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军事技击战术与武术技击战术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华武术,其技击战略战术思想直接来源于《孙子兵法》。通过对《武经七书》技击战术的归纳,并与武术技击战术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六点共通的技战术规律,为习武者在技战术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是古代兵法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部,包括对古代武术技击思想的影响。在这方面,大致体现于以下八条原则: 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提出正确指导战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孙子兵法》中某些战术思想的借鉴 ,力求为武术技击的有关战术提供兵法依据 ,以丰富和发展武术技击战术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不仅是军事争战的制胜艺术,而且对武术学科理论建设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孙子兵法》与明代武术经典论的比较研究,可以看出孙子兵法对武术理论的影响与同源关系。只要悉心研读,就能明其理而善其技,悟其道而灵其心,对于武术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中华武术与《易经》的渊源关系进行研究,认为阴阳、五行、八卦三者结合而集大成的《易经》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源头,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武术,中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取了易经哲学思想,即"天人合一"整体观、阴阳辩证观、八卦哲学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和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武术几千年来不断发展的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兵学理论的凝结和元典,其内容包罗万象,思想深邃博远,被誉为“武经之冠冕”。它的基本原则和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已经超越了军事的范畴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少林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其技术、战术无不受到《孙子兵法》思想的熏染与浸润。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武术的起源、武术与兵家的彼此联系与武术散打在实战中所体现出的兵家思想谋略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泛兵论下的中国武术技击问题。武术技击其实完全可看作是一种“泛兵论”意义上的军事战争。换言之,武术技击,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军事战争,这种小范围、小规模的争斗远比军事战争要精细得多。武术散打在实战中所体现出的军事谋略思想、因敌制胜和正合而奇胜的兵家思想等无不体现了武术与兵家的密切关系。因此,文章认为将兵家思想运用于中华武术技击,指导武术的技击理论向前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本人于今年5月18日至21日,应邀参加由《中华武术》杂志举办的《中华武术》俱乐部会员交流研讨大会暨名家见面会。在会上见到和聆听了《中华武术》第一任主编(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昌沧、吴式太极拳李秉慈、公安大学教授梅花拳技击专家韩建中、杨式氏极拳崔仲二、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秦庆丰,以及《中华武术》李平主编等。这次交流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俞大猷的《剑经》分析研究,可从中得出其技击理论的价值,从中得出指导现代武术的理论思想,并有针对性地运用《剑经》技击理论、原则和技法诀要进行教学和训练,进而提高武术技击技术和应变能力,且对提高现代武术水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袭建华 《精武》2009,(7):36-37
真正的中华武术必须有中华民族固有的易学、中医学术、孙子兵法和孔盂思想等高深的民族文化,这些优秀的文化和多学科的科学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华武术的整体文化。世界上只有真正的中华武术可武医结合地解读人的生命规律,训练人的智、仁、勇、能,提高人整个生命历程的心身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武术之本,掌握真正的武术技击能力是武术之魂。  相似文献   

11.
俞大猷《剑经》的武术技击战略战术法则徐伯然俞大猷是明代的一代名将,著名的武术技击理论家和技击家。他的武术技击专著《剑经》,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武术技击战略战术法则。1视不能如能俞大猷在《剑经》总诀歌中首先提出这条武术技击战略指导方针,要求在...  相似文献   

12.
兵学与武术都是在战争中孕育的文化形态,二者同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同起源于激烈而残酷的军事斗争,这种天然的联系使《孙子兵法》不仅在战略思想、战术原则等方面给予武术诸多的启示,而且也使其在哲学、道德、思维等领域与武术实现了境界层面的会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王凯源 《精武》2013,(17):125-125,127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对《孙子兵法》之孙子思想的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孙子思想对中华武术变革之路的影响与启示,旨在为中华武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开辟新的途径,从而使中华武术健康长远的发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借鉴孙子思想得出,中华武术的变革需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和需要,认识到中华武术的长远发展需以中华武术文化及思想的传播为主体,改变墨守陈规的武术发展想法,进行解放思想,革新、创新发展,运用高科技为中华武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开辟新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与表现特色作了论述。文章认为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本体论构成了中华武术的认识论基础,这主要反映在武术思想中的道论、气论与天人合一论。文章指出中国古典哲学的朴素辩证观是中华武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表现在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成为武术的战略原理,阴阳辩证法构成了武术技击方法,以及武术思想中的形神统一观。文章还分析了儒家仁学对中华武术的深远影响,指出“仁义”观念成为中华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闻发展 《武当》2012,(3):32-34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在中国近代以前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的子体,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搏击精华的浓厚积淀。中华武术是人类的文化宝库,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武技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如此深奥的哲理。中华武术的技击功能受中国古代兵学思想影响,其理论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亦称《孙吴子兵法》,《孙武兵法》,成书于公元前五世纪春秋末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它问世以来,对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东方兵学鼻祖”,“兵学圣典”。《孙子兵法》是讲究运筹定计,讲究对抗谋略的。而运动队组队及其承担任务、训练的过程,实际也是运筹帷幄、定计、谋划的过程。因此,笔者试图在把《孙子兵法》的思想引入运动队的组建上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7.
中华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武术根植于中华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同一性、普遍性;武术的基本属性是武术的技术性;中华武术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并成为中华文化当然的组成部分,因其自身特有的区别于其他组成部分的基本属性是其技术性而不是其他.武术技术是武术的根本.技击是武术技术的特点,中华武术与其他技击“意同形不同”,是技术差异,是不同技击项目存在并能传承的原因.离开中华武术的基本属性武术技术去空谈武术文化是空中楼阁,只有站在武术技术属性基础和中华武术在中华文化中的正确定位上研讨武术的文化属性才是其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18.
韦莉芬 《中华武术》2002,(10):60-60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自从偶然结识了《中华武术》杂志,我便越来越喜欢上了武术运动。  相似文献   

19.
武术电视传播:文化为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讲用 《体育科研》2009,30(4):55-58
中华武术是受中国传统儒、道、墨、释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讲求武德伦理、自修兼济、艺术审美,蕴含着儒家的仁义思想,墨家的非攻思想,道家的自然思想,佛家的救世思想,强调身心一元;目前中国电视对武术以固定化栏目传播的主要是技击武术。对武术技击的放大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戕害了武术文化,导致了受众对武术的误解,从长远来看不刹于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武术电视传播需以“文化传播”为魂,采用“文化、技击、艺术”等多元传播形态,运用多种节目形式展现武术的“原貌”与“全貌”。  相似文献   

20.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博大精深,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先祖在战争中、搏斗中、实战中,经千年总结出的技击术,融汇了古代哲学、养生学、兵法、道家思想、佛教思想、儒家文化和医学理论,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文化史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