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俊杰 《新闻前哨》2004,(8):32-33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内外交往的频繁,一些重大的政治、经济、化、体育、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和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的不断涌现,给我们新闻报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及时快速报道好各类重大的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件?媒体如何抢占重大新闻事件最佳报道效果前沿,使报道逼真鲜活,感染力强?这一直是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各类媒体十  相似文献   

2.
于财友  赵坤 《新闻传播》2006,(10):70-70,72
近年来,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和信息全球流动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开始在媒体上频频出现,苏丹红事件、牙膏致癌风波、光明牛奶变质加工黑幕、啤酒甲醛风波、保鲜膜“致癌”风波、饮水机“毒胆”闹剧……尽管这些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纷纷攘攘,真真假假,但每一次都经历了“媒体炒作——公众恐慌——有关部门失声——权威部门解决”这样一个类似的模式,虽然问题最终被解决了,可一次次的恐慌给公众和食品行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我们在赞许媒体关注食品安全事件、公众利益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浮躁炒作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奥运报道中.作为区县级媒体。通过对顺义奥运水上场馆报道的经历.我们感到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并不完全是大媒体的天下.“小媒体”通过内容、战略、资源整合等模式创新.一样可以在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4.
顾群 《新闻世界》2004,(9):48-49
近年来,都市报及晚报在经过多年的新闻实践后,当面临客观环境的制约和创新的动力与激情逐渐消退后.都不得不面临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同质化:特别是当竞争加剧,新闻信息的共享性越来越明显,同城媒体相互模仿时。事件性报道策划的种种经验不再具备优势,读开始对都市报的事件性报道策划不再满足了。因此.非事件性报道策划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必将成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斌 《声屏世界》2005,(7):57-58
面对突发的重特大公共安全事件,当地媒体与外地媒体在行动、态度、报道方式上经常表现不同。当外地媒体蜂拥而来,报道相对客观、全面、及时,评论就其要害,不留情面之时,当地媒体不是保持沉默,集体“失语”或“失声”.就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或是回避问题的实质,谨小慎微,生怕添乱。  相似文献   

6.
新闻,按照常规的定义是:新闻是新近变动事实的报道。这其中,最关键的是这3个词:新近、变动、事实,新近即强调时效性;变动即强调异常性、变动性:事实即强调事件的真实性.新闻媒体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认清新闻事件的本质,惟此,才能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这些是党的新闻媒体必须坚持的原则。然而.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却出现了媒体被一些地  相似文献   

7.
全景报道的产生有社会需要和媒体自身竞争需要两个方面的基础。面对大量的信息流不断的视觉、听觉冲击,人们对新闻事件广度和深度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不再满足新闻媒体对事件的总结式.概念式报告,受众既要知道新闻的结果,也要知道新闻发生的过程,甚至是新闻事件的全过程。这就要求电视人展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同时.尽可能传达同一时空下事件发展中的多层面的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8.
突发灾难事件无疑是吸引受众的大新闻.但是如果媒体报道视角错位.效果则可能适得其反。本次印度洋海啸地震灾难报道中.一些媒体就出现了报道视角错位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重庆“钉子户”事件在经历了整个社会的大量关注之后,最终还是以“补偿拆迁”的方式顺利解决了√在整个事件中,媒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从最先网络上民众议论纷纷,到传统媒体跟进事件报道进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尽其能,促进了事件的圆满解决。而从媒体对“钉子户”事件的关注到整个事件的解决,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模式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芳 《声屏世界》2004,(2):29-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包括可能造成社会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中毒和放射性损伤,以及其他一些影响公共卫生健康的事件。如何报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张考验媒体社会责任感的考卷,答好这份考卷,媒体不仅要对编辑内容负责,也要对民众、社会负责,既要尊重民众的知情权,又须注意稳定大局,不能  相似文献   

11.
按照新闻事实的不同属性.深度报道属于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比,它关注的只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是事件的过去时。深度报道是一个总结、回溯性报道,它不仅要回答“是什么”,还要回答“为什么”,其新闻价值一般蕴含在事物的本质层面,需要在报道时深入挖掘。平时见诸媒体的各种成就性报道、经验性报道、工作报道或解释性、研究性报道,都属于这一类,它们往往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深度报道一般是先从已经发生的事实中提炼出主题.再策划采制报道,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12.
董大炜 《新闻窗》2009,(6):42-43
今年8月的“莫拉克”台风和去年“5.12汶川大地震”都给我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同时也给灾害性事件报道带来了难题。怎样才能发挥各媒体的特长,更好地报道灾害性事件呢?我们先从灾难性报道的优势性媒体——网络媒体说起。  相似文献   

13.
敏感有余 质疑不足——从“高露洁风波”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露洁事件”已落下帷幕,事实最终在媒体的报道中得以澄清。但我们仍不禁要发出这样的疑问:在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的事件面前,媒体把关人的质疑精神和敬业精神哪儿去了?国内媒体对此事的报道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17日——4月18日,新闻误报阶段。众多媒体纷纷报道了“高露洁牙膏被疑致癌”这一失实消息,立即引起消费者的极大关注。新浪网18日当天的网上调查显示,91.3%的网民表示将不会考虑再买高露洁牙膏。第二阶段:4月19日——4月20日,新闻追踪阶段。媒体的关  相似文献   

14.
经过汶川大地震这一特大灾难的考验,中国记者的整体形象有了质的提升.中国媒体的公信力有了提高。笔者认为,面对灾难事件的突如其来.以中央媒体为代表的应急反应速度不可谓不快,但从整体上说.尤其是一些地方媒体,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灾难报道的应急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悬念性手法的运用。使受众更热切地关注事件发展。更加关注媒体报道。 这是目前众多体育类媒体采用最多的吸引受众的方法。在商业化高度繁荣的当今体坛.商业包装造就了一些足以吸引人们视线的“球星”以及重量级的商业性比赛.人们对他们的关注也进入了空前的时代。对于某个球星。其竞技状态.比赛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此外.某个球员的伤病、丑闻、兴奋剂事件或是民事诉讼事件等等都是可以做深度报道的.这无疑给了记者以极大的悬念设置空间。因此,对于记者来讲,事件的悬念越大.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6.
徐强 《记者摇篮》2004,(12):41-41
早晨起来,打开报纸,读者时常会发现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不仅内容上有差异,而且渗透的观点也不一致。特别是对于重大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的报道,往往不同的记者有不同的报道视角。  相似文献   

17.
黄燕 《声屏世界》2005,(4):21-21
面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如何使自己的报道精彩,在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新闻选题的策划至关重要,新闻选题的策划要实现创新和超越.就必须在策划中尽可能地占有各种信息材料.用全新的视角,全面的眼光考虑新闻的发展规律.找到自己的立足点,善于从不同方位掌握事物内涵。  相似文献   

18.
媒体对突发灾难事件的报道。在信息公开的前提下,应坚持什么样的传播策略?2003年春的非典危机使媒体有了不少的经验和教训。信息公开是一柄双刃剑,媒体有了充分自主权的同时,更应该负起对受众、对社会的责任。采取一种更具理性的态度去报道真相。科学地引导舆论,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9.
陈茜 《新闻记者》2005,(2):54-54
2004年11月21日8时21分,震惊全国的“包头空难”发生。这次空难造成了55人丧生的惨剧.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对于这样一个影响巨大而又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事件,媒体自然会给予很大的关注。从空难发生起,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上的报道便层出不穷。各家媒体从不同的角度,报道了空难的相关情况,“在第一时间将最新的信息带给受众”成了各家媒体力争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刘新宇 《新闻传播》2006,(12):72-72
突发性事件。一方面是对媒体实力的考验,另一方面是对从业者素质的考验,一方有疏漏。都会错失对突发性事件报道的好机会,也就很容易地失去媒体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减少其公信力。那么,面对突发性事件报道,我们到底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