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在太极拳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太极拳论》指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这就道出了“灵”的重要意义。 众所周知,武术都讲究“灵”,讲究周身的灵动敏捷,讲究手眼身法步的灵敏协调反应。太极拳所谓的“灵”,不单是指外形上手眼身法步的灵活快速,不是单纯的眼快手快之灵,也不是步活、  相似文献   

2.
“双插子”。系短兵器,为武术训练中不常见之稀少套路。其套路又名“南侠展昭”.其特点是短小精干,结构严谨,动作舒展大方,跳跃旋转敏捷,身腰随手腕而转动,眼神因插尖而运转,时而长龙裹体,忽而彩蝶纷飞,所谓练拳五要素,“手眼身法步”,要领与技巧,尽体现于套路之中。  相似文献   

3.
曹广超  刘汉军 《精武》2007,(6):54-56
梅花拳的根基是五势,五势是人体最基本的姿势,它为静止的拳势可当桩练,又可缓可急的串连起来演练,它是初级的技法,也是高级的内功功法。不仅锻炼了手眼身法步,还修习了内功以温养身心,练气练神。在此只介绍一侧的练法,另一侧相同。  相似文献   

4.
武术运动是一个内外兼修的体育项目,心神意气的训练是指对运动员内在心志的训练。通过训练达到与外形技术的高度协调,谓之“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才会有高水平、高质量的运动表现。 心神意气的训练概括地说,是要求运动员心力要坚强,精神要饱满,意识要集中,气势要贯通。 心力要坚强是对运动员在演练中的总的心态要求。要自信弥坚,犹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内与外的根基,否则将形无劲健,神采不扬,动无韵味,意不明畅。要把自己假设在一个战斗的场合,一招一势要有坚韧不拔的气慨,从起势到收势,始终要有勇往直前的斗志。  相似文献   

5.
站桩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它能使锻炼者的“意、气、形”三者合一,可起到“凝神练气,练气生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的作用。它可促使人体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肺活量增大,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另外还能提高人体的协调性、动作的精确度,使人体获得整体发劲的效果。站桩的研究、运用对武术爱好者提高训练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3.动作形态对美的体现 武术运动兼有艺术之美。可分为动造型和静造型艺术两个组成部分。武术很讲究手型、眼神、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和功力的变化和统一。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以及各种不同的身法变化和一系列的步型变换都属于身体的动态艺术造型。如“燕子抄水”“鲤鱼打挺”等都是动造型,而瞬间静止不动的定式如“仆步亮掌”“金鸡独立”“望月平衡”等则属于静造型。特别是武术套路中的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这五种主要步型是武术造型艺术的核心,而各种手法与眼神的配合是否做得恰到好处,不同的身法以及步法的变  相似文献   

7.
长拳套路教学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拳套路教学规律的探讨王金榜(杭州大学310028)1前言拳术是中国武术中徒手技法的总称,自古被誉为“武艺之源”。因为通过拳术套路练习,可以培养人的“手眼身法步”和“精神气力功”功底,展现武术动作形神兼备的独特风采。可见,在武术教学中,教好拳术具有十...  相似文献   

8.
武坛有句拳谚曰“上场如猛虎”,这说明“精、气、神”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当前参加武术锻炼的青少年日增,但往往忽视“精气神”的练习。武术运动八法是“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其中的精神和气质是重要组成部份:如“弓  相似文献   

9.
方奎明 《武当》2014,(10):17-18
本人研习太极拳近三十年,对太极拳内功和太极拳养生等诸多方面,已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今不揣浅陋,谨就太极拳内功与养生简要阐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太极内功 习练太极拳不仅要有外在的形体运动,还应该有内在的意气运动。外在的形体运动源于内而形于外,是一种表现形式;内在的意气运动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内涵深厚,即我们所追求的太极内功。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作为内家拳典型代表的太极拳,十分注重内功训练,讲究功招合一。即所谓“功无招无以为用,招无功招法皆空”。因此可以说,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调整形与气的关系的过程。形是方法,气是内容。习练太极拳不能只停留在外形姿势上的标准与否,更要深入提高太极拳内功“气”的层次,才能达到意、气、形合一,才算真正掌握了太极拳运动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0.
如何练好精气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运动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这种"内外合一,形神兼备"主要是通过武术的功法和技法来体现的。怎样才能在套路中把精气神体现出来呢?在训练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训练中,要注意动作与眼法的配合,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眼法是表现动作意向和传神的关键,长拳运动中必须"眼随手动""目随势注",手法要像流星般地迅速、敏捷、有力,那么眼睛的注视,就要像"闪电"般地明快锐利。这种手到眼到的变化也和颈部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经常进行武术骰练的人都知道,“劲”从拳术术语上讲称“拳劲”“爆发力”。所谓发力是拳术有效打击力量的动力。站桩、试力,走步,发拳等训练都是为发力做准备的。所以,我们练习发力,确保有力可发,就必须要通过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训练,待有一定基础后,才能专门从事发力的练习。发力是站桩、试力、走步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把力发好是不容易的。意拳的训练要讲究科学性,要系统地按照意拳的训练方法训练。例如“站桩”既能培养浑元力又是拳术的基本功;“试力”就是把站桩所求出的力量,通过放大和移动进行强化,把力试出;“走步”是意拳的实战步法,要求身法、手法、步  相似文献   

12.
邓庆明 《精武》2007,(7):48-48
武术界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燕市奇人马礼堂更是一针见血道:“气功和武术是一家,武术家之上乘者,都以练气为真。不论内家、外家,气功不得真传,则难以登峰造极。”正如武谚所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他曾写诗道:“气功武术本一家,可惜后学习练差。内外  相似文献   

13.
气法在武术运动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法是武术运动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之一。本文从气法在长拳类套路和太极拳类套路中的运用 ,阐述了在武术运动中 ,只有很好地掌握和运用气法 ,才能使动作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得到加强 ,动作的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 ,从而达到“外练精骨皮”、内练一口气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丹田”是武术、气功中最常见的一个名词。武术中讲究“内练丹田气,外练筋骨皮”,“养就丹田长命宝,万两黄金不给人”。气功中则认为“丹田”是生命的根蒂所在。“气沉丹田”是气功、武术最基本的要求、否则就会头重脚轻、气血上涌、胸闷气憋,或者动作僵滞,脚下无  相似文献   

15.
武术有“四美”形、神、德、道。“形美”为习武之第一重境界,所谓“外练筋骨皮”;“神美”为习武之第二重境界,所谓“内炼精气神”;“德美”为习武之第三重境界,所谓“尚武崇德,以德服人”;“道美”为习武之第四重境界,所谓“以术求道”,“道”正是中国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文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习武之人由“形”之外练,到“神”之内修,进而到“德”之培育,最后到“道”之升华,才可以说是完成了整个武术的修炼过程。但事实上,对“道”的追求永无止境,因此,武术修炼的境界也一定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  相似文献   

16.
少儿武术的眼神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中有名谚到“眸子练的精,制敌占上风”,“手到眼到,手眼相随”。其一,眼睛是观察对手的关键。其二,行拳走势时眼神运用得当,会使拳术、器械的演练增加气势。眼神的运用是评价武术运动员演练水平高低的关键。“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在此告诉我们:少儿武术训练...  相似文献   

17.
<正>外家拳与内家拳都讲究练气。外家拳,或者说中国功夫,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内家拳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不稍滞”。人们有了一些疑问:外家拳的气和内家拳的气,是不是同一种气?这两种拳的练法是大相径庭的,那么内气在其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一.人体的气的生成人体之气,来源于父母的先天之气,饮食的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通过脾胃和肺等脏腑生理功能的综合作用而生成。先天之气,即元气,是人体的最根本最重要的气,由肾中先天之精化生,根于命门,  相似文献   

18.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自古天下武术是一家,练武术的人讲究“人不亲艺亲”。以武会友,广交朋友,切磋研摩,共同提高,陈树祯先生身上所体现的这种武林风范,恐怕正是中华传统武术的文化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李强 《体育师友》2004,(4):12-13
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习武术有三个困难:武术的动作繁杂,每种拳术器械的套路运动形式最少有十几种,动作组合数十个;武术的运动轨迹多变,身体的起伏、转体、跳跃,路线复杂;单个动作包含的因素多,如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等紧密结合诸多因素。由此,武术教学中教师正确、合理地运用动作示范便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大成拳身法     
赵祯永  佟贵春 《精武》2006,(11):11-13
身法是武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拳法、掌法、腿法、脚法等相比,身法之重要性应列于首位。身法二字应如何解释?按一般说法,身者,乃人之整个躯体或指头颈以下部分。但从武术角度讲,却有所不同,身法之“身”应指除去四肢以外的部分,即躯干加上头颈。法者,指的是运动的规律及法则。大成拳对身法的训练与应用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