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以来,为千夫所指,遭世人唾骂。究竟所谓“两国论”是如何出笼的,其用意又何在呢?本刊特别约请了新华社高级记者、长期从事台湾问题研究和报道工作的新华社港台澳编辑部主任端木来娣撰写此文。请看——  相似文献   

2.
多从群众的角度采写报道曹绍平曹绍平,53岁,中共党员,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现任新华社副总编辑,高级编辑,分管国内、军事、体育报道。他曾先后在新华社青海分社、半月谈杂志社、新华社国内部等部门工作。在多年的新闻实践中,他注重政策理论学习,注重调查研究,长...  相似文献   

3.
她的注视,她的思索,她的笔触——郭玲春在六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几篇报道,又受到了广泛的注意。在这次会议上,郭玲春采写了消息《一万九千余封来信投送北京,人民对人民代表寄予厚望》,《马烽、张贤亮、冯骥才与港澳记者会见》,述评《中国,向世界张开双臂》,特写《“我的母亲叫中国”》等等。这些报道,有的慧眼独具,化平凡为奇崛;有的举重若轻,于活泼中寓深刻。其中突出的是:《一万九千余封来信投送北京,人民对人民代表寄予厚望》以及三作家与港澳记者的会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举行会议期间,人民来信大量增加。新华社和首都其他新闻单位,也几乎在每次会议期间都要报道群众写信给代表大会的情况。这样一项报道,看来是一项例行公事,是一个平常的主  相似文献   

4.
一个时期以来,记者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说组织典型报道,采写重点稿件,就非要数千字以至上万言的所谓长篇通讯、深度报道等,有的宁愿把消息拉成通讯特写,却不愿把通讯、特写精写成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总认为写消息这几百字的“豆腐块”不解渴,没有力量,分量太轻,既反映不了重大主题,也写不出气势和深度。笔者从采写的几篇获省一、二等奖好消息中体会到,有时舍弃“全”而“重”的通讯,选择“偏”而“轻”的消息,更能让主题凸现,  相似文献   

5.
“新聞業务”編輯室的同志讓我們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10年前的今天”的采写經驗,我們觉得采写这篇新聞实在談不上什么經驗,更谈不上介紹,打算不写,于是編輯同志叫我們把采写經过写一下。任何一篇新聞都有采写經过,这总不能說写不出来。只好在这里占上一些篇幅,把我們采写这条新聞前前后后的经过叙述一下。先說这个主題是怎么想起来的。这个主题早在几个月以前就有了,当时是在“上海严寒”报道的啟發下想出来的。今年2月间,新华社上海分社和中国新聞社都發了上海严寒的消息,我們非常高兴能讀到这么漂亮的新聞。特別感到写得好的是:上海分社發的新聞中引用詩人臧克家在1948年以“生命的零度”为题写的詩句:“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中国新聞社的新聞中引用1948年上海大公报的新聞:“前  相似文献   

6.
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重大历史使命的党的十四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关键性的会议,是一座历史的里程碑,意义十分重大。客观、准确、充分地宣传好这次会议,是新华社义不容辞的负任。而如何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报道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下体现出新华社的特色和水平,成了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十四大既为我们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和机遇,也是对我们的一次严峻考验。在这次会议期间,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记者的采访报道的难度较大。但参加报道工作的国内部十几名编辑记者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热情,克服种种困难,争分夺秒,夜以继日,采写了大量稿件。据统计,从10月10日到19日的十天时间里,国内部十四大报道组共采写各类稿件近200篇,另外,还有数十篇专稿、广播电视新闻稿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集中播发这样多的稿件,为近年来我社国内报道所少见。稿件形式多样,既有消息、通讯、特写、专访、侧记,也有综述、述评和长篇通讯,受到报纸的广泛欢  相似文献   

7.
<正> 一、新华社多媒体待编稿库项目背景 新华社作为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承担着对内对外新闻服务的重要任务,多媒体待编稿库是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对内服务的核心,是新华社编辑、记者采写稿件的总集合。这些稿件通过总社各专业编辑系统、各社办报刊编辑系统、分社编辑系统、各种移动发稿系统以及公众互联网的电子邮件系统等采写、传递、存储到多媒体待编稿  相似文献   

8.
3年前我采写了一长篇人物通讯,内容是报道安阳市安钢百货商场经理、全国劳模、市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魏永芬的先进事迹的.几年来,她带领广大职工,勤俭经商,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每年都超额完成各项计划指标,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多次表扬鼓励。我写好这篇三、四千字的通讯后,满以为稿子写得不错,满怀信心地先后交给几家大报的记者编辑审看,都说稿子太长,又缺乏新颖角度,难以见  相似文献   

9.
成飞 《新闻界》2002,(2):33-36
新华社播发的“新华视点”稿件《金钱炮制的弥天大谎———广西南丹“7·17”透水事故调查日记》,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全国有上百家报纸和新闻网站转载了这篇报道,当时沸沸扬扬的各种失实的消息为此灰飞烟灭,新华社在一个关键时刻的“出手”,以正视听,真正发挥了引导舆论的作用。回忆这篇报道艰难的采写和播发过程,要归功于新华社记者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2001年7月27日中午,新华社广西分社有关领导接到匿名电话举报:南丹县大厂矿区发生了严重透水事件,有200多人丧生。这个消息引起了分社的…  相似文献   

10.
路透社广播过—篇报道北京的星期天的特写消息。这篇消息是路透社派在中国的记者写的。熟悉北京的人读过这篇特写,认为它的内容是公正的,而且写的比较生动,引起了他的兴趣。还有人说,如果去掉路透社的电头,再作一点微小的修改,这篇特写几乎不能看作是西方通讯社发的消息。下面就是这篇特写: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做好抗美援朝的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社先后派出50多名记者、编辑赴朝,并组建了新华社志愿军总分社及其分支机构.新华社记者跟随志愿军部队深入战斗前沿,采写了一批有影响的新闻报道,在新中国军事新闻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新闻特写——写人写事,文情并茂,感染力强,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作为一名职业记者不仅须熟悉消息、通讯等采写手法,而且应学会新闻采写的十八般武艺,才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职业媒体人。新闻特写正是展示记者写作文采的一块芳草园地,应下功夫掌握它的采写技能为我所用。那么,什么是新闻特写?  相似文献   

13.
通讯员园地     
退役士官贾东海当上了编辑本刊讯厉成道报道:武警8692部队政治处报道组退役士官贾东海,凭借扎实的写作功底和较强的采编能力当上了《江苏科技报》编辑。这一消息在部队上下传为美谈。贾东海入伍后刻苦钻研新闻写作知识,参加军报新闻函授,深入基层一线采写了许多有质量的稿件。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武警报》、《新华日报》等军内外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980余篇。为此,多次被上级单位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优秀报道员、2次荣立三等功,并被单位和上级树立为优秀士官标兵。某装甲师提高报道员业务素质本刊讯商学…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信息     
新华社江苏分社连云港采访站成立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江苏省辖市设立的第一个采访机构——连云港采访站于1月21日成立。这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地方共同搞好新闻报道所采取的一个措施。采访站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报道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情况,为新华社提供信息、组织稿件,协助江苏分社做好连云港地区的新闻采访和其他业务工作。连云港采访站实行市委、新华  相似文献   

15.
我是偶然走上新闻这条路的。我们这一代是动荡的一代,我没有什么背景,没有什么“后台”,也没有什么人可以依靠,只有靠自己。1973年上了安徽大学,1976年毕业后到新华社安徽分社实习,没想到会被留了下来。1980年新华社成立港台编辑室,我从那时就开始搞港台报道,至今14年了。 说实在话,我现在并不轻松,比起刚参加工作时更需要拼命工作。人生本来很短暂,而工作的最佳时  相似文献   

16.
爱好和平的人们最不愿看到战争报道,但在当今世界,战争报道还无法消亡。一些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战事报道或许能给人们带来一丝慰藉。然而,像新华社记者从北约轰炸科索沃的现场发回的特写《梦魇从天而降》,这样用调侃、幽默的手法记录战地新闻的报道,也许并不多见。 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后,新华社驻外分社及时派遣记者赶往冲突第一线,从空袭现场发回了大量动态消息和一批生动、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江苏分社在江苏省辖市设立的第一个采访机构——连云港采访站于1月21日成立。这是新华社江苏分社与地方共同搞好新闻报道所采取的一个措施。采访站的主要任务是采写报道当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新经验、新情况,为新华社提供信息、组织稿件,协助江苏分社做好连云港地区的新闻采访和其他业务工作。连云港采访站实行市委、新华  相似文献   

18.
新闻特写这种体裁,该怎么说它呢?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特写成了报纸同电子传播手段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国外新闻大家如是说。特写是多种新闻体裁中最富表现力的一种形式——国内同行有此议论。其言也朗朗,其理也昭昭。然而,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不少人只是把新闻特写作为采写动态新闻的副产品:新闻特写之前是动态消息;动态消息之后才是新闻特写,或者只有动态消息而无新闻特写。新华社驻雅温得记者梁贵和真有点儿敢于突破,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毕昕玥、宋歆报道:从广西边防采写《追踪一首战地诗》,到天安门广场实录《世纪大阅兵》,新华社军事记者贾永多次获得全国新闻作品最高奖。作品透出的时代责任感、新闻敏感和大气、丰厚、灵动,引起了一些专家和校友的浓厚兴趣。去年12月22日,贾永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贾永现任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副社长、高级记者。他曾采写了李国安、柏耀平、李向群、许志功、范匡夫等18个全国、全军重大典型,组织并参与采写了新华社纪念长征60周年、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解放军进驻香港等10余项重大战役性报道。1998年…  相似文献   

20.
什么叫“体验”,现代汉语词典的注释是:亲身经历;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然而,今年3月,当承担体验新闻采写任务的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近20位军事记者聚合在一起,讨论专题报道《体验中国军他》的报道思路时,就连我这个最初的策划人也一时无法说清,此次报道到底该写什么、怎么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