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老年媒介市场将成为各大媒体的必争之地.本文对我国现行老年电视节目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对改善中国老年电视节目提出建议,以期提高电视从业者对老年受众和老年节目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随着第一代计划生育夫妇陆续进入老年期、出生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增加,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1.03%。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老年人的养老、老年人生活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社会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问题日渐成为一个令社会关注的话题。据2005年统计,中国60岁以上人口是1.44亿,占全国人口的11%。预计到205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约占总人口的三分一。浙江省是全国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份之一。截止2006年底,浙江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674.26万人,占总人口的14.55%。“十一五”期间浙江省还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余虹 《视听界》2001,(2):52-52,51
到目前为止,中国有13000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从现在起到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老年人口也将达到高峰,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各种媒体都竞相开办老年节目,设置老年专栏,2000年,江苏人民广播电台以老年听众为主要收听对象的《晚晴茶座》节目也应运而生,并且凸现出广播优势。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图书馆老年人阅览室的设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占总数的11%,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进入了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界面临的新课题。在各级公共图书馆中,老年读者已成为图书馆日益扩大且不可忽视的一支读者队伍。因此,如何确定自己的角色,利用文献资源,帮助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就成为一项比较迫切和现实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老年广播节目市场的特点,社会老龄化趋势给广播媒介带来的发展契机,并对如何做好多媒体时代老年节目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长涛 《青年记者》2012,(30):19-20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将是未来社会的一个庞大群体。据统计,2012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超过1.8亿,而且每年还以500万~800万的数量不断增加。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  相似文献   

8.
贾恩方 《新闻传播》2012,(7):122-123
老年节目和中国老年社会的进程相伴共生。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发达,人类逐步进入长寿时代,整个社会也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超过80岁的高龄老人多,大中城市里的独居老人多。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每9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年人,到2015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2.16  相似文献   

9.
走出办老年电视节目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龄问题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进入新世纪,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面对银发浪潮,我国正在完善包括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这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预计到2022年左右,我国将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我国电视市场同样呈现出整体观众日均收视时长下降,老年人日均收视时长却增长的趋势.老年人是电视收视贡献最大的受众群体,也是电视最忠实的观众.由于老年电视节目数量少,我国大部分老龄人口的电视节目观看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本文通过对交互式网络电视的使用现状对老年人的媒介诉求进行研究,为媒体提升老年交互式网络电视的过程提供借鉴,促使交互式网络电视对老年人这种特殊群体的重视,从而解决老年群体的媒介诉求.  相似文献   

11.
祝玲凤 《出版参考》2013,(13):36-37
中国是老龄化人口大国。早在1999年,中国即已步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9%即为老龄化社会)。截至2010年,中国老年人口已达1.7亿,占全国人口的12.5%。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75%,有1.2亿多,是中国老年人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老龄问题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化和社会生活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进入本世纪初,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1.2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龄化阶段。面对滚滚的银发浪潮,我国正在大力抓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包括建立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化教育和法律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罗燕 《民生周刊》2021,(7):52-53
与养老事业发展同步,加快发展"银发产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老龄人口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19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2.54亿。根据民政部公布的预测数据,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3亿。老龄化给医疗、养老等方面带来很多挑战,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成为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14.
唐勇 《记者摇篮》2015,(2):34-35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诸多新闻媒体纷纷开办老年类节目和栏目。然而,这类节目和栏目的数量与老年人口相比,却似乎少得不成比例,而备受老年人青睐的纸质媒体更是凤毛麟角。报纸作为一种有着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传媒,尤其为老年群体所认同。尽管互联网时代,新兴媒体将给传媒业市场带来一场颠覆性革命。但是,纸媒对老年人而言却魅力依旧,他们从年轻时代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读报群体中最忠实的一部分"观众",即使在传媒革命的今天,他们仍然墨守着读报传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前的人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社会迅速降临,养老问题严峻 中国在2000年已经进入老年型社会,2000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0.2%,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人口比重为7.1%。2000~2007年,老年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远远快于总人口,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在加速老龄化。2009年,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1.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5%,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突破1.15亿,占人口总量的8.5%。  相似文献   

16.
付泉 《新闻前哨》2014,(7):90-90
社会背景上的精准定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中国将迎来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远高于国际上规定的10%的标准,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随着中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报业也已经开始进入E时代。新闻晚报的停刊似乎已经成为了纸媒衰弱的一种缩影。  相似文献   

17.
荷兰是老龄化较早的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荷兰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05年,为满足老年群体的收视需求,荷兰全国公营广播电视机构(NOS)旗下成立了世界上首个以中高年龄层为收视主体的荷兰MAX电视台,其面向50岁以上的收视人群,开播10多年来,成长迅速,由刚开播时的3个节目,发展到常设节目20多个,深受观众欢迎.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制作优质的老年电视节目,推动形成“积极老龄化”的社会观念成为电视媒体亟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通过研究荷兰MAX电视台的老年电视节目的制作经验和节目特点,以期为我国老年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问题。面对如此汹涌的银发浪潮,传媒,尤其是广播媒体如何把握时机,争夺老年受众,重新分割受众市场,在老龄化社会大显身手,在为自己赢得发展的同时,也为老龄化问题的综合处理、国际文化交流提供媒介支持?本文试就老年广播如何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服务海外华人华侨的同时,扩大我国的国际文化传播和交流,以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作一些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在全球老龄化环境下,打造出我国海外广播老年专业频道品牌。  相似文献   

19.
李翀 《中国广播》2010,(8):69-70
广播需要不断寻找新的市场热点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中国从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中国的基本国情。广播下一个市场热点最有可能出现的是老年广播,它不仅能给广播带来大量忠实的听众,极高的收听率,也能为广播产业的发展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逄晓榕 《传媒》2012,(10):46-47
正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龄化社会在逐步形成,老年类期刊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老年类期刊是指以面向广大老年人特别是以离退休人员为主要阅读受众的期刊。进入21世纪以来,该类期刊总体发展稳定,其发行和经营总体看好。但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从某种程度上讲,该类期刊面临着市场竞争的挑战,如何应对这种挑战值得业界探讨。起步与发展我国老年类期刊是伴随着老龄人口的发展和离退休制度的建立而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