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3 毫秒
1.
一、缘起数十年来,鲁迅以其崇高的人格,深邃的思想,激动着一代又一代青年读者的心,导引着他们人生前行的正确方向。今天,有人曾抱怨鲁迅离开我们的时代远了,作品太深奥。是的,鲁迅离我们今天的中学生已比较远,作品不乏晦涩,可是,作为一个民族的精魂,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鲁迅诞辰130周年,先生之名再次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其实,这些年鲁迅从来就没有淡出过我们的话题。在语文教材领域,有关先生之文,向来是一个很具争议的话题。新课程改革之后,在一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语文教材开始多元化,各地编写的语文教材在选文上的自主性加大,鲁迅的"进"与"出"就成了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一些人很偏激地认为,应该把鲁迅"请出"语文教材,这是因为他们自身肤浅地误读了鲁迅。一些人很坚决地主张鲁迅作品  相似文献   

3.
康长福 《现代语文》2006,(7):120-121
20世纪减行减远,逐渐淡出我们的视线关注中心。但有一个灵魂,我们不能轻言告别;有一个存在,我们无法绕开:有一个身影,历史难以尘封,这就是鲁迅。  相似文献   

4.
1999年以来,全国高考一直在考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生到成熟的过程。但话题作文的开拓还远没有结束,尚有许多领域没有涉及,像哲理型话题作文就是其中之一,对此我们应有接受它的心理准备。既然如此,哲理型话题作文有些什么特点呢?  相似文献   

5.
<正>一、借助资料创设阅读与表达的情境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鲁迅单元,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好的故事》。(板书课题:好的故事)很多同学预习《好的故事》时,都有这样的感受:鲁迅先生文章的语言表达和今天不完全一样,课文不好读。——李×轩鲁迅生活在100年前的中国,他文章中的内容,离我们今天的生活比较远,内容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6.
王权 《现代语文》2009,(9):99-100
纵观研究鲁迅的文章和著作可谓蔚为大观,洋洋洒洒,然而在这个学术大厦中,我们却发现鲁迅先生正离我们越来越远。对于中学教材鲁迅作品选文也存在众多争议,现在的趋势是鲁迅选文在减少,学生甚至有一种怕鲁迅文章的现象,这就说明了研究鲁迅的文章虽多,但成效不佳。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多年,也教过鲁迅文章多篇,因此就后现代语境下鲁迅现象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提起“改造国民性”这个话题,我们自然会想到鲁迅,因为鲁迅是开创这个文学启蒙主题的先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除了鲁迅之外,还有老舍、郁达夫、沈从文、张天翼等作家,他们也都在作品中提出了这一主题。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始终以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在创作中贯穿这一主题思想的,却也只有鲁迅和老舍两人。他们在创作中都贯穿着“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我们在其创作中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二人对“国民性改造”这一主题的严肃而执着的思考与探索,但老舍在思想…  相似文献   

8.
鲁迅丰富的译文序跋中,蕴涵着丰富的理论资源。这些观点虑远思精,鞭辟入里,启人疑窦。当我们将这些译文序跋中的观点和思想与鲁迅的翻译专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时,就更有利于我们深刻理解鲁迅科学而完整的翻译思想体系,因为这些译文序跋是鲁迅在非论战状态下写就的文字,既是冷静的纯学术思考,同时又是紧贴于翻译实践的理性升华。从散见于序跋中的译论出发,可以使我们接近鲁迅更为真实的翻译观,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研究鲁迅翻译思想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隐藏在温情背后--《社戏》与"救救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小说《社戏》并不仅仅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简单抒情美文,作者出于对儿童问题的关注,从“幼者本位”出发,运用高明的对比手法,通过描写一个远高尘翼的理想社会,塑造一系列天真活泼、纯洁自然的儿童形象,来意出他“救救孩子”的呐喊,有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鲁迅的儿童观。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巨匠,“中国文学的骄傲”(法捷耶夫语)。他的作品在中学语文课本里数量之多分量之重,令每个语文老师不能也不可以回避。但另一方面,鲁迅毕竟离我们特别是离初中生远了,他的作品所处的时代和所反映的内容也远了,对作品蕴藏的深刻主题思想的领会,  相似文献   

11.
引论:一个峻急而沉重的教学话题“20世纪中国有了鲁迅,这是我们民族的大幸”然而,鲁迅研究的丰硕成果和对鲁迅已经全面深化的认识并未及时渗透到中学鲁迅作品教学的层面。鲁迅作品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是充盈学生精神世界最好的文化大餐之一。从整体上感悟、把握鲁迅作品,与文化大师进行对话,应该是学生一次愉快的精神漫游。然而,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苦读”鲁迅作品的当代中学生却对鲁迅及其作品有一种深深的隔阂,甚至是莫名其妙的排斥心理。这当然谈不上品读、鉴赏鲁迅文学作品,无法感受鲁迅人格魅力——鲁迅精神对他们心灵…  相似文献   

12.
史林采英     
鲁迅渐离我们而去 孔子正朝我们走来 据说,“鲁迅必然远我们而去”。远去的理由之一,是因为他已越来越成为一位历史人物,鲁迅及其精神学说,是一种“以别的什么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思想意识”,不再适合今天的需要。 确实,我也真感到了他的远去。人们似乎只有在为自己“辩诬”或炫耀其不“偏激”之时,才记得把鲁迅拉出来示众,尽管我至今仍觉得鲁迅勾画的种种角色,依然活在我生活的社会之中。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远去了,但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学术界很多人都在强调“自由主义”在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意义与价值,于是,鲁迅和自由主义的关系。就成了一个广被关注的话题。大体上有两种意见:有的学者认为,鲁迅“比那些主张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者们更加接近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本质”,鲁迅是“和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同根所生”,“鲁迅和自由主义者们的真正区别,并不在于各自信念...  相似文献   

14.
王美娟 《语文天地》2014,(11):73-74
“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最近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记念刘和珍君》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吗?我们很多同学远没有您那样喜欢鲁迅,也难达到您理解的深度。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望老师考虑。”  相似文献   

15.
本文涉及一个新的话题,考察了现代书话对于鲁迅的记述,大致包括了生活中的鲁迅与作为版式设计家和美术家的鲁迅两方面,从另一侧面考察了鲁迅的精神世界、艺术活动和创作史迹。  相似文献   

16.
小说既是一种时间艺术,也是一种空间艺术,但我们往往在注意到这一方面时相对忽略了另一方面。鲁迅是一个空间主义者,他不太注重时间、变化,他关注的是指向"现在"的空间,这就是鲁迅的时空观。在这种时空观的指引下,以展现我们人类身上某些固有的或相对稳定的精神现象为旨归的鲁迅小说重视的是对空间的选择和运用,时间则被相对忽略。因此,在鲁迅小说中,空间具有远较时间重要得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赵芳丽 《现代语文》2007,(1):99-101
对鲁迅名篇《祝福》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众所周知,祥林嫂已成为世界文艺长廊中的经典人物,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势力的代表也被很多人私,但文中出现的四婶、卫老婆子、庙祝、“我”等人物却往往被人忽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些所谓的“小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发现这些人物虽小,但作用非同一般,形象也不乏精彩,这让我们在赞叹鲁迅大手笔的同时,也更深地领悟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深刻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8.
米老师:通过调查,同学们普遍认为鲁迅的作品有深度,不太好理解。另外,大家对语文课的教法还有一些看法和建议。今天我们就请来高中三个年级不同专业的几位同学就如何学习鲁迅的作品以及如何学好语文的话题,进行一次师生对话。李老师:大家随便谈谈。贺晋波:刚学鲁迅...  相似文献   

19.
鲁迅直接接受了弗洛伊德,而又通过厨川对弗氏的改塑间接接受了弗氏。鲁迅直接接受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但又通过芥川龙之介而发生了对陀氏的间接接受。日本学的新形态由于深受西方化浸渍而蕴含西方化质素,鲁迅接受了日本学,又通过近现代日本学而接受了西方学。但从总的创作风格而言,鲁迅更接近俄罗斯学而与日本学相远。鲁迅与日本学的相似之处更多的只是在具体的表现技巧上。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性灵”说为基调论述了江天的诗集《鲁迅赞》。认为“情真意远”是这部诗集的艺术内核。该诗是对鲁迅精神一种艺术形式的宏扬,为将鲁迅的作品与江天的作品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