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据技术接受模型和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理论,探讨了"音乐社交"策略对移动音乐平台用户粘性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当前用户对移动音乐平台的社交功能熟知度较高,但实际使用行为有限;音乐社交契合了用户的情感需求,并有助于发掘平台的工具性价值,对提高移动音乐平台的用户粘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燕  徐丽芳 《出版参考》2015,(18):24-25
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音乐的生态环境,传统的在线听歌和音乐下载模式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MySpace在音乐社交领域的意外成功彻底拉开了在线音乐社交的大门,也为数字音乐的未来发展找到了新方向.此后,Turntable、Spotify、Rdio、Playground等音乐平台纷纷走上社交化道路,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数字音乐服务平台Rdio凭借强大的社交功能、优秀的用户体验以及多样化的用户订阅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音乐社交网站是逐渐兴盛的社会性网络服务SNS格局中的特殊类别,它以音乐和相关话题为兴趣集纳点搭建起网络音乐爱好者的社会交往平台,本文通过剖析著名音乐社交网站Last.fm的成长与成功之道,为音乐社交类网站及音乐服务类网站的经营发展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基于移动互联网而生的移动音乐、电台、直播等形式不断出现.《2015-2016年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市场研究报告》深度分析了去年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的发展趋势、产业链发布以及各大手机音乐APP的发展情况.截至2016年底,中国手机音乐客户端用户规模达4.72亿.随着版权保护的加强,未来数字音乐将成为移动音乐市场的主力军.网易云音乐凭借着优秀的内容和精准的定位成为音乐类APP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5.
在社交网络、移动终端迅速普及的今天,越来越多微信用户在朋友圈分享音乐链接,网络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音乐欣赏行为变得具有轨迹化和可见性等特征,并且成为了个人自我展示的新风尚。这意味着移动社交时代音乐传播的方式正在发生着改变,社交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音乐交流与分享的方式,扩大了用户在朋友圈中进行音乐分享的空间。目前学界对音乐分享的研究不多,大部分属于报纸、杂志的专题报道,所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很大空间。笔者基于戈夫曼的自我呈现理论,从音乐身份构建、音乐符号交流和音乐作为抵抗三个方面来研究作为微信主力军的青年人在朋友圈的音乐分享行为,分析青年群体在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6.
数字音乐平台的定位不再囿于简单的音频播放,而逐渐向连接用户的垂直社交平台转变.网易云音乐利用自身平台培养用户跟帖文化,主攻社交音乐领域,其平台上的音乐评论自成一派.文章选取网易云音乐热歌榜TOP30为研究样本,综合用户评论数量、精彩评论文本内容及点赞量等数据探析音乐行业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在音乐传播方式方面,"影视+音乐"形式效果突出,流量歌手的粉丝传播优势明显;在用户音乐需求方面,音乐市场整体呈现"分众+长尾"趋势,需求多元化,出现"小市场大热门"现象;在用户评论内容方面,特定粉丝群存在"小圈子"语言烙印,用户集体式迁移造就"观光团"文化,情感共鸣性内容引发"饮水机效应".  相似文献   

7.
马希刚 《传媒》2024,(4):45-47
音乐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发展,显现出新的功能与形态。音乐社交媒体通过优质乐评、新颖设计与鲜明机制汇聚了大批忠实用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虚拟社群。基于音乐网络社交媒体中虚拟社群的实际应用情况,对虚拟社群的群体及个体应用进行挖掘,体现虚拟社群的价值,对音乐网络媒体在全场景、全链条竞争层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8.
马俊 《编辑之友》2018,(4):34-38
如果说介质迁徙改变了信息生产传播的物理形态,那么,社交迁徙则重塑了信息传播的关系生态.传统内容生产媒体与移动社交平台的聚合看似完成了内容和渠道的强强联合,实现了双赢,也为受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移动阅读体验,但二者在信息传播的控制权、经济收益的分成机制和媒介生态的把控等方面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当移动社交平台成为移动阅读的主要入口时,可能会破坏多元化的媒介生态,影响信息二次传播的客观性,同时,移动阅读的“快餐化”会因移动社交平台成为其入口而被放大.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涌现与发展,各大社交媒体平台都在争夺用户的注意力,留住用户变得越来越困难。因此提升用户忠诚度成为了社交媒体平台在运营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社交媒体用户忠诚度的概念出发,剖析用户忠诚度的发展演变。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忠诚度受到用户体验、社交关系转换成本、用户满意度、用户感知价值、社交媒体平台口碑的复合影响,并依此提出了可行的提升进路。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8,(1):35-41
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是传统媒体转型的三条主要路径。移动化不等于媒体客户端,它是媒体产品的一次系统性升级,包括产品形式、产品结构以及支持它们的产品思维等各方面,与移动化相关的视频化生产也需要新思维。媒体的社交化有三个层面,即社交化传播、社交化生产、社交化运营,其核心都是用户角色的升级,社交化意味着用户成为媒体的渠道、生产力和可沉淀资源。智能化驱动了内容生产的新革命,也带来了媒体生态的深层变化。对于媒体转型中出现的"中央厨房"、平台化媒体、内容付费等新实践,需要从障碍因素及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代表网站,豆瓣在Web 2.0时代有着良好的表现以及较高的用户黏性,逐步形成了以兴趣为中心的圈子社交、寻求身份认同的文化属性、弱关系下的商业特征以及以用户生成内容为主的信息属性,这也是Web 2.0时代社交化内容平台的一般性特点。然而步入以大数据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Web 3.0时代,对用户生成数据与用户行为轨迹进行挖掘,从而基于用户兴趣建立个性化的Web服务;注重线上线下的交互,重视下游供应链以避免微笑曲线的怪圈;发力移动终端,契合媒介接触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这些都是豆瓣等社交化内容平台需要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购物时代的来临,各大电商借势社交平台展开了对移动购物市场的争夺。2014年3月京东与腾讯达成合作意向,微信购物平台应运而生。这一平台的最大亮点是社交化传播的构建。本文主要是通过探析平台的社交化、用户的体验性、营销的创新性三方面来解析这一亮点。同时总结概括这种理念指引下的移动购物趋势。  相似文献   

13.
王永宏 《编辑之友》2016,(10):53-58
互联网的每一次技术更迭都给网络舆论生态带来明显变化.文章总结了当前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技术快速发展、深度融合下的网络舆论场新特征,分析了移动化与社交化对舆论生态的冲击和挑战,并就改进相关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线音乐平台的崛起使得互联网"音乐社交"成为音乐传播最为广泛和有效的传播方式。本文引入"大众人际传播"模型,以信息的感知可访问性、信息的个性化两个维度来定义"音乐社交"。在这个全新的框架中全面剖析"音乐社交"传播动态过程,并发现音乐质量是这一传播过程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而受众的创造力,即UGC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印尧  陈华 《东南传播》2021,(9):123-126
媒介技术融合的演进使得"媒体"一词的概念日益宽泛,媒介技术的发展以及大数据分析的运用促进了用户与媒体传播的对等平衡性.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的发展重构了社会的传播生态和连接逻辑,洞察用户情绪、建构用户场景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关键性思维方式.从用户定位到社群场景建构的演绎成为互联网思维下提升传播效果的最有效路径,传播技术的演进创造出新的传播形态,社交媒体的连接将人们在网络空间重新集聚,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实空间交流存在的时空距离以及身份差异带来的群体区隔.移动App基于用户使用惯习和分享动机的数据分析,建构了一种基于移动社交的全新社群模式.本文基于对网易云音乐App的媒介经营管理和社群营造体系的分析,探讨新媒体传播对网络社群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6.
"音乐社交"已经不是一个新事物,早在2004年,聚友网就将音乐和社交网相结合,成立了著名的My space music,随后音乐社交应运而生并快速崛起,Last.fm、Ping、Turnable.FM、网易云音乐等相继出现.于2013年上线的网易云音乐,在移动原生和社交化理念支撑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创造了用户量破亿的奇迹,更促使了音乐社交理念和模式的大众化普及.为了强化受众沉浸式音乐体验,音乐社交不仅能够提供基本的音乐娱乐服务,而且能够挖掘受众创造力,为他们带来一种音乐自由创造的快感,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传播模式.在此,笔者以网易云音乐这一典型的音乐社交平台为例,来探讨音乐社交传播的三大特征,以期为我国此类音乐传播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们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获知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社交媒体中的口碑信息对人们的旅行决策有着重要影响.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主体多元,传播内容以用户自产信息为主,官方推广渗透力不足,旅游目的地品牌声誉风险大增.面对新的传播环境,应广泛联合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监测相关网络舆情动态,保障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稳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毕秋灵 《今传媒》2016,(7):112-113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开始渗透到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新闻视频直播通过用户和用户之间、用户和传播者之间的实时互动,形成一种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和网络社交形态.这种以实时化、社交化为特征的互联网应用正在改变新闻现场的定义和新闻叙事的方式,其特点表现为内容选题突出悬念和参与感,用户生产和专业生产共同构建出新闻视频直播生态,将用户变成了新闻信息生产的一部分,满足了用户的新闻参与感.  相似文献   

19.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无线网络技术的升级带来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社交媒体应运而生并拥有了大规模的移动网民和较高的使用率。移动社交媒体的普及在促进用户群体交流互动的同时,也增加了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本文从技术的角度入手,运用媒介环境学理论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泄露的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闵小敏 《传媒》2021,(21):61-63
融媒体时代,在信息技术的全面赋能下,信息传播呈现出场景化、碎片化、移动化等新特点.面对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冲击,音乐广播作为传统媒体家族中的"弱势群体",在互联网思维和自身专属优势的共同加持下,开始出现明显的"触底反弹".面对日益复杂的信息生态语境,音乐广播如何在明确自身定位的基础上,快速找准发力点,积极培育核心竞争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结合具体实践案例,从场景化、社交化、跨界化三个方面入手,探讨融媒体时代音乐广播创新发展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