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平喜  殷俊 《新闻界》2007,(2):65-66
市民文化是我国转型期社会中城市市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交往方式,是一种社会生存样式,它以经济政治生活为主旋律,以“市民”个体的需求和发展为导向。城市传媒给城市市民文化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传媒日益强大和优化的信息功能和服务功能,使市民文化具有开放、交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精神是城市化的核心。城市精神是城市的核心和灵魂,是一个城市通过历史积淀而成的精神品格,是一个城市在现实生活中形成的价值体系。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它渗透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城市发展能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城市精神也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城市精神既以观念形态、心理状态等形式存在于城市居民的精神层面,如城市居民的价值观、精神境界、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同时也表现为市民的行为方式、行为规范。  相似文献   

3.
敖以深 《兰台世界》2017,(4):104-106
抗战时期,贵阳市制设立,贵阳城市精神的提炼引起了人们关注。在建设"清洁、整齐、朴实、安祥"新都市的号召下,贵阳市制定了以功能分区为主旨的城市规划,在一定范围内征集市民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重视市民精神的培养,推动了贵阳城市的早期现代化转型,引起了城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变迁,重塑了贵阳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申言 《新闻三昧》2008,(12):54-54
日前,一份关于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的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在文化兼容性方面在被调查的20个城市中不在前列。这种状况与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与培育、树立城市精神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与争取承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亦不相适应,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相似文献   

5.
自陈良宇同志提出“大力培育和塑造上海城市精神”以后,“城市精神”已成为上海各界热烈讨论的话题。 所谓城市精神是城市面貌、社会风气和市民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生命力和凝聚力的生动展现,也是城市灵魂、城市品格和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城市精神所体现的是一座城市的形象,而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市政景观、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政工部编辑赛宗宝在总编室夜班锻炼了半年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这篇很有“干货”的体会。除了章值得一读外,这种及时进行自我总结的习惯和主动钻研业务的风气,也很值得提倡。“打一仗,进一步”,每个编辑都应有这种精神和志气。  相似文献   

7.
“农民义工”、“士兵专家”、“英子姐姐”、“夷陵大禹”、“食品卫士”……在宜昌这座充满活力的美丽城市,只要提到这些特定称谓.很多市民都能如数家珍般地为您讲出一串串感人的故事,因为和这些称谓相对应的,都有一位可敬可亲的典型人物。他们是宜昌家喻户晓的英雄群体。他们构筑了宜昌的精神高地,他们引领着宜昌的时代新风。  相似文献   

8.
“明星取代了模范,美女挤走了学者,绯闻顶替了事实,娱乐覆盖了文化,低俗压倒了端庄”,有受众如此描述时下中国一些传媒的风格。一股弥漫在新闻报道中的低俗之风,已与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一道,被公众列为中国传媒界的“四大公害”,并受到各界的强烈抨击。现实引人深思:传媒怎样塑造自身形象?人们真情疾呼传媒“要有一点精神”。那么,何谓传媒精神?或者说,传媒应该具备哪些精神?对此, 笔者认为:史学家的求实精神、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政治家的人文精神共同熔铸成传媒精神。  相似文献   

9.
提及图书馆报道,见诸媒体的多以资讯类“豆腐块”为主,其中包括时效性强的信息发布、名家讲座预告及活动分享等。其实,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的属性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借书还书机构。按照时髦的说法,公共图书馆已经从“市民的第二起居室”转身为“城市生活的第三空间”,提供多种文化服务、开展多元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新闻采编》2005,(3):9-9
学界对大众传媒的认知历来存在分歧。例如有人认为大众传媒缔造了一种不需要通过面对面对话,就能感知“我们”集体性的公众。也有人认为,传媒产生的主要是“假象公众”和“即逝公众”。前者以各种“迷”最具代表性,如“歌迷”、“影迷”、“球迷”等;后者关心的事件虽有一定的严肃性,可是缺乏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