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 校总是仰仗名师而存在 ,张颂的名字在北京广播学院无人不知。很多人了解广播学院是从播音系开始的。播音是指在话筒前进行的有声语言创作活动。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 ,随着传媒在大众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扩大 ,人们对这一行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关注 ,播音员和主持人在广大受众心中的影响也愈加深广。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是为全国广播电视机构培养专业播音员和主持人的最高学府 ,师资雄厚 ,治学严谨 ,享誉神州。张颂作为播音系唯一的博士生导师 ,如今只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本科生们已难听到张老师那精辟阐述和深情美好的声音了。星期…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和播音员是语言的使用者,也是广播电视节目在它及于听(观)众时自身形象的最终体现者,二者都需借助有声语言的形式与听(观)众交流。那么在语言的具体使用时,播音员是否应该涵盖主持人呢?本文试图通过播音员和主持人不同语言特征的分析,论述二者之间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许多青年人挑起了电台或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重担。他们的出现,无疑为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使主持人队伍更具生机和活力。但于此同时,一些青年人特别是业余主持人由于阅历经验的局限和专业训练的缺乏,往往暴露出种种不足,给节目质量带来了或多或少的消极影响。因此,本文试就广播电视中主持人的语言应用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广播电视在中国的普及,每年都有大量的广播电视人才走出校门,步入广电媒体的台前或幕后,台前的称作播音员或主持人,幕后的就是编导。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专为电台、电视台培养专业的台前与幕后人才的。前一段媒体报道的央视《天气预报》新主播王蓝一便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相似文献   

5.
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开设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和广播电视编导三个本科专业。目前,学院拥有一支100余名省内外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校生1800余人。学院教学设备齐全.建有电视演播厅、播音室、非线性编辑室、音频工作室、数字语音室、中英文电台等。学院定期邀请中央、省、市电台、电视台的知名播音员和主持人及资深记者、编辑来院授课、讲座,并与省内多家电视台、电台、报社签订协议.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6.
“有声语言”是播音员、主持人等依据稿件、提纲或腹稿准确传递信息,表情达意,进行再创作,并建立主持人形象的主票手段。通过播音员、主持人在发声训练方面的特点及基本功训练的内容,把基本功训练分为学习熟练阶段、习惯养成阶段、情声气的结合阶段等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基本功训练方法的阐述,说明了“有声语言”的基本功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达到目的。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培养播音员、主持人的高校或传媒专业开设了言语训练课程。即兴口语表达课程是主持人语言培训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主持人即兴口语表达的能力高低决定了节目质量的好坏。很多主持人在即兴口语表达方面遇到了障碍,虽然努力,但效果不佳,很多问题难于突破和解决。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解决即兴口语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人们寻找到语言表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8.
电视是大众传媒中重要的载体,而播音员和主持人则是电视节目的主导者。由于节目形式、栏目特点,受众人群等的不同,播音员及主持人需要不断的变换自己的角色和播音风格,这样才能保证节目的顺利播出。然而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播音员主持人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对他们而言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一个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会表现出极强的语言控制以及应变能力,并能够冷静的处理危机,从而顺利的完成主持工作。本文就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控制和应变能力进行浅析,并为今后电台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元范畴,它是万物的本体、生命的本源。艺术不能离开"气",艺术家要表现"气",艺术也要展现"气",最终与天地之"气"相化合而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形成于当代的播音主持艺术创作可以从我国古代"气"论中吸收养分,一方面,"气"是作为"此在"的播音主持创作主体存在的根源,是播音主持有声创作的物理前提;另一方面,"气"还是播音员、主持人人格美、个性美的内核。  相似文献   

10.
在高科技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广播电视事业飞速发展:电台、电视台数量剧增,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日新月异。事业的发展,急需补充大量的新生力量,然而输送人才的新闻院系在这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且不说目前电台、电视台紧缺主持人、广告策划人,就连高校培养的广播、电视记者也是会写文字稿的多,不会使用同期声,不敢出镜,难以驾驭现场报道的情况屡见不鲜。在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能否培养出适应和掌握先进传播工具的广播电视新闻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目前高校新闻专业的一般情况看,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方普通话的形成与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之间存在可类比之处,单就语音而论,应视中国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实际发音为普通话和"中国英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播音主持是以有声语言为主进行创造的一种大众传播活动,口语表达是其中一块亟待开发的土壤。现在的广播电视发展中",内容为王"要求节目主持人能够"说自己的话",而且还要说得好、说得巧、说出水平。但目前的现状却让我们担忧,尽管有像白岩松、崔永元这样的非常擅长口语表达的主持人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但有更多的主持人在脱离了文字稿件之后,会出现词不达意或者说着流畅的废话。对于播音主持专业学生而言,将来若想在飞速发展的广播电视界,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就必须从即刻起有危机意识,着力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当然,要想提高口语表达,就必须要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各个击破,才能有所进步。本文针对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口语表达学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希望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口语表达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集中管理是现阶段播音员、主持人分散使用情况下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手段,它符合媒体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更有利于广播电视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4.
自从主持人节目形态出现以来,人们一直习惯于用"播音主持"来统称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行为,以为播音与主持同属一种有声语言传播形态,甚至不少业界人士也存在这种模糊认识,并对实际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其实,播音与主持是两种不同属性的传播行为,二者在广播电视有声语言传播系统中所起的作用是相互不可替代的。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进一步厘清播音与主持的界限,以便对实际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播音员作为运用有声语言艺术进行广播电视宣传的新闻工作者,每一次播音都面对着播音语气的处置问题。不论是新闻稿件还是其他稿件,不论是口头报道还是其他形式,只要有有声语言运用,就免不了要碰到“语气”这个问题。可以说,播音员和“语气”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正确的播音创作道路确立之后,在播讲目的的实现过程中,思想感情的活动状态,必须靠恰如其分和丰富多彩的语气给以具体生动的体现。语气处理不当,也可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电视传媒发展到现阶段,有声语言传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其形成的强大传播效果越来越得到从业人员的重视。如何形成有声语言传播的规范,如何提高有声语言传播的质量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电视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大众传媒之一,现代荧屏上大大小小的电视娱乐节目带给观众精神上愉悦,但是主持人在其中所显示的个性魁力缺失却成为娱乐节目发展的瓶颈.<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的出台可谓是一剂"良方",规避了种种不规范的行为,力求主持人达到"德艺双馨".  相似文献   

18.
张鹏 《文教资料》2007,(34):199-200
广电节目主持人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频繁出现,成为公众关注的社会性人物。一方面他们是自身所属电台、电视台的形象体现,另一方面由于电台、电视台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是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这也就意味着广电节目主持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政府乃至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因此加强主持人的语言规范性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在不少地方台广电节目主持人中存在着诸多语言不规范的现象,有关部门应该予以重视,在方言节目定位、主持人语言习惯、受众心理分析等方面予以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9.
在有声语言表达过程中,播讲愿望的强烈与否直接影响着播音员、主持人的话筒前和镜头前状态,体现着创作主体对于稿件内容的关切程度。积极的播讲愿望是实现稿件播出目的的必要条件,是影响受众收听收视心理的一个主要方面。本文从创作前准备阶段入手,试对激发播讲愿望的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老是读错字     
我学习不错,可我有个毛病,朗读的时候会读错字,就算我看仔细了也会读错。我该怎么办呢?一个苦恼的女孩姐姐想问你三个问题:第一,你现在还不是电台、电视台的主持人或播音员吧?要知道,即使是专业播音员也会有读错的时候,呵呵,咱们还在“努力向播音员靠拢”的阶段,偶尔读错是很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