐"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7,(4)
正明清时期瓷器品种增多,烧造技术纯熟,达到中国古代制瓷艺术的高峰,专供宫廷和官府使用的景德镇官窑瓷器更是精巧富丽,极尽奢华,河北博物院"名窑名瓷"展览展出的明清官窑瓷器既有青花、釉里红、五彩、斗彩、粉彩等彩绘瓷器、也有白、红、黄、青、篮等单色釉瓷器、充分展示了明清官窑瓷器的艺术水平。其中,展出的22件单色釉瓷器极具观赏价值,它们的缤纷瑰丽,纯净典雅,以其天然韵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相似文献   

9.
牟晓林 《收藏》2012,(5):52-58
在中西瓷器贸易达到鼎盛期的18世纪,中国瓷器装饰上出现了西方的人物、花卉、建筑及徽章等种类丰富的西洋图像,瓷器也成为中西方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此时西洋艺术东来,除仿古外,并模仿西洋瓷之绘画,如圣母像,碧眼卷发之人物等,此系以前所未有者。"瓷绘西洋人物图像不仅丰富了瓷器的装饰题材,有助于西洋绘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更为国内了解西方的文化、历史和人文等各方面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收藏》2016,(15)
正从2016年2月开始,在我的朋友圈,一些消息灵通的行家开始放出消息,他们说3月份去纽约的朋友们有福了,因为你们会见到一件震惊世界的神奇瓷器。这消息听得人心痒,大家纷纷猜测,什么样的瓷器配得上"震惊世界"四个字?时间来到3月的纽约,2016年佳士得春拍在这里举行。当我走进佳士得公司的拍卖大楼,迎门柜上摆放着的就是这件震惊世界的瓷器——一件明宣德青花五爪云龙纹大罐,所绘龙纹苍劲老辣、气势  相似文献   

11.
李朝春 《收藏界》2013,(7):69-74
清末民国初期出现的云南建水紫陶"残帖"装饰艺术,构思精妙绝伦,手法新颖独特,是建水紫陶别具特色的装饰艺术图案。它是建水陶艺师在继承祖国传统文化与书法艺术精髓的基础上,大胆吸取国画"锦灰堆"艺术精华,借鉴景德镇瓷器"八破纹"装饰艺术风格而发展起来的紫陶装饰  相似文献   

12.
张佳宏 《收藏界》2013,(8):126-129
吉州窑:我国古代著名的黑釉瓷窑口,位于江西省吉安县南的永和镇,吉州窑始于唐代,盛于南宋,衰于元末。吉州窑因地得名,也有将其称为永和窑、东昌窑的。吉州窑的瓷器主要分为五大类:青瓷类,此类器物多较为粗糙,应为吉州窑创烧期唐代所烧。乳白瓷类,主要产于唐晚和五代、宋元时期,碗底常有"吉"、"记"、"福"、"慧"、"太平"、"本觉"等铭文。有些印有缠枝花卉、海水游鱼、凤穿牡丹等纹饰。昌窑的。"、"福"、穿牡丹等纹  相似文献   

13.
《收藏》2020,(8)
正"慎德堂制"款瓷器是清道光时期(1821~1850年)景德镇御窑厂为圆明园行宫慎德堂专门烧造的瓷器。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行宫中的主要居所,位于九州清晏西侧,建成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因此,"慎德堂制"款瓷器与传统年号款瓷器一样,均属官窑制品,不仅代表了道光皇帝"崇俭去奢,慎修思永"的执政思想,也更体现了皇帝本人的审美意趣。下面即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例,按装饰工艺加以整理与介绍,并就后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宣珩 《收藏》2012,(8):140-143
4月初,任星航钧瓷艺术中心在北京开放,这是北京艺术市场中第一个专注于钧瓷艺术的文化中心。钧瓷作为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再次进入收藏界的视野。钧瓷以"雨过天晴云破处,夕阳紫翠忽成岚"的窑变效果,一改自汉至唐以来"南青北白"的单色釉发展脉络,自此中国瓷器开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美丽颜色。造烧于唐朝的钧瓷,到宋代成就了第一个瓷器艺术高峰。宋代钧官窑瓷器雅致、温润的艺术效果,也成为了钧瓷审美的最高标准。但是,由于战乱频仍,朝代更替,宋代钧瓷烧造技艺一度失传,宋钧的神韵成为湮没于典籍与泥沙下的历史密码,直到宋代窑炉残骸的出土和复原,才让人参悟到了宋钧神韵的千年密码——柴烧。而破解这个密码的人,正是钧瓷艺术大师任星航  相似文献   

15.
《收藏》2011,(9):175
洋彩之冠,被博物馆列为"瓷中极品"洋彩被誉为"彩瓷之冠",这一工艺的出现,将我国的瓷器艺术上升到极精妙的境界。清宫洋彩的名贵,不仅在于宫廷御制的身份,更在于它存世极少。据史料记载,洋彩瓷器用料珍贵,工艺要求极高,与本品器形和图案类似的洋彩瓷器,全世界目前  相似文献   

16.
《收藏界》2007,(9)
青花瓷器,是我国富有民族传统和艺术特色的优秀产品。由于青花瓷器具有色调明快、纹样生动和历久不变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成功,在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多处窑场中,能代表制瓷水平的是景德镇窑。安徽省出土的"青花花卉执壶"和"青花菱花口盘",都是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  相似文献   

17.
王晓海 《垂钓》2010,(10):83-83
宋代是我国瓷器艺术飞速发展的一个高峰。过去谈论宋瓷,往往以“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窑来概括。其实宋代的瓷器也有官窑、民窑、南北地区之分。官窑瓷器精美绝伦,不计成本。民窑瓷器,不拘束缚,看重实用。  相似文献   

18.
引言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生产的宫廷用瓷开始书写帝王年号款,以后历代官窑都写本朝年号款成为定式,只有明代正统(1436—1449年)、景泰(1450—1456年)、天顺(1457—1464年)三朝未发现官窑款识瓷器,而有断代价值的民窑瓷器也很稀少。因此,这段时期的瓷器面貌浑沌不清,扑朔迷离,陶瓷史学者称之为"空白期"。近些年来,随着海内外陶瓷考古发掘(陆地和水下)的进展,有关"空白期"瓷器的资料逐渐丰富起来,有学者进行过分类、排比研究,初步勾画出"空白期"瓷器的轮廓特征(见王志敏《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载《中国陶瓷》1982年第3、4、5期)。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混淆不清,也未曾探讨"空白期"瓷画的艺术特征。本文以各大博物馆馆藏和著名收藏家珍藏的陶瓷、考古发掘出土瓷片为素材,结合上世纪80年代以来景德镇陶瓷馆复制元、明初青花瓷研究的成果,包括笔者参与其中的心得体验,分析"空白期"青花瓷的彩绘工艺和艺术特征,兼与元、明初青花瓷装饰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正瓷器生产者根据瓷器需求者的特定要求进行瓷器的设计、制作,即被称为"瓷器定制"。瓷器定制古已有之,据今日的瓷器遗存来看,定制主体多为皇室、官府,如唐代邢窑"官"字款器物,宋代汝窑、钧窑的"奉华""聚秀""重华宫"款识器物。元代,部分瓷器是由皇室贵胄个人或官府定制,如元代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定制的"枢府"款瓷器(图1)、元文宗时期设立掌管皇  相似文献   

20.
徐晓玲 《收藏》2012,(2):14-16
本·杰森,欧洲艺术博览会执行委员会主席;本·杰森东方艺术馆馆长。一位对中国文化痴迷的长者,从事中国古董交易20余年,于1996年在伦敦成立本·杰森东方艺术馆,专门从事中国艺术品的收藏经营业务。该馆的艺术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较早朝代的古董,如汉唐时期的瓷器、雕塑,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玉器,宋代的佛像、瓷器、陶器等;另一类是近代明清时期的艺术品,如瓷器、金属器皿、玉器、象牙、漆器、玻璃器等。在2011年11月6日至19日举办的"伦敦亚洲艺术周"期间,本·杰森斯东方艺术馆携象牙浮雕罗汉、八罗汉玉插屏、松鹤纹竹笔筒等"文房四宝"主题作品亮相,引起了东西方藏家的广泛关注,亦是在此期间,记者有幸与本·杰森进行了一场关于中国艺术品、中国艺术市场、东西方文化艺术以及Tefaf与中国的对话。本·杰森斯东方艺术馆,伦敦哲麦街91C(91C Jermyn Street London SW1Y 6JB United Kingdom),+4420.7976.1888,www.benjanssens.co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