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思维方式是人类存在方式的内化,随着人类存在方式的发展,必然产生具有新的特点的思维方式,大致说来,从古至今,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偏于统一的本体论思维方式,近代倾向对立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以及现代坚持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西方哲学史主要从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探讨了模糊性问题。古希腊朴素辩证法思想提出了模糊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并孕育着现代多值逻辑的萌芽。近代哲学不仅确认了不确定性、模糊性现象的客观存在.而且进一步分析了“认识本身的模糊性”,并试图揭示其产生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哲学,是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辩证地理解人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确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变革。它的哲学变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改变了哲学自身的存在方式,是实事求是理论原则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体系的建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家在探讨本原论问题时,从一开始就与美学本体论问题纠结在一起.西方哲学与美学本体论的错位经历了古代的历史遮蔽与混淆、近代的历史游离与困惑、现代的历史反思与还原三个时期.历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位就在于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遮蔽,在于将美学的感性存在第一性误解为哲学的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与美学基本问题及其本体论的交错;审美的“感性存在”就是哲学的唯物存在;美学的“唯心主义”(精神实体)就是哲学的“唯物主义”(感性存在).极端的唯名论属于美学范畴,极端的唯实论属于哲学范畴,而温和的唯名论与温和的唯实论及其调和论使得哲学与美学进一步混淆.在整个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复式历程中,哲学学科在研究辩证思维规律而在美学的对象中为自己寻找丰富的材料时,或美学在考查原始经验而把思想和意识带回到它们的起源上去时,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哲学帝国主义”或“美学帝国主义”,从而造成了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美学的历史错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亚里士多德哲学观的分析中 ,进一步探讨了哲学与科学、神学的复杂关系 ,剖析了本体论思维的形成与局限 ,揭示了哲学与人的存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6.
本体论在哲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体论哲学由盛到衰再重新掘起的历程表明:所谓本体论在当代的“复兴”,不是对旧有本体论形态的回复,而是对哲学本体性质的重新规定。实践观点对于本体论的意义就在于它提供了解决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全新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实践的这种本体论意义,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追求的本体论是一个过程本体、关系本体。它是以人的实践、人的本质和人的世界彼此相互关系和运动过程来实现人的本体论境界。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而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是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的确立则基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改造。阐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实践唯物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关于本体、本体论和实践本体论传统本体论研究的是关于“存在(或世界)是什么”的哲学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全部哲学史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围绕着思维与存在、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而展开的,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相似文献   

8.
哲学基本问题之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在近代认识论哲学中由于本原方面的对立 ,导致了认识中倚重一方轻视一方的倾向 ,终以反复论证的思维的主观能动性和存在的客观实在性的形态相互分离地局限于唯心主义的虚假立场和唯物主义的消极性质之中。马克思从实践论哲学立场出发 ,克服了近代哲学两大对立学派的缺陷 ,实现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实在性两大成果的结合 ,以能动的反映论或实在的规定论解决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随着这一问题的解决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不再是马克思实践论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哲学是在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和古今中西之争中形成的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同时,中国近代哲学是中国哲学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主要围绕着四个问题展开:历史观问题、认识论问题、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论问题、理想社会和理想人格问题。这四个方面的问题,展现了中国近代哲学与传统哲学变革与继承统一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88年,笔者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哲学的理论原则,运用辩证思维方式,探索一门崭新的社会科学学科——广义伦理学,创立了实践本体论哲学的广义伦理哲学体系。传统伦理学中的“伦理”概念基本上义同“道德”,广义伦理学中的“伦理”是指人  相似文献   

11.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产生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在科学,哲学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存在其历史局限性,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和看待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形态的转型和经济结构的变革,在西方哲学思潮的冲击下,中国古代哲学的滞后性已然显现,近代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已成必然。哲学思维方式的转换主要表现在本体论、认识论、历史观的转换上。  相似文献   

13.
实体问题是西方古典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人们往往只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本体论规定,而忽视了其内涵的认识论规定,使问题的讨论常常脱离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总的思考背景。因而,难以把握实体概念的深刻内涵及其意义。本文拟从思维与存在关系这样一个总背景的角度,对在西方哲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实体概念作一次再探讨,力图说明近代早期哲学中实体概念的内涵、逻辑演化过程及对后期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不要把它误解为基本内核+合理内核。《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在于阐明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要准确把握《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区别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才能真正认识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辩证实质。辩证唯物主义不宜易名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之一,它从属于唯物性、辩证性。马克思的哲学变革是思维方式的革命,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是辩证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本体论与认识论机械割裂的传统哲学体系柜架的束缚和影响,以往学术界很少讨论由主体把握对象的方式或主客体关系的差异所决定的辩证思维的不同类型,本文基于作者对辩证思维的对立互补机理的认识,就此进行了初步的探析,并表明了这种讨论对于现代辩证思维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体是哲学的核心范畴,确立本体观念是哲学的最高目标。“道”是庄子哲学所确立起来的本体观念。本体意义的二重性透露出庄子哲学在思维方式上的矛盾——本体论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思维方式的矛盾。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与出路、人类自身的超越本性与人类当下的生存问题表明:在哲学上实现本体论思维方式与主体性思维方式的可能性选择是建构生存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育哲学的研究尚未进入教学本体论的自觉理解与建构。本文从教育哲学的角度 ,即从“教学本体论”的层面对以往我们对教学存在的认识进行反思 ,力求使我国教学本体论研究从心物二元论为前提的“思维本体论”中摆脱出来 ,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生成论本体论”,从而为我国教学改革提供符合现代哲学思维水平的教学观念和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8.
哲学形态学是近年来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古代哲学主要是本体论形态,与此相适应确立的主要是单纯客体性思维。近代哲学主要是认识论形态,与此相适应形成的主要是单纯主体性思维。当代哲学之所以以方法论为主要形态,这是由当代人们的实践方式及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随着人类实践的拓展,学科分化的加剧,现实生活给哲学提出的迫切问题是探讨为人的实践活动所分化了的主体怎样才能正确地把握客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主客体的统一。哲学的方法论功能,集中表现在它主要是为人们提供思维方式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思维做出的重大贡献就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从实践观点出发的、具有崭新特质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它既突破了以往思维方式的局限性,又吸收了单纯客体性思维、单纯主体性思维的合理性,使人类思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对于西方哲学发展史中以朴素辩证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古代朴素唯物论和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近代唯物论,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是以实践思维方式为根本特征的实践唯物论。实践唯物论不是强调实践作为实践活动对理论、认识的基础地位和决定作用的唯物论,也不是以实践为对象的唯物论。它是指相对旧哲学唯物论的、马克思新哲学的唯物论的属性和功能。实践唯物论对旧哲学唯物论的超越,从根本上说是思维方式的超越,从而使马克思新哲学对唯物论相关问题的提问方式、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革,实现了对旧哲学唯物论的全面性超越。  相似文献   

20.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然而,"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引发了许多问题的讨论,即: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