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设计理念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命题作文,学生们不敢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不敢倾吐真实的感情,怕“偏题、离题”,怕老师批评立意不高,不积极。他们不懂也不善于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具体地告诉别人。可儿童纯洁、天真、新颖大胆的想象,鲜明独特的个性语言几乎又是与生俱来的。写作教学如能把握好这一现象和特点,设计好儿童感兴趣的习作内容,学生就能在探究活动中,激发写作兴趣,在和谐愉悦的情景中学习写作,在与老师、伙伴的交往中,促进情感的健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观察力、表力和修改评价的能力的目的。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  相似文献   

2.
王海霞 《甘肃教育》2002,(11):15-15
小学中年级学生初学写作都有一种心理:怕。怕什么?怕写不好让老师笑话,怕老师批评,怕老师说自己笨,也怕同学嘲笑。这一怕,本来想写的东西也不敢写了,反来复去的掂量、犹豫,文章自然就“难产”了。要解除这种心理障碍,教师必须做到三要:一要鼓励学生大胆写,把思想放开,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二要启发学生写真情实感,不抄袭、不胡编、  相似文献   

3.
江帆 《教育导刊》2005,(5):63-64
许多教师总是习惯性地用学生“怕”与“不怕”来衡量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片面地认为学生越怕自己,工作效率就越高,因而常常给学生来点“颜色”,让他们“惧怕”。结果,一些学生在路上遇见了老师能躲则躲,没法躲的就装作不认识;对老师有什么建议或看法,不敢直截了当地提出来;同学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工作的重心在于"管"——学生必须听我的。持这种教育理念的教师,习惯于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在班级工作中对学生一味地"打击""压制";习惯于学生在自己面前服服帖帖,俯首称臣,个别班主任甚至以学生“怕”自己为荣。在长期“打压”教育下,一些学生已经习惯于“怕”和“服”,习惯于“惟师命是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鲜有创新,生活得庸庸碌碌;  相似文献   

5.
马东杰 《班主任》2009,(10):30-32
小M是那种“蔫淘”的男孩子,大错不敢犯,小错不断犯。在一群精明能干不吃亏的男孩子中间,小M显得有点窝囊,经常是别人取笑戏弄的对象。对此,他也曾急赤白脸地为自己辩解,甚至还一时冲动大打出手。然而,宣泄过后,他便像泄了气的皮球,又会近乎讨好地主动向对方道歉。他曾对我解释说:“我怕没人带我玩,怕没有朋友,  相似文献   

6.
集体备课是校本教研中同伴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分享经验的平台。但是,当前不少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少数教师掌握着话语权,其他教师要么不敢发表意见,要么不愿意发表意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1)学校缺乏合作与包容的文化氛围,一些教师怕自己讲不好而被其他教师看轻自己,所以不敢发表意见。(2)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单一,一般根据学生考试成绩对同学科教师进行排队、比较,这样,同学科教师就成了竞争对手,因此不少教师不愿意将自己的经验与别人分享。(3)学校管理滞后,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制定集体备课评价制度,有些学校虽然制定了评价制度,但由于评价标准不完善,因此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掘教师的潜能,调动其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成香  魏军 《吉林教育》2004,(12):24-24
首先要亲近学生,有的教师还迷恋于古代“师即父”的尊卑思想.或是片面追求所谓“师”的形象.摆出一副严厉的面孔.学生则感到与教师接触.大受拘束.不敢说话,这就形成“怕”教师的心理.严重影响课堂听课的效果。要想取得好的听课教果.教师一定要积极地、主动地去接近学生.和学生一起活动.经常与学生说心里话.把自己和学生连在一起.取得情感的沟通,使学生从心里感到教师不可怕而可亲。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生说话能力不强,站在讲台前,有的甩头,有的低着头不敢正视观众,有的把手指关节掰得直响,有的讲话时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声音小得只有自己听见,有的结结巴巴。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首先,给学生讲清培养说话能力的重要性,使他们有说话的欲望。其次,教学生说话的方法。1学生当众说话时,大都紧张。怎样消除这种心理状态呢?一是增强自信心。既然自己作了充分准备,有一定见解,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讲,没有什么可怕。二是消除各种杂念,比如怕讲不好人家会笑话之类,应当学会不过多地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正确对待人家对…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目前高中作文教学混乱低效、师生同怕的现状,通过对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分析,力求能找到学生作文不敢写"真正"的自己,不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的症结所在。并通过树立正确"写作观"及教师下水文引导等方式,来消除"怕写自己"的心理,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口欲说而不能”——畏惧心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自己的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究其原因有三怕:一怕学生出错,导致做实验不成功;二怕学生做实验纪律太差,课堂出乱子;三怕学生自己讨论分析得不出准确的结论,完不成教学任务。要发挥自然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作用,教师就必须要有“三不怕”精神。一、不要怕学生出错中国有句古话:“诗从胡说起。”其实搞科学也是从“胡搞”开始的。纵观人类科学史,最早的科学不是“胡思乱想”吗?不是很幼稚吗?任何一种科学发明与创造,都要经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自然教学很贴近科学研究,教给…  相似文献   

12.
邵晓月 《贵州教育》2011,(10):41-41
很多学生因基础差不敢提问,怕说错以后丢人或被老师批评,有的怕自己问的问题幼稚可笑,被教师或同学嘲笑,有的怕被别人说出风头,在心理上有一种畏惧感。  相似文献   

13.
从目前我国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感到学习英语吃力的学生还占有一定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制约着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呢?笔者认为心理障碍因素是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对英语所产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无用心理 这类学生认为自己又不出国,“不学ABC照样赚大钱”,“不懂洋文,照样当老板或经理”。因此他们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不认真完成作业,成绩当然不好。    畏难心理 有些学生在英语课上怕出错,所以不敢大胆开口说英语;还有的怕在英语上花太多时间而影响其它学科。    自卑心理 由于英语基…  相似文献   

14.
《云南教育》2004,(35):38
第一步,激励:学校不是一座凝固的被人评判的建筑,而是产生思想、产生人才的“摇篮”。以往的“应试教育”多是挑错的教育,批评的教育。人们缺少的是欣赏的眼光,激励的言语。家长不会欣赏、激励自己的孩子(怕被说溺爱);教师不愿欣赏、激励自己的学生(怕骄傲、闯祸);学校不敢欣赏、激励自己的教师(怕陶醉、自满)。这种错误思想不利当代开拓、创新人才的发现与培养。  相似文献   

15.
小学生怕写作文,语文教师怕教作文,这是不争的普遍事实。小学生对写作文,不敢、不爱、不懂作为。实际上与语文教师的“无所作为”有极大关系。作为语文教师。你可曾问过自己:学生作文,教师做什么?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把学生的心留在政治课堂上,这是众多政治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新课程标准提倡探究、小组互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而这些都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进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在课堂上笔者发现,许多学生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不愿发表见解,不想提出质疑。究其原因,有的学生是因为不会,有的是因为怕答错挨批评,也有的是因为怕回答得不好被同学嘲笑,总之,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积极。  相似文献   

17.
一、从低年级开始培养 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就是一定要在熟悉学生的前提下,选好苗子,给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有的老师觉得孩子小而不敢放手去培养孩子的管理能力,怕孩子不会、怕孩子失败、怕孩子犯错、怕孩子管理不好给班级荣誉带来损失等等.  相似文献   

18.
冯其英 《贵州教育》2009,(13):38-38
一、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们在教学中总是怕学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时候不敢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殊不知这正是忽视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思维探索过程,学生的思维得不到锻炼,思维的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怕写作文,语文教师怕教作文,这是不争的普遍事实.小学生对写作文,不敢、不爱、不懂作为,实际上与语文教师的"无所作为"有极大关系.作为语文教师,你可曾问过自己:学生作文,教师做什么?  相似文献   

20.
一、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缺乏的原因1.学生不敢提问题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不提问题,但不是没有问题可提,而是不敢提,不愿提.主要是学生存在"三怕"心理.一怕在课堂上提问会影响老师教学程序,而导致批评;二怕提出的问题不成问题而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三怕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而被人瞧不起.2.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