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五组课文由两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和一篇独立阅读课文组成。本组重点训练项目是怎样观察事物,选择内容。强调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要按顺序观察,按顺序选择内容,按顺序安排段落。教学时,可根据这组课文中几篇课文之间的有机联系,采用范例导读、列表自学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陈张燕 《教书育人》2014,(12):67-68
《麇鹿》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如果在教学时仅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着手,学生能条理清晰地理解课文内容,但是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教学本文时,笔者结合文章体裁的特点,尝试从“故事味”、“文学味”、“神秘味”三个角度人手,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3.
初中英语第六册第八课课文Good Manners是一篇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好文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各个教学环节采用以下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以达到"使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  相似文献   

4.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草原》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篇课文。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继续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蕴含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略文  相似文献   

5.
五年制小语六册第六单元是由两篇看图学文和两篇参观记组成。根据这组课文的特点,可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从课文的“顺序”入手,理清文路,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组材的方法不同,但都体现了“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特点。《送水》是按由近及近的顺序写的。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划出各自然段中的首句,即“蓝天下面的麦地里”、“村边路旁的几块麦地里”、“在割过的麦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六、七两组课文包含两篇诗歌、四篇散文和两篇童话。文章的文字浅显、结构简单,内容较为生动,有儿童生活情趣,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在抓好字词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读懂每篇课文。《天天做操》是一首浅显易懂的现代儿  相似文献   

7.
第六册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有四篇是新课文,另外,第30课《古诗二首》中的一首《小儿垂钓》,也是新选的。《小水车》(第4课)选自1982年第3期《东海》杂志,作者张一民。它是一篇阅读课文。文章简洁生动,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但生字词较多,叙述的顺序与其他课文不尽相同,应给以适当指导。这篇课文安排在第一组,本组没有安排训练  相似文献   

8.
《全神贯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一、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可引导学生围绕“全神贯注”,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9.
理清教材顺序领悟课文含义──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河北省承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高雅贤第三单元教材包括三篇讲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和一篇看图说话、写话教材。还有一篇阅读课文,根据实行新工时制后课时调整意见的规定,改为课外阅读教材。三篇讲读课文中,《称象...  相似文献   

10.
《诚实的孩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它被安排在两篇看图学文之后的第3课,是学生进入二年级后首次遇到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故事,与前面学过的课文相比,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较曲折.随着年级的变化,教学要求的提高,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和课文后面提示的要求,关于《诚实的孩子》一课的教学可从这几方面去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学案例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12.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位侍奉昊王的少年巧妙地向昊王讲述"螳螂捕蝉"这一故事,使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文章的语言文字浅显易懂,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体会少年劝说的巧妙.在本课的书后习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听了少年的话,昊王为什么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个问题的安排,正是反映了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可以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以下的分层教学.  相似文献   

13.
《美丽的公鸡》(五年制第三册)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全文六幅图六个自然段,讲了一只公鸡由整天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美丽,转变为天天打鸣报晓,为人们做事的故事。根据大纲关于“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要求,建议采用“讲、议、练”的方法教学本文。一、从图入手,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六幅  相似文献   

14.
《海底世界》是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一篇常识性课文。作者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景象图。根据新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这篇课文应突出以下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领略海底世界的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二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掌握相应的语文基础知识,品尝课文的语言美。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激趣揭题,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教师出示地球仪,先让学生感知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得多…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案例《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过程。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叙述条理清楚,是一篇比较适合进行朗读指导的文章。下面是我校一位老师执教这篇课文时的一个片断。师:春天的石榴树是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6.
六年制十册第六组课文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河北承德市教研室张建中一、第六组教材简析六年制第十册的第六组教材由3篇课文、1篇读写例话和1个基础训练三部分内容组成。《给颜黎民的信》是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鲁迅先生1936年4月15日写给颜黎民的一封复信。...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九义”教材第九册第六组是围绕“练习概括中心思想”这一训练重点编排的.我们在教学中,围绕训练重点,从整体着眼,根据教材的编排序列,确定了突破训练重点的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即按“渗透——理解——尝试运用”的步骤逐步进行,使学生充分经历训练过程,在过程中从感知到认识再到形成技能,逐步提高,优化了整组教学过程,突出了训练重点,发挥了训练组的整体优势,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九册第六组教材包括四篇课例,其中三篇为讲读课例,一篇是阅读课例.教学中,我们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类型和在训练组中所处的不同位置,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怎样读懂一篇课文”,“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基本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而练习概括了中心思想,发挥每篇课文的功能,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教学《鲁班学艺》(第十二册第22课)这篇阅读课文要求学生认识鲁班学艺的成功,是由于他决心大,学习刻苦,尊敬师傅,牢记师傅的教导的结果。从而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一、根据课后问题,读懂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这篇课文虽然较长,但是语言通俗易懂,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十分清楚。文章是按“上山途中—→坐等师傅—→考试过关—→勤学苦练—→学艺成功—→师傅满意—→别师下山”的发展顺序描述的。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第一题中的几个问题,自学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就很容易了。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的主要特点 《捞铁牛》是五年制六册教材第二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的训练重点是“练习给课文分段”,是小语教材中第一个明确出现的训练重点。它是五册教材“读懂自然段”的进一步拓展,又是“归纳段落大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层次”的奠基性训练,还与“围绕一个意思写片断”“按一定顺序写”等训练要求有一定联系。教学本组教材应紧扣这一重点扎实训练,为中高年级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捞铁牛》作为第一篇讲读课文在本组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以前面的学习为起点,在课文理解中向学生渗透给课文分…  相似文献   

20.
《桥》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实验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行文流畅,情感真挚,描写细腻,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特别是文章中主人公的事迹感人至深,读后让人久久回味.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重点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