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今年学校举行的趣味运动会中,笔者与教研组同事以"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对运动会的项目进行了革新,不仅提高了运动项目的趣味性,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快乐的目的。本届趣味运动会项目主要包括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两类,具体设置如下。  相似文献   

2.
谌助华 《体育博览》2011,(7X):128-129
校运会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每年一度的大型集体活动,其比赛形式一般是由多个运动项目组成,并在同一时间内进行。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校运会还是沿用传统的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模式,它只注重了竞技性而忽略了大众性,而且偏离了现代学校体育"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这种陈旧、枯燥与单一的校运会,只是少数学生施展能力的舞台,而绝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运动会缺乏热情,缺乏参与意识,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尤其是在农村中小学,这样的现象更为突出。因此,改革旧有校运会的模式,开展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健身体育和阳光体育的校运会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从我校校运会的改革与创新中,就比赛规则、项目设置、比赛时间和拓展内涵等诸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结果表明,只有不断地对校运会进行改革和创新,并适应时代的需要与发展,才能让校运会在新形势下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充分发挥它在学校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校运会改革比赛项目设置的有益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如何改变校运会少数人赛、多数人看的状况,让更多的人走进体育赛场,我们在改变比赛项目设置上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使全校大多数学生走进赛场,参与运动。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就高校校运会的现状和今后的走向,对福建省14所本科院校1 540名师生员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高校传统校运会筹划主体单一,参与目的功利性强,项目设置竞技化,参与对象精英化,文化层面狭窄,经费来源单一,社会参与率低。构建健康、大众、生活、娱乐、时尚的多元高校体育文化是今后高校校运会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一、改造和开发校运会项目,增加参与人数(一)增加项目数量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来合理增加项目,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运动会中。增加项目的方法比较多,可以根据项目的特性增加子项目,如,针对跳远可以增设出三级蛙跳和立定三级跳;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年龄特点增设兴趣或励志  相似文献   

6.
周华锋  姚硕 《中华武术》2023,(4):40-41+44-45
通过对城市马拉松赛与大学校运会的赛事特点分析,发现大学校运会采用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但却严重忽视参赛学生的身心体验和重在参与的体育精神。提出校运会的比赛是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结果,它的根本目的是在参与体育的过程中育人。校运会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是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强化赛事体验和竞技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访谈法等方法,对新疆9所本科院校校运会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校运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领导重视程度和重心存在偏离;项目设置不够完善;竞赛办法限制了学生的参与;对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建设和宣传力度不足,从而影响了全民健身计划、终身体育以及阳光体育的实施.由此提出了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构建新疆高校大学文化体育节的构想、思路及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学校的校运会还是沿用传统的、以田径项目为主的运动会模式,这种陈旧、枯燥、单一的校运会,使绝大多数学生缺乏热情和参与意识。针对于此,结合我校现状,全体体育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全面支持与参与下对现行的校运会进行了多方面改革尝试。  相似文献   

9.
步入21世纪,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然而学校运动会(简称校运会)却仍旧是以田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的老面孔出现,它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它进行有益的探究。本文从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着手,阐述了改革当前校运会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读了2008年第3期《中国学校体育》季庆宪老师的"校运会改革比赛项目设置的有益尝试",本人也有同样的改革思路和出发点,但是在增减项目的内容上抱有不同的看法,愿和季老师及同行们探讨。一、改革原则校运会比赛项目的改革要坚持传统性原则。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突破,不能改变其原有性质。传统的校运会实质上就是田  相似文献   

11.
针对近几年来,高校运动会淡化的情况,笔者近两年内先后对山西财经大学百余名学生和部分教师进行了调查、访问。究其原因,传统的校运会组织形式、内容、方法过于单一,已远远跟不上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跟不上教育的要求。2002年山西财经大学对校运会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笔者对校运会的改革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供同仁参考。一、校运会改革与效果我校在2002年校体育运动会上,对校运会的组织形式、方法和内容大胆进行改革,其目的是“全民健身”,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校运会,关注校运会,使校运会真正活跃起来。1.化大…  相似文献   

12.
<正>镜头1:学生因比赛而参与。校运会就要开始了,在学校操场上,学生的影子随处可见。体育课上、活动课上和放学之后,学生们反复地练习着运动会的各种项目,有个人的,有集体的,有男女混合的,热火朝天,熙熙攘攘"累、痛、脏"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运动会的现状调查及改革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等 ,就高等学校运动会的现状 ,对福建省 14所本科院校 15 40名师生员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当前高校传统运动会筹划主体单一 ,参与目的功利性强 ,项目设置竞技化 ,参与对象精英化 ,文化层面狭窄 ,经费来源单一。体育文化节取代传统校运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大众性、娱乐性、健身性、竞技性、主体性、人文性、时尚性等鲜明的时代征反映了社会发展对高校校运会的重新认识和定位 ,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在高校体育领域内中的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4.
国际田联提出趣味田径理论之后,大范围推广运用,在训练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手段激发运动员的参与积极性和运动兴趣,并实际参与到运动过程中来。趣味田径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训练兴趣、顽强拼搏及团队合作意识等优秀品质,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心理发展。基于趣味田径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提出几点具体的趣味田径在教学中实践的方法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吕井存 《体育风尚》2020,(1):140-140
趣味田径是一种结合短跑、长跑、跳远等田径活动的游戏项目,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知识结构等特点所创设的趣味运动。趣味田径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团队合作意识。本文主要从趣味田径的教学方式、在小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以及趣味田径的好处等方面进行研究,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趣味田径,正确认识趣味田径。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时代对群众冰雪体育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如何促进群众对冰雪运动的文化认同以及价值认同,使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冰雪运动中并将其作为终身体育爱好,是对新阶段群众性冰雪运动结合大数据技术新的要求与挑战。受大数据时代对群众参与冰雪运动项目认同培育挑战的影响,群众参与冰雪运动项目认同感不强。根据我国区域情况,提出利用数据处理完善群众参与冰雪体育运动的制度,正确引导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建立群众冰雪体育运动大数据人才培养机制需多因素考虑;构建群众冰雪体育大数据平台,保障赛事活动及人文文化传播;多途径提升指导者数据素养,加强群众参与冰雪运动项目价值观培育。通过提升群众参与冰雪运动项目的认同感,为大数据时代冰雪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了使运动会更具特色,笔者所在学校在强调校运会参与性、竞技性、趣味性的同时,注重满足不同运动水平层次学生都渴望参加"热点"比赛项目、展示自我、享受乐趣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教育不断走向国际化,高校校运会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000年-2008年来刊载在中国期刊网中关于高校校运会的科研论文,从研究的目的和宗旨、项目设置以及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统计与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目前我国高校校运会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切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普通高校很好地落实这一举措尤为重要,不仅要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落实,还应该借助校运动会这一重要的体育活动,引导和推动阳光体育的落实,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校运会中,尽量避免极少数人参加校运会而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观众的现象,让校运会更好地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服务。让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得以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校大学生球类项目参与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本校大学生的球类项目运动兴趣是十分浓厚的,学生参与运动的动机较为明确,是对球类项目运动的兴趣爱好和提高身体素质;参与球类运动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基本合理;大部分学生都喜欢球类运动,有待于更广泛地在高校普及各种球类运动性项目。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更好的促进高校球类运动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