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裕民 《上海教育》2010,(11):49-49
黄浦区把“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作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从本质上说,“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是一种新的办学理念,是区域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认为,关键在于三个立足,即立足学校、立足教师、立足学生。立足学校,重在特色与文化的构建。在现代学校建设中,一般的关注点在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校办学管理的二三大现实目标是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在这三大目标中,教师发展在实现学校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相信教师,发展教师,依靠教师,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是学校能否得到科学发展、办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专业成长,就如同给学校的发展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以来,学校确立了正确的办学目标,即优质教育,全面发展,创一流名校,育“四有”新人:坚定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即培养学生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端正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即以科研为先导,以实践为根本,以人文为纽带,以创新为核心,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基础:树立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源,以学校发展为先,突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即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探索、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实现教师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一种新的探索。它在认可中小学校对于学生发展的价值的基础上,强调学校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不仅促进了实习教师的专业成长和中小学生的发展,而且也为大学教师和中小学在职教师提供了对话的平台。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历程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实习教师的“临床实践”是其完成教师角色转变的必经之路;教师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紧密结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沟通必须在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对话”中实现。  相似文献   

5.
张美华  陈明  龚永刚 《文教资料》2010,(33):129-131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释放师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只有着眼于建设学校文化生态,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及学校内涵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兰州文科中专借鉴国际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办学理念,形成的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双师型教师培养为核心,面向全体教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梯队一元制纵横交织”的师能提升策略。阐述中职徐晓教师发展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7.
吴雪慧 《教育》2012,(34):46-47
新时期,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办学?笔者所在校进行了充分的理性思考,组织管理团队和全体教师对学校面临的办学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对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的应然状态"做出了判断,即以素质教育、科学发展为指导,提出"办学生乐学、教师乐业、社会乐道的学校"新理念。促进师生的价值认同文化性是学校教育改革的共同走向,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的重要体现,厦门三中要打造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  相似文献   

8.
按照“教学外置”的办学理念,以及教师发展学校“建设新型学校、培养新型教师、创造新型教师教育”的目标,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在青岛市范围内和中小学建立了广泛的联系,确立了与青岛文登路小学和青岛第41中学作为合作伙伴,并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与他们建立了教师发展学校,充分利用教育学院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领域内大胆创新,促进中小学教师语文专业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师专业化推进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教育的制度创新。学校是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地,基于教师任职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当前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教师专业化推进的新视角。要确立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全面发展同步推进的办学理念;要把中小学校与校外教师教育机构的合作视作培训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确立了“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与教师的发展为本,为学生成长奠基,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让学校充满成长气息”的办学理念,围绕着“创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创建优秀的教师队伍、创设优良的学习氛围”的办学思路,以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主线,全力构筑文化教育、科技活动、艺术特长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体系及“文化立校、科研立校”的特色教育模式.促进了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教育改革都必须配合教师专业发展,否则不会成功,因为教师是教育改革、教育发展和教育实践的主体和关键。先进的教育思想要由教师去贯彻,生动的教育内容要由教师去体现,适当的教育方法要由教师去实施,可以说.没有教师的有效发展,就不会有学生的有效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对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教育效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行的学校建制内进行一种功能扩张,引导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把学校建成“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新形势下办学管理、教师教育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吴雪慧 《教育》2012,(12):46-47
新时期,应该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来指导办学?笔者所在校进行了充分的理性思考,组织管理团队和全体教师对学校面临的办学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对今后一段时期“学校的应然状态”做出了判断,即以素质教育、科学发展为指导,提出“办学生乐学、教师乐业、社会乐道的学校”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学校不但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场所。教师的自我更新是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自觉”“自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发展是在教育实践中进行的。教研组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在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起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学校是一种学习系统,具备自成体系的能够推动学校创新、设计发展“愿景”、诊断教学效能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小规模学校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被小化”的学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些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麻雀学校”和“袖珍学校”。这类学校的在校学生人数和教育教学岗位日益减少,教育资源相对分散和短缺,在现实教育发展和教育管理中常常举步维艰。笔者认为,建立教师研究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走学校特色发展道路是突破小规模学校办学瓶颈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看考试分数;学校管理应着眼于教师的充分发展,而不是靠教师的苦干蛮干或者加班加点;学校建设应基于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追求眼前的或单一的“升学率”。校长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通过领导和管理,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组织文化,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一种多方合作办学的教师教育机构,师生的参与决策、相互沟通、教师领导和新颖的小组工作方式保证了学校的有效运转,改善了教师职前培训质量,促进了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应改造与提升现有师范学校的学科与知识结构,促进大学与中小学之间的密切合作;实施不同阶段的教师教育内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教学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淑清 《教育探索》2004,(1):105-105
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个性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教育优势的集中反映。在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努力发掘学校的教育资源,精心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对于发展学校的教育优势,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特色建设的过程,就是利用学校的各种教育资源,按照学校发展的目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优化组合的过程。一、注重教师教育的教学特色发展三年来我们在教育资源优化组合中,注重优势,发展教学特色。我们在五年制教师教育的教学中做了“两创、一性、一突出”的文章。“两创”,就是创设充满师范意识、心理、行为的学习环…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充分释放教师和学生的最大潜能,使他们能主动追求和实现个人对未来社会的价值.所以,只有着眼于人(教师、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才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和自身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因为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人,所以学校管理的目标应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当然,这里的“人”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学生。只有通过打造科学惭人迦的管理文化,让教师有人生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和专业,发展意识,才能引领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需要时刻铭记,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要把“以生为本”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要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学生,用积极的态度去欣赏学生。办学应该“以师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引领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关注教师成长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