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与写作》之所以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主要的是:由于刊物明确办刊宗旨,以及多年来所形成和保持的独有的特色。 《新闻与写作》在研讨新闻理论、交流新闻实践经验、传播新闻写作知识之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表的许多文章虚实结合,雅俗共赏。其理论性、针对性、知识性、实用性、系统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杂志创刊已经十五年了,十五年来刊物在发展壮大的同时,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同仁的喜爱;大家在紧张工作后宝贵的闲暇中,信手翻开《新闻与写作》,那宏观在宇的理论文章,那系统丰富的专业知识,那聚沙成塔的工作经验,每每会使人有满足的收获;不论是资深的编辑记者,还是初入门的基层通讯员,碰到一起时常常会不约而同地提起从《新闻与写作》中得到的启发、帮助和鼓励。作为新闻界的一分子,一个经常从《新闻与写作》中汲取营养的读者,自然而然对《新闻与写作》越办越好充满着意料之中的希望。如何界定一本新闻界的专业刊物…  相似文献   

3.
感谢与祝愿     
《新闻与写作》的十年,是编辑部同仁辛勤耕耘的十年,是刊物质量不断提高的十年,是刊物不断获得读者赞扬的十年! 《新闻与写作》是为广大新闻爱好者提供写作、语法、逻辑等知识的园地,是进行新闻写作教学的函授教材;是传授采访、写  相似文献   

4.
《新闻与写作》创刊8年,发行量始终稳定在10万份左右,在新闻刊物中位居第一,且遍及全国,大多为个人订阅。这是读者对《新闻与写作》的肯  相似文献   

5.
恭喜!恭喜!     
新闻学,乃是一门尚未完成的科学,因而许多刊物探讨其规律与写作技巧,故名之为新闻刊物。创刊五载、出版六十期的《新闻爱好者》,和北京的《新闻战线》、《中国记者》、《新闻与成才》、《新闻与写作》、上海的《新闻记者》等新闻刊物,本质上是一样的。如果用数学模式,可以这样标示: 新+闻+引起读者爱好=新闻爱好者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9,(3):10-10
《新闻与写作》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接了地气的缘故,这地气是什么?是满足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基层干部、通讯员,以及活跃在各行备业的新闻与写作爱好者的需要,这是《新闻与写作))25年来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我本人就是《新闻与写作》的忠实读者。1970年开始做北京日报的通讯员,1974年进入北京日报,《新闻与写作》一直是我必读的一个刊物。  相似文献   

7.
编者的话:《编读往来》是编者、读者共有的“聊天室”,是交流心曲的聚友厅,是联结编读友情的桥梁。轻松、简短、真挚、多彩,是它追求的特色。轻松如一家人,短在千字之内,真情发乎内心,体裁不拘一格。为提倡这种特色,本期特编发《感叹胡杨树》等两篇来稿。两篇文章共同的特点是都表达了作为《新闻三昧》、《工人日报》的读者,对自己一报一刊的真诚关爱。这种关爱已深入到他们自己的写作生涯中,已渗透在他们时刻想为搞好刊物作一点奉献的思虑  相似文献   

8.
4月28日,《新闻与写作》编辑部的同志来到繁荣的京郊县城——昌平召开了读者座谈会。在北京的远郊县中,昌平订阅《新闻与写作》数量最多。清茶一杯,刊物几本,每个到会人员认真地对《新闻与写作》展开了评论。无论是一本书,还是一本刊物,首先映入眼帘的,无疑是封面。会议一开始,大家就集中谈论起刊物的封面来。  相似文献   

9.
办公桌上又是厚厚的一叠读者来信,大部分是向编辑部报告;他们在读《新闻与写作》后,获得的教益和取得的成绩。编辑部在深感欣慰的同时,也向读者报告一个消息:《新闻与写作》的读者朋友又增多了。承蒙读者厚爱,本刊的发行量年年递增,一直位居全国新闻刊物之首,1991年在原基础上又增加近16%的读者。  相似文献   

10.
阅读外国优秀的新闻作品,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提高自己写作新闻作品的能力。但由于各自的国情不同,导致一些读者对外国优秀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艺术价值等缺乏一定程度的理解,只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由王蕾编著的《外国优秀新闻作品评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6月版)  相似文献   

11.
我退休以后,和北京日报联系最密切的地方是《新闻与写作》编辑部。《新闻与写作》刊物给我的感觉是内容更丰富了,作者队伍更扩大了,水平更高了。我提个建议,怎样吸引各报的记者来关心阅读  相似文献   

12.
(一)不少读者来信都提到,自己读了《新闻与写作》后,被报刊电台采用了不少稿件,成为优秀通讯员;对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促进作用等等。一些读者还将刊物介绍给亲朋好友,使他们也对新闻与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湖北罗田县天堂壹级电站周炀:“自1985年订阅《新闻与写作》以来,它使我的写作能力提高很快,也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我继续订阅了1989年的《新闻与写作》。在我的影响和介绍下,我们单位的几位年轻人也对贵刊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3.
《新闻知识》几乎是我每期必读的业务刊物,多年来我偏爱它,不仅是它装潢漂亮,更主要是其内容精湛,有可读性,我特别偏爱的是这样几个栏目:一、得奖新闻采写谈,二、新闻纵横,三、新闻改革探讨,四、新闻研究与业务研究,五、访谈录,六、作品评介。原因一是自己也常常给这几个栏目写写文章,二是自己从这些栏目中得益不少。特别是《得奖新闻采写谈》每次都是从历届全国、全省好新闻中摘登几篇,由作者谈采访经历与写作甘苦,这对读者、习作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授,是写作经验的直接传递,读来十分亲切可感。由于得奖作品无疑是一种范文,有典型性,加上作者的亲身谈,等于是一种有力的解剖,切中肯綮,所以这也是一种最好的作  相似文献   

14.
鼓励与希望     
总的来说,《新闻与写作》是办得比较好的.其中一些专题讲座对读者很有帮助,我们很爱读.另外,刊物上有些新闻登得很及时,足见编者在文章的时效上用了功夫。象三月十八日、十九日发生的新闻能在四月号的刊物上刊出,这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新闻与写作》亦有不足之处。象有些会议报道太长了,应该压缩文字。另外,刊物上的照片也不清晰。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16.
欣逢《新闻与写作》创刊十周年,特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我第一次参加本刊举办的笔会,感受却是深刻的——了解了这个颇受读者欢迎的刊物成功之秘诀,跟与会的许多老友新知共同探讨了经验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一束来信     
●《新闻知识》越办越好了。它已是一份具有全国影响的新闻刊物。学术性与实践性相结合,深受读者喜爱。实践证明,刊物不在于属于哪一级,而是看是否解决不同层次读者关心的问题。我希望这颗明星今后更加光彩夺目。杭州大学新闻系桑义磷●我们感到《新闻知识》在全国省级新闻专业刊物中办得最好,高、中、初专业工作者及通讯员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都能得到益处,这不仅是我这样说的,我接触的看《新闻知识》的同志都这样  相似文献   

18.
我1986年回国后才持续地读《新闻与写作》。《新闻与写作》很有读头,吸引你从头到尾读下去,是一份知识性很强的刊物。希望保持现有特色,并不断有新的开拓。 作为读者,我觉得,新闻摄影知识以及经济、科技的报道经验和体会介绍得比较少;年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写作》是一份受到读者欢迎的刊物,发行量长期稳定在10万份左右,名列全国新闻业务刊物首位。内中有很多经验和优势值得总结和发扬。我以为,首先是办刊指导方针上注重知识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启迪性,符合客观实际,切合新闻界特别是广大基层新闻工作者和初学新闻和写作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在这里,请接受我们编辑部对广大读者的美好祝愿! 2002年第一期《新闻与写作》和读者见面了几年来,我们始终在实践着我们刊物的“联系实际,研究理论,传播知识,交流经验,加强指导性。知识性。可读性”的办刊宗旨。在广大作者和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帮助下,我们的刊物取得了不少成绩.多年来,《新闻与写作》发行量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名列前茅_《新闻与写作》被中国期刊协会列为向‘“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赠送期刊;《新闻与写作》刊登的文章多次在北京市和全国获奖,2001年又有文章荣获第十一届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