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出版待业中,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音像电子出版业优势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服务大局、传播化信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化生活等方面起着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音像电子出版业已成为新闻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闻出版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但从目前情况看,音像电子出版业发展还存有不足,主要是音像电子出版物占有出版物市场的份额比较低,没有形成大的规模,经不起风浪,发展速度还不快,从市场发展角度讲,还有更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这些问题和不足,在不定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音像电子出版业面临着十分明显的困境,因此,加快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已在为一个值得研究、探索的课题,如何搞好正版物打入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面临加入WTO,音像电子出版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分析,改进音像电子出版工和,加快音像电子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陆电子、互联网出版业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大陆电子、互联网出版业的基本情况 我国大陆电子、互联网出版业经过十数年努力,实力不断增强,已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呈现出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版业已打破纸介质图书一统天下的局面,音像出版业、电子出版业和网络出版业等正在蓬勃兴起。多种形态出版物的面世,为读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大大提升了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质量。同时,也为当今出版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正确认识出版形态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杨嘉 《出版参考》2007,(8X):18-18
8月9日上午,《2006~2007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这也是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编撰的第四本出版业年度报告。本年度蓝皮书对2006~2007年我国出版业的发展特征和业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中国出版业正面临战略性转型的的判断。报告指出,2006年的出版业发展呈现八大趋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出版业正处在传统出版与现代出版的交替之中,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战略性调整,根据先进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杠杆的原理,出版业的发展战略调整应以先进生产力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格力凯旋与电子出版格力凯旋电脑有限公司自1993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站在电子出版业的前台,受到国内业者的瞩目。先后推出彩色激光照排系统,高端联网系统,新闻综合网络系统,不断推进着中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经过数年的努力,桌面系统,苹果电脑已经深入到中...  相似文献   

7.
所谓图书出版业的多角化发展.即指出版物扩张型的多方面经营,目前.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多角化发展主要是指电子.音像出版物的发展。中国的电子.音像出版事业是在80年代初创立起来的,90年代末.电脑、VCD消费开姑转向沮软件消费为主,电子出版物成为出版社关注的焦点,新华书店也在积极扩大光盘销售渠道。电子、音像出版作为两项新型的出版业务,其业务内容与业务模式都有别于传统出版.故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出版业在国民经济和先进化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广大人民群众对书报刊、电子、音像制品等传统和新型出版物的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加入WTO和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国内外、业内外对出版改革事业产业的发展更加关注,人才、资本、技术、相关产业等各种资源要素纷纷涌入出版业,催生着出版业的变革和发展,出版业正呈现出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
旨在促进出版业信息化建设,推动传统出版业运用高新技术进程带动数字出版、数字图书馆、电子阅读器、网络数据库,无线阅读等新兴科技出版媒体发展,全面提高我国新闻出版业现代化水平的“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将于今年10月13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据悉,本年会由新闻出版部署主办。  相似文献   

10.
出版业对于社会文化宣传、教育、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创造巨大经济利润,是具有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后,我国多次进行国出版业改革,在出版强国战略实施中中国出版业得到空前发展,数字出版、传统出版都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二零一四年,国家出版总局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出版业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加快了中国出版业发展步伐。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出版业必须认清时代发展形势,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思路,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文将针对我国出版业现状与发展思路展开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及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的快速发展及普及,我国的电子音像出版业发展遭遇了极大的冲击,市场上产业规模缩小明显、整体销售额减少、制作质量不高,这些现象都为全媒体时代下电子音像出版业发展瓶颈的突破埋下隐患。不可否认,社会上依旧对于电子音像产品有较大的需求,其发展潜质不可小觑,必须创新与转型,突破瓶颈,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大型出版集团的呼唤,在中国出版业内已是人人皆知,而面向21世纪中国经济稳健、成熟的发展姿态“及对21世纪中国经济发育、发展的前景预期,使得中国出版业产生大型集团成为可艟。出版业固然由于自身范围特点而有着相对的独立性、特异性,但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出版业作为一种产业亦决不可能超然自置于全局之外。因此,大型出版集团的产生又有其必然性。而21世纪国际大市场的逐步形成,使得这种必然性更为迫切。因而,改变原有。规模不大不小,利润不多不少,日子不坏不好”的那种全而不强的状况乃是趋势所在。  相似文献   

13.
电子出版是我国出版业新的增长点,这已是出版界上上下下的共识。这个共识并非空穴来风,连续几年的品种和复制数量以百分之二百以上的速度递增已是最好的说明。1998年的我国电子出版业在前几年快速增长的基础上又呈现了新的增长,全年共出版光盘一千四百四十二种,是1997年的一点四一倍,增长速度超过欧美国家平均增长速度的百分之三四十。更为重要的是,1998年里电子出版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和新气象,为我国电子出版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莫必斯奖与电子精品一个行业的发展究竟怎样,最终要以产品的质量和产值、…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1992年,我国第一种电子出版物《邮票上的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出版是中国电子出版业的发端,那么到了1994年10月,在北京举办的“94北京国际电子出版研讨会及展览”上,我国已有60多家电子出版、制作机构参展,展示的多媒体光盘已达数十种之多,可谓发展迅速。而1996、1997这两年,可以说是中国的电子出版业进入量变与质变同步发展的鼎盛期。这一期间,中国计算机业勇开先河,出版界也看到出版业经济增长点的希望,各路英豪奋力投入,形成了相当有利的大环境。这一阶段的中国电子出版业,有了根本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们对未来出版业发展模式的设计思路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电子化或数字化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是在电子出版物出现后,人们主要按照发展电子报刊和电子图书的思路设计出的一种发展模式。第二种是网络化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的设计思路是在互联网业兴起后,人们从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角度考虑和设计未来出版业发展模式的,这种设计和规划思路的主线,只是从经营对象存在形式的数字化和运行方式的网络化的角度,考虑到了如何实现数字化出版信息的上网运行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上篇基于全球范围的出版业集团化整合和数字化发展背景,梳理中国图书出版业的宏观环境和集团化过程,提出中国出版业集团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按照PEST分析框架对中国出版业集团化扩张战略的宏观环境进行归纳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下篇(本刊下期刊登)对中国出版业集团化发展的多元化战略以及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适当功能,提出分析性观点。  相似文献   

17.
2001年美国电子出版业的困难与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上高新技术和电子出版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电子出版业的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电子出版业的发展特点.2001年,美国电子出版业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遇到了一定困难,被称为是抑制电子出版业发展的一年.许多专业电子出版公司和传统出版公司的电子出版业务都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能够取得很好的业绩.但与此同时,还是涌现了许多获得成功的公司.传统出版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18.
电子出版业确定近期工作重点近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电子出版物管理工作座谈会上,国家新闻出版署强调,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电子出版业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加快发展,力争尽快成为中国出版业21世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会议指出,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十大变化潘国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版业由复苏走向繁荣,目前已跻身世界十大出版国行列,我想把这一过程归纳为出版业的十大变化,这里勾画出一个粗线条,供读者了解参考。一、从调整地方出版社方针起步,推动了整个出版业的发展1978年以前,...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刚刚跨进新世纪门槛的时候,认真地回顾和总结我国音像电子出版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五”期间的历程,展望和规划新世纪尤其是“十五”期间的蓝图,对于我们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努力开创音像电子出版业的新局面,是非常必要的。  一、认真总结音像和电子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基本经验。  1908年上海录制出版了第一张唱片,标志着中国音像业的开端。从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我国只有一家唱片出版公司——中国唱片社(中唱片总公司的前身)。1979年全年共出版密纹唱片123种,465万张;薄膜唱片364种,3 550万张。改革开放以来,音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