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2022年总台"春晚"在微信视频号竖屏直播收获上亿观看人数后,《新闻联播》入驻开通直播也收割了高人气.进军具有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等特点的微信视频号,是主流媒体在移动端传播的重要探索.本文从传播形式、传播渠道、传播效果三个维度出发,探析微信视频号传播特点及其对主流媒体传播生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邱婧玲 《青年记者》2016,(17):81-8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播的主角不再只属于大众媒体,社交媒体也步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微信等新兴社交媒体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学习中越来越重要的一种传播渠道. 微信传播的特征 1.传播内容有隐蔽性 微信的本质是即时通信,其特征是一对一的私密通信.在精细化的交际圈中,微信的传受双方以亲人、闺蜜、朋友、同事为主,由于信源与信宿的特殊关系,微信信息交流的内容更为私密.同时,为了通信的隐蔽性,在微信中对于同一照片或者状态的评论者之间若非朋友关系,相互是看不到评论内容的.微信是以关系为核心的具有高度私密性的社交工具,使个性化内容的信息得到传播,同时也能让微信用户放心地使用,不担心隐私被泄露.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剧增以及微信社交、传递信息功能的增强,微信已成为受众最常见和最常用的手机App之一,微信公众号也成为接受与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受企业和个人的青睐.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促使广播媒体加快了使用微信公众号的节奏,如今,各大广播媒体基本上都搭建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并在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财力,使得微信公众号成为广播媒体传播信息与加强和听众互动交流的"新阵地",极大地拓宽了广播媒体信息传播的渠道,进一步拉近了与听众的心理距离,也促进了广播节目收听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段然 《传媒》2018,(2):41-42
自媒体是指大众化、自主化、私人化的传播主体,通过信息化传播手段,向普泛化或特定化的受众传播个性信息的新媒体类型,如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平台都属于自媒体范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多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自媒体渠道接收信息、传播信息.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对"We Media(自媒体)"做了概念界定,认为自媒体是社会个体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无缝对接后,开始理解大众如何生产与传播自身事实与新闻的一种全新平台.  相似文献   

5.
黄晓娜 《传媒》2021,(10):63-64,67
在国家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趋势下,期刊依托微信平台进行的营销推广也在不断发展.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融合环境中,期刊的微信营销必须要有所创新才能适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期刊要认清媒体融合给传统媒体的微信营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推动微信营销向全媒体平台拓展,不断建设并健全营销渠道,挖掘微信营销的传播潜能,并保持对新兴信息传播技术的关注与应用,从而促进期刊微信营销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兵  李远 《军事记者》2014,(10):19-20
军事新闻宣传的主阵地是军队媒体,其中又以传统媒体为主。随着各类新兴媒介的不断涌现,军队媒体不断在新媒体上发力,推出了多个有特色、具有全媒体时代特征的传播渠道和传播平台。但如能有效利用好微信这一新的传播平台,则可以进一步丰富军事新闻宣传渠道.走好军事新闻宣传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微信已经成为继网站、微博之后的又一新媒体传播平台。报纸媒体借力微信可以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将微信平台作为服务转型的突破口,培育黏性用户群落。本文以河北省纸媒微信平台的编辑实践探索为例,管窥我国报纸媒体借力微信平台实现突破的新媒体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8.
搞好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主流媒体树立权威、提升公信度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过去"抢新闻"的理念,由争抢核心信息源转化为争抢信息传播渠道.最大程度地运用多种渠道,实现全媒体传播,吸引最大限度的关注度,已经比第一时间报道更能掌握舆论话语权.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比以往更加重视传播渠道和技术手段.以央视新闻中心报道芦山7.0级地震为例,电视屏幕、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同步呈现,卫星传输、网络传输、3G传输技术同时运用.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开通微信公众号,有助于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改变传统媒体信息生产和传播方式的不足,提升电视媒体竞争力,而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中由于推广力度不足、内容形式单一和互联网思维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新媒体传播效果,基于此,本文对电视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力进行探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有效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各种传播方式层出不穷.地方媒体原有的采编架构对新媒体的支撑力度也越来越弱.对于地方媒体而言,需要迅速调整采编架构,适应新兴传播渠道,扩大传播效果.本文针对地方媒体现有的采编架构的优势劣势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融媒体的采编架构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叶海英 《青年记者》2017,(15):55-56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终端、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的习惯形成,媒体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化.气象信息的传播也不例外,微博、微信、客户端兴起,媒体融合促进了气象信息的传播. 气象媒体融合的发展与效果 1.从单向传播到报、网、移动新媒体互动模式.“互动”是媒体融合的关键,从报网互动,已经发展成为报、网和各种移动新媒体平台的全媒体融合互动.如今,融合发展正成为我国气象行业媒体发展的关键词.气象报、气象网以及气象微博、微信、客户端协同互动,不断朝着构建现代化气象传播体系、提升传播实效和用户满意度的目标前进.  相似文献   

12.
微信是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具人气的应用产品之一。微信的基础架构是基于点对点传播的即时通讯,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在信息载体形态上,微信集合了所有形式的人类信息传播符号载体,可以实现移动智能终端的多媒体信息传递;在信息传播渠道上,微信将人际间多媒体的信息传播从传统电信网络迁移至移动互联网络。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和API接口的开放,微信越来越具有媒体平台的性质。通过微信,个人和团体组织都可以实现一对多的大众传播,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实现了众多移动互联网商业创新。  相似文献   

13.
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平台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核心渠道.2016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上线4周年,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06亿,微信公众号总数已超过1000万个,每天用户访问次数超过30亿.①微信阅读成为移动端最主流的阅读方式,当前学界对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机制、运营策略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对其定位策略和文本表达关注不够.本文以微信自媒体大号“咪蒙”为例,分析个人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内容、基本定位和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4.
杨晓旭 《青年记者》2017,(11):16-17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尤其是自媒体微信的兴起,为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根据腾讯公司的调查,2016年微信注册用户数超过9亿,月活跃用户数已超过8亿.2016年末,微信官方辟谣公众号“谣言过滤器”公布了2016年度十大健康类谣言,诸如“小孩发热服用布洛芬混悬液会致死”“用微波炉烹调食物会致癌”“洗衣液的荧光增白剂会致癌”等谣言通过微信这种媒介肆意传播,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分析健康类微信谣言产生的原因、传播动机和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5.
"四全媒体"语境下,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时的速度优势、渠道优势和内容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比拼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无论是阅读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都是当前大多数用户的首选.本文认为,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主要反映在题材聚焦于网民关注的内容、手法体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形态契合移动终端阅读习惯等方面.作为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对内容产品实行融合传播.  相似文献   

16.
微信公众平台是传统电视媒体拓宽传播渠道、衍生产业价值链的一个重要平台。然而,尽管当前许多传统电视媒体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并未充分发挥其传播优势和资源整合效应。文章依据使用与满足论,以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认为其在借助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时,应充分发挥其内容价值的优势,注意价值链的延伸,将微信公众号作为节目整体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实现节目本身与微信公众平台的良性互动,提升节目的整体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7.
当下,伴随着微信的崛起,电视媒体逐渐意识到,抢占自媒体渠道,集聚用户粉丝,进行精准传播,是扩大品牌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电视媒体最早进入微信自媒体平台,是一些以名牌栏目为依托的公众号,特别是一些民生新闻栏目,如《南京零距离》《第一看点》《关注》等.这些电视栏目在电视市场有着不俗的收视表现,在受众当中也极具美誉度,所以在自媒体平台一上线就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民生新闻与微信自媒体的格调特征有着天然的相近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兴媒体已经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闻网站和微信、微博、客户端、手机报等移动媒体已经成为新闻舆论工作的主阵地.与此同时,自媒体也蓬勃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增多,舆情把握和社会舆论引导难度增大.在新媒体时代,准确把握社会舆论,适应分众传播的渠道特点,以切中现实热点的议题和贴近用户心理的话语、准确传播新闻信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是主流新闻媒体的神圣职责和使命.  相似文献   

19.
李夏薇 《青年记者》2017,(20):12-13
技术革命后,接踵而来的总是媒介的革命.在社会化媒体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已日渐减弱.受众大量的时间被社交平台牢牢占据,越来越多的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已经演变为通过微博分享、微信群、朋友圈这些社会化、辐射式的传播渠道.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众多不同形态和模式的社会化媒体,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化传播时代.从宏观的角度观照当下社交网络时代的传播系统,“传播者从专业媒体机构扩展到非媒体机构和个人;内容生产模式从组织化到社会化;传播模式从单向大众传播到以社交关系为纽带的互动式群体传播”.①但是,和社会化媒体、社会化传播相关的诸多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公认精准的定义,社会化传播的诸多特征也少有系统的理论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郭朋玉 《今传媒》2024,(2):19-22
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号凭借其互动性、移动性成为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本文以“金茂文化”微信公众号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当下企业运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企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利用微信公众号传播企业文化的优化路径,旨在为其他企业更好地运营微信公众号、促进企业文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