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个句子:(1)为了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我希望我们不但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并且也议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太阳的光辉》)这句是单句,还是复句?若是复句,是一般复句,还是多重复句?人们常分辨不清,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句有四处停顿,只有两个分句,两个‘为了……’是这个句子的前置状语,表示递进关系。”(王燕儒《识别多重复句的几  相似文献   

2.
一、一个有争议的句子《语文学习》1991年1期载魏雨的《是复句还是单句》一文,认为《祝福》中如下一个句子是复句,“它包含四个分句,四个分句分布在三个层次”.这个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如下:只有四婶,因为后来启用的女工,大抵非做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所以也还是提起祥林嫂.并列舞得国果这个分析仍没有解决“许多中学语文教师”“往往意见不一”的‘分歧”.分析这个句子,需要弄清三个“关节点”:1.“因为”是介词还是连词.一般《现代汉语》都没有把“因为”列为介词,只有吕淑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把“因…  相似文献   

3.
一多重复句也是复句,不过它比一般的复句要复杂些。所谓复杂,是指它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结构层次,“重”是指结构层次,“多重”就是多层结构层次。例如: (1)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 (并列)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毛泽 (递进) 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这个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第一分句与第二、三两个分句分别并列两种情况,是并列关  相似文献   

4.
一、“结构上互不包含”的范围 1.1兰州本《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九月第三版,以下简称“黄本”)对复句是这样下的定义:“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子。”(黄本第426面)这一定义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比以往的笼统地说由几个分句组成的句子叫复句的说法更科学,对分句的结构特征有所揭示。再看《语言学百问》(张炼强等编,南开大学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五月第一版,以下简称“张本”)对分句的结构特征所作的类似的概括:“分句则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决不能充当另一分句的任何成分,如果充当了另一分句的某种成分,它就不再是分句,全句就不是复句,而是单句。”(张本第126面)。  相似文献   

5.
读了《中学语文教学》1980年第5期斯尔螽同志的《怎样教学多重复句》一文以后,觉得这篇文章对多重复句的分析有一些问题,这里提出来供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 一、把几句话当作一句话。多重复句虽然层次复杂一些,但仍然是一个句子,并没有打破句子的界限。它的层次关系是一个句子内部的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不是几个句子之间的关系。而作者所分析的“多重复句”,有不少都不是一个句子,而是由几个句子组成的句群。例如文章的第1例; 那天天气很冷,‖(并列)漫天大雪。|(转折)但会场上热气腾腾。(《地质之光》)  相似文献   

6.
句子有单句和复句之分,每句又分为一般复句和多重后复。 多重复句跟一般复句不同。一般复句太多由两个分旬(并列关系和连贯关系的复句有时可以多于两个分句)组成,在结构上只有上个层次。多重复句则要包含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分句,同时在结构上也必须包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层次。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句子的比较分析,看出多重复句和一般复句的不同。  相似文献   

7.
(续第10期) 26.包含两个疑问代词的句子不是疑问句。() 27.一般复句只有两个分句,如果包含三个分句,那就成了多重复句了。() 28.复句里的分句总是主谓句(包括省略主语的主谓句)。() 29.一个复句中,几个分句的主语相同,可以全部省略,也可以省略一部分。() 30.一个复句中,几个分句的主语不同,就必须全部出现,不能省略。() 31.关联词语包括全部连词、全部副词和一部分起关联作用的短语。() 32.使用关联词语是复句的特征之一,因此,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就是复句。() 33.“就是”有时候也可以用作复句的关联词语。() 34.句首出现关联词语“但是”,那…  相似文献   

8.
00《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指出:“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的句子是单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构成的是复句,单句成为复句的组成成分,失去独立性,称分句。”并说:“单句有两种。一种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称主谓句(我们唱歌)。一种是由单个的词或主谓短语以外的短语构成的,称非主谓句(火!|走!|多美丽啊!|开门!|严禁烟火。)。”  相似文献   

9.
最近,翻看了小学语文第九册,发现有三个句子值得商榷。第7课《黄河象》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老象跑在前头,最先来到了河边。它伸长了鼻子去吸河水。可是河水很浅,它够不着,只好又往前走了一步。它想,要是跨进水里,美美地饱喝一顿,再洗个澡,那才凉爽呢!”(着重号是笔者加的,下同)要是你把这个句子多念几遍,就会感到不流畅。原因何在呢?这个句子是个复句,“要是”和“那才”错误地用在这个复句里,使这个复句的分句间的逻辑  相似文献   

10.
所谓多重复句,就是复句的某些分句又包含着分句,在结构上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的复句.换言之,也就是复句里的分句本身是复句.“重”,是指结构上的层次.而不是分句的数目.为了更确切地了解多重复句所表达的意思,我们则要对其进行分析,划分出它的层次,确定各分句间的意义关系.而对于多重复句的分析,既可以说是我们中学语法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可以说是一个难点.为了更有效地突破这一语法教学中的难点,使教师易于教,学生易于学,特在此介绍一下多重复句的几种分析方祛.  相似文献   

11.
原初中语文教材第四册(人教版)知识短文《复句的扩展——多重复句》中有这样一个例句: 大家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双心共状”结构下’笔者加着重号,下同) 知识短文分析说,这个复句“是由四个分句组成的”。备课中,有的老师说应该是五个分句——句中“用它当罐盛过水”和“当碗蒸过饭”之间用的是逗号,是两个单句形式,应该分析为两个分句。有的老师说,本当是四个分句——在课文《井冈翠竹》原文中,这个复句中的“当罐盛过水”和“当碗蒸过饭”之间打的是顿号,知识短文引作例句时标点有误。于是讨论的结论是:如果在这两个单句形式之间用顿号,整个复句就是四个分句;用逗号,就是五个分句。  相似文献   

12.
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第27页说:“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是:第一步,先要从整体上分析,把整个复句划分为两个分句,并弄清楚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多重复句大多数是能先分为两个分句的,但也有不少是不能分为两个分句的。象下面的多重复句就非先分为三个分句不可: 它们不是生动活泼的东西,而是死硬的东西了;不是前进的东西,而是后退的东西了;不是革命的东西,而是阻碍革命的东西了。(《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788页)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二重复句。第一层是三个分句并列。  相似文献   

13.
单句和复句的分辨,既是个理论问题,也是个实践问题。老师给学生讲,要讲理论上的划分标准,然后引导学生用理论去分辨具体的句子,得出正确的答案。宁夏1986年上半年高教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部分有一道题是分析句子,要求考生回答,如果是单句,就分析句子成分;如果是复句,就分析层次和意义关系。其中有这么一个句子: (1)在战争年代,人们对一身灰布制服,一件本色的粗毛线衣,或者自己打的一副手套,一双草鞋,都很有感情。 这个句子比较长,内部停顿也比较多,但它是个单句。“在战争年代”是个介词词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叫做介宾短语),只能做状语。“对”  相似文献   

14.
问:“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初中语文第五册《我的叔叔于勒》)是单句还是复句?为什么? 潜江县高石碑中学罗大文答:判断一个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主要看它包含分句的多少。只包含一个主谓句或非主谓句的,是单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彼此不互作句子成分的,是复句。“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是单句还是复句,关键在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一讲里,向老师们重点介绍复句的扩展与紧缩,复句语病的修改和句子的用途。一、复句的扩展紧缩 1.复句的扩展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只有一种层次关系的称为一般复句,遇到表述的内容复杂,一般复句不能承受时,则需要将一般复句扩展为多重复句(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层次关系的复句)。例如: ①因为无法耕种,它便成了小草和野花的世界,也成了附近孩子们的乐园。(《打碗碗花》) ②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没有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山  相似文献   

16.
王燕儒同志在93年11期的《语文教学通讯》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识别多重复句分句的几个误区》的文章,在谈到“把状语作为一个分句”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句:为了我们的事业有更大的发展,为了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成绩,我希望我们不但议论我们的伟大成就,并且也议论我们的缺点和错误。王文认为:“此句有四处停顿,只有两个分句,两个‘为了’是这个复  相似文献   

17.
句群,是语法五级单位最大的一级,《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对句群的解释是:“句群,也叫句组,或称语段,是前后衔接连贯的一组句子。一个句群有一个明晰的中心意思。”这是指句群的内涵。句群的外延,它的上限跟下限所及,《提要》认为:“句群同文章的段不是相同的概念,虽然形式上有时重合。”“有些句群可能改造成一个复句或者多重复句。有些复句、多重复句也可能改造成句群,视表达需要而定。”以《提要》说法为依据,本文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一个多重复句 ,就要抓住分析前、分析过程、分析之后三个步骤。分析前 ,确定出复句中有几个分句是关键 ;分析过程 ,确定准第一层是重点 ;分析之后 ,整体感知、认真疏理各层的关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步。下面 ,我就结合教学实际 ,谈谈如何正确分析多重复句 ,和同行们商榷。第一步 ,分析之前。在分析多重复句之前 ,关键的一步是首先确定此多重复句共有多少个分句。如何准确地确定分句的个数呢 ?(1 )不要把复句形式充当单句成分的句子看成是几个分句。例如 :①“一五九年 ,他已经写好《天体运行》的提纲 ,但他知道 ,天动学说从亚里士多德建…  相似文献   

19.
复句形式(又叫复句结构)作句子成分,在语言实践里经常碰到。它对句子(特别是多重复句)的层次结构影响甚大。有些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的错误,就是由于没有搞清这一点。这种错误,不但出现在中学生的作业中,有时还出现在语文试题甚至语法著作中。这是复杂单句和多重复句分析的难点之一。下边结合几个例句的分析谈点粗浅的看法。复句形式作句子成分,往往容易把复句形式看作几个分句,从而把复杂单句误认为多重复句。前几年某市一套初三语文统考试题中,有这样一道多重复句分析题: 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书,都是极端错误的。很显然,拟题人认定这句话是由五个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诚然,这个句子有五个动词短语,如果单从形式上孤立地看,似乎有五个分句。但只要从意念关系和结构关系上全面考察,就会发现:前边四个动词短语是四个分句,构成选择关系又包含  相似文献   

20.
初中第五册语文《歌白尼》一文后面的练习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 (1)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但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要求学生填充是什么复句。“教参”中指出:这是递进复句。对此,教师持有不同看法。持不同看法者认为是二重复句,主语不是“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这个主谓短语。一说为“哥白尼”,后两个分句的主语承前者省略;一说为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哥白尼”,后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