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简·爱》书中的女主人公简的形象成为女性自强、勇敢和理性的象征,而另一个奇特的女人———伯莎·梅森却往往被忽略。透过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的性格和生平,我们可以看出,疯女人伯莎·梅森这一形象反映出夏洛蒂·勃朗特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所感受到的社会对妇女的压力,以及她的双重性格在《简·爱》中的曲折反映。  相似文献   

2.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凡·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 ,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凡·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 ,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3.
Hester Prynne,a Rebel Against Puritanis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字》是十九世纪美国小说家那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书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不顾清教主义的束缚,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爱,被视为“通奸”。本文从海斯特·白兰的心理和行动分析她作为一个清教主义叛逆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爱伦·坡的短篇小说《黑猫》中的叙述者"我"是病态人格的代表,故事中所有的矛盾冲突都集中在"我"身上。而那只黑猫则是病态人格的象征,是矛盾冲突的爆发点,"我"的所有行为及思想都被黑猫左右。"我"与黑猫是相互影响的,时而又相互重叠,这种双重化给小说增添了可读性,使小说的寓意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5.
借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对爱伦·坡的《黑猫》进行分析,探讨黑猫形象所揭示的人性特征。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历程与黑猫的形象相互渗透,反映了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进而揭示出黑猫的形象又如明镜。照射出人性的复杂。人性中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人在面对各种问题时,应努力寻求自身、现实和道德伦理之间的平衡,避免一味地诉诸外物,否则,将导致人性的扭曲和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6.
《贵妇画像》是亨利·詹姆斯的早期最佳作。在此作品中 ,作者始终遵循着“心理现实主义”原则 ,成功塑造了伊莎贝尔·阿切尔这一形象 ,全面展示了三个层面的个性冲突 ,即欧洲大陆和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众多人物之间的性格差异及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性格两面性 ,为她走入婚姻和回归家庭提供了充分合理的铺垫 ,因此使情节设计与个性发展并行不悖。伊莎贝尔悲剧性婚姻具备合理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7.
我言说故我在——论《简·爱》中的话语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的文本",其同名主人公简·爱毫无疑问拥有自由言说的权利。男主人公罗切斯特作为推进故事情节和简·爱的性格发展的人物,也享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另一关键人物,神秘的疯女人伯莎·梅森是唯一重要却又被完全剥夺了话语权的人,从而成为一个"沉默的他者"。本文试图通过对《简·爱》中的话语权的探讨来揭示言说对确认人物身份和存在价值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运用里蒙·凯南的叙事理论分析了詹姆斯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形象 ,用散落于文本中的人物标记推测出的人物特征网络使其独立于文本。  相似文献   

9.
田纳西·威廉斯的心理造型戏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纳西·威廉斯在其剧作中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造型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新戏剧.剧本人物的心理造型主要通过"隐形人"形象、次要人物的象征性安排、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以及对剧中人物的心理分析来实现的.这种创作方法是剧中人物心理外化,营造了强烈的艺术氛围,因而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
《我的光辉生涯》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迈尔斯·弗兰克林的代表作,其女主人公西比拉的形象在澳大利亚文学中具有独特的魅力。本文以性格剖析为切入点,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探讨这个人物的心理历程,揭示了这个追求艺术的年轻女性的鲜明个性。  相似文献   

11.
薛海燕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4):50-54,45
"顿悟"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名篇《死者》中的重要创作手法之一。运用法康尼尔(Fauconnier,G)认知语言学心理空间理论能有效挖掘人物顿悟之前的心理,从而进一步深化故事主题。在《死者》中,主人公康罗伊与三位女性之间的话语冲突使主要人物的心理空间发生了多次交错,促使康罗伊摈弃殖民地特权者身份,回归爱尔兰传统。康罗伊的精神复苏在深层次上象征着整个民族的新生。  相似文献   

12.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代表作,它以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细腻的心理描写,梦幻般的浪漫气氛和丰富的象征手法,使作品充满了迷人的魅力,深深吸引着读者。故事的主人公是海丝特·白兰,在整个故事中,一个鲜红的“A”字始终伴随着海丝特,成为故事的中...  相似文献   

13.
德·瑞那夫人是法国作家司汤达长篇小说代表作《红与黑》中塑造得较鲜明的一位女性形象,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三大长篇小说之一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同名主人公。两位大师笔下的这两位女性形象,虽然由于作家国籍不同,社会体制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风俗不同,作家笔下不可能出现完全雷同的人物形象,但以他们对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的理解,作家笔下的两个女性形象,也就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有人认为德·瑞那夫人就是法国的安娜·卡列尼娜。首先,两位女人公的形象都是在作家创作成熟时期的作品中塑造出来的。司汤达…  相似文献   

14.
先秦楚漆器艺术形态以其飞扬灵动、神秘怪诞和抽象构成的审美风格为世人所瞩目。基于楚国的自然宗教特征,楚漆器艺术中自然形象与审美意义的联系通过象征的方式而产生。根据黑格尔艺术象征观点,艺术中形象与意义是统一与对立的辩证动态过程,由此而产生了象征、古典与浪漫的艺术类型划分,中国楚漆器艺术就属于象征艺术中的典型。黑格尔针对东方艺术提出的艺术象征论很好地诠释了中国先秦楚漆器艺术形态中感性形象与普遍意义的具体表现和内在联系。其中,神秘、怪诞的自然意象的拼凑与组合都是楚人基于幻想的审美心理表现。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是一部描写粗野、狂暴、凶猛、神秘的希斯克厉夫与骄傲、刁蛮、任性、倔强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悲惨爱情的经典小说。希斯克厉夫在失去了情人之后,采取了疯狂的复仇计划。艾米莉·勃朗特描绘了希斯克厉夫在每个阶段的表情变化。  相似文献   

16.
阅读过美国作家华盛顿&;#183;欧文著名短篇小说《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评论家一般很少去分析故事女主人公温克尔太太的形象,而把焦点投注在男主人公瑞普&;#183;凡&;#183;温克尔的身上。应该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在人们脑中已经基本定型的故事女主人公“泼妇”的形象,还主人公一个真实的“天使”形象。  相似文献   

17.
高辉 《考试周刊》2014,(11):10-11
本文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对爱伦坡的小说《黑猫》进行分析,揭示了"黑猫"的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与黑猫形象相互渗透,反映了"本我"、"自我"、"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映射了人性的复杂。人性中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因此,人类必须理性地寻求"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平衡点,避免精神焦虑甚至人性扭曲。  相似文献   

18.
《项链》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精品。对女主人公玛蒂尔德形象的分析,是教学这篇小说的核心所在。但是,多年来人们对这一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评价女主人公的形象呢?笔者通过一节“自主·合作·探究·创新”模式示范课,在全班同学的合作交流、讨论切磋中,对这个多层面、多元化的人物有了新的认识。一、玛蒂尔德爱慕虚荣,渴求享乐,她是虚荣的牺牲品在讨论中,一个学习小组的代表说道:玛蒂尔德不应该有挤进上流社会的梦想,是虚荣毁了她的一生。玛蒂尔德出身于一个小职员家庭,嫁给的又是一个教育部的小书记,这对她…  相似文献   

19.
尤金·奥尼尔(1888—1953)作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以及美国最伟大的戏剧家的地位是无可置疑的,然而作为剧作家,他的创作观点是多样化、复杂的;因为他既继承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又深受美国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虽然评论家们大都对于奥尼尔的表现主义手法津津乐道,但是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几乎可以找到各种文学流派影响的痕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几乎贯穿于他的整个创作之中。在他早期航海题材的剧作中,奥尼尔常常将神秘、具有诱惑力的大海作为命运以及生活中邪恶的象征;在《毛猿》中,以主人公杨克的命运来象征整个人类对  相似文献   

20.
见微而知著─—略谈《熙德之歌》的细节描写方瑛正如拉丁美洲和西班牙的许多文学批评家们所指出的那样:在大无畏的古代勇士长廊里,最最高大的形象要算是威名远扬的米欧·熙德了。罗特里格·蒂亚斯·德·皮瓦尔,即米欧·熙德,是《熙德之歌》的主人公,他是一位植根于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