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凯 《收藏》2015,(10):48-51
在婺州古瓷的发展史上,式样繁多的碗贯穿于其兴衰的始终,可以说是婺州古瓷发展的一个缩影。尤其是从南朝到北宋这一历史阶段,婺州窑瓷碗的花式众多,造型各异,展现出婺州古瓷的精彩风貌。  相似文献   

2.
新石器时期玉石斧的使用较为普遍,几乎所有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都有出土。据考证我国最早的玉斧出上在距今约8000年前的内蒙古兴隆洼遗址中。该玉斧造型呈长条形,长4厘米,呈绿色,属角闪石类。前些年望江县境内汪洋庙、黄家堰、枫林庵、砚池墩等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一批玉石斧,其多是由地方玉料精心磨制,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王永超 《收藏》2019,(1):92-97
巴蜀地区陶器制作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距今65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就已经能够制作出纹饰丰富的彩陶。在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成都金沙遗址也都发掘出土了众多精美陶器,约等同于中原的商周时期。  相似文献   

4.
大约一万年前人类发明了陶器。陶器的诞生促进了原始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力的逐渐提高也扩大了对陶器的需求,加速了制陶业的发展。新石器时代山东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可以验证不同文化时期的先民生产、生活中使用过不同形制的陶制器皿(图1)。大汶口、龙山文化出土的陶器以黑陶为主,二者在制作成型工艺和烧造技术方面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形成了独特的黑陶文化(图2)。  相似文献   

5.
杨峰涛 《收藏界》2013,(10):110-112
最近,河南应国墓地出土了一批青铜面具,造型奇特,实际使用用途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周礼·夏官》记载执掌驱邪避害权利的"方相氏"所戴的面具,有学者解释为"巫师使用的法器",也有的学者认为是敛葬器物等等。现介绍如下,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6.
正前言近年,藏界兴起返璞归真之风,陶器盎然映入美术和文物爱好者的视野,其中史前陶器尤其受到藏家青睐,古陶研究方兴未艾。作为史前时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存,陶器的器型、纹饰、用途等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找不到任何文字记载和直接证据,和其他古代艺术品门类相比,关于陶器的研究十分有限,不少历史密码需要今人去寻找和解读,而这恰恰是彩陶研究和收藏者最痴迷的地方。20世纪20年代,考古工作者先后对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进行调查和发掘,以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陶器让世人惊艳,中国远古文化陶器自此崭露头角。此后的近百余年间特别是近30年,随着各地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的增多和考古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  相似文献   

7.
3月8日《良渚玉器》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1936年在杭州余杭区良渚镇发现,其中心位于良渚、瓶窑两镇,1959年依照考古惯例被命名。良渚文化发展分为石器、玉器和陶器时期,出土的镰、镞、矛、穿孔斧、穿孔刀等石器,距今约5300—4200年。  相似文献   

8.
满城汉墓是西汉中山国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并穴合葬墓。两墓共出土彩绘陶器189件,其中刘胜墓中彩绘陶器多为泥质灰陶,以褐色涂地,纹饰富于变化,多绘夔龙纹、变形鸟纹和云气纹,少数绘流云纹、弦纹和锯齿纹。窦绾墓出土彩绘陶器则为夹砂灰陶。其中,12件彩绘陶盆极具艺  相似文献   

9.
王聪  肖丽媛 《收藏》2010,(11):84-86
建国以来,河南出土了一大批商周时期的玉器。现将新郑市唐户和望京楼遗址出土玉器精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继卿 《收藏界》2014,(7):80-85
远在新石器时期,兽骨、兽牙、兽角器物是和木器、石器、陶器同时使用的器物。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十余件象牙制品和大量的牛、羊角及骨制品,还有五具犀牛遗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