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创见     
众所周知,文艺的生命在于创作,在于生活源泉,在于作家的灵感.文艺作品.应当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同样,科学创见(造)也在于长期的潜心钻研,更在于研究者的科学灵感.没有闪耀火花的科学灵感,大脑中的知识就不可能成为某种"升华"后的产物,具有新意的科研成果也就不可能诞生.因此,科学的生命也在于创作(或创见或创造),在于洞察和发现.创见是一切科学研究的生命线,没有创见,科学事业就不可能前进.在科学研究中,知识信息量的多少,固然是必要的基础,但仅有广博的知识未必能完成科学研究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2.
我年轻的时候起,就敢于对前人或同时代人的工作提出质疑,特别是那些与实验不符合结果的,常在我的脑海中打个问号。科学研究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发现客观世界的新现象,寻找新的规律,寻找运用这些规律去改造世界的新技术、新方法。科学研究必须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研究。借鉴是必要的,借鉴的目的也在于创新。 科学家在科学上提出的一些创见,决不是无本的突发奇想,而是根植于他们坚实的、广博的知识,以及他们长期不懈地探索,从而对一些问题有较深刻的理解,有可能去认识物质的更深的层次和结构,最终迸发出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3.
写作体会     
我对于“前卫”的作文不大敢苟同(指的是文章思想及语言太“现代化”),虽然“一个文明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上过着多种年龄相重叠的生活,没有这种重叠,生命就失去弹性,很容易脆折”(余秋雨语),我们每个人都是现实中人,“前卫”也须以能够面对现实为基础。当然了,这并不否定想像,说,更不能没有想象。既然要立足于现实,那么我们就得“首先要把自我扩充到时代那么大”(穆旦语),即写出生活中的我,写出我们的生活。无论写诗或散文,总以一时的冲动(或叫作灵感)作出,然后匆匆发表,或许很有一种惊艳感觉,但不精美,很难…  相似文献   

4.
“知识对于形成人的道德面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普通学校里,学生学习的是关于自然界、社会、人和思维的科学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对于道德教育是绝对必需的。他说,在现代社会里,“无知的人对于社会来说是危险的”,“学校不应当让任何一个没有在智力方面受过训练的人进入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没有良好的教养,没有牢固的知识,没有丰富的智力素养和多方面的智力兴趣,要把一个人提高到道德尊严感的高度是不可思议的”。他认为,道德教育之所以落后,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的知识是肤浅的,就在于一部分学生的意识里只留下一些片断残缺的知识”。如果一个人没有科学基础知识,不爱读书,也没有其它的智力兴趣,他就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也就无从谈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同时,他也不可能接受和追求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因而无法进行自我教育和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太阳》     
创作灵感: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所以我就编创了这首歌曲。我希望我们能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生活便是寻求新知识。——门捷列夫科学研究是为了发展人类文明。——埃米尔·费雪没有科学的想象,就不可能有所创造。——范德霍夫离开化学实验,我的心脏就无法跳动。——维勒世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发现世人从未见过的新物质。——舍勒化学家需要精细,必须杜绝含糊其词的“t”(大概)。——拍齐力阿斯多看、多学、多试。如果有成果,绝不炫耀。一个人如怕费时、费事,则将一事无成。——拉姆赛在科学研究上,先天的聪明不算什么,后无的努力却非常重要。——李远哲化学家的元素组成应当是C。拓。即ClearHead(清醒的头脑)+CleverH…  相似文献   

7.
阅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又是一种基本技能。从古至今,人们正是通过阅读来了解人类积累起来的知识,来继承和发扬人类的文化,弘扬人类的精神,进而促进自我的成长,实现生命的价值。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健全的生活,也就不可能有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学生们写作文,最大的难处是没有可写的,无话可说。这也就是咱们通常所说的没有写作材料,写作材料从何而来呢?主要靠积累,积累是表达的基础,积累越是丰富,表达就越具有深厚的基础;如果没有积累,那就不可能有文章,因此写作当自积累始。积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生活的积累(写作材料的积累)和知识积累(表达方式、技巧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创造的灵感来自生活的积累。(五.五刘倩)创造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生命的主题。(五.四高梦华)生命在于创造,创造的人生才有价值。(五.四王子圣平)创造的根基在于常常提问和探索各种可能性。(五一王倩) 没有创造  相似文献   

10.
无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动力。可问题在于,是不是学生不喜欢的内容就不学习了呢?(其实,在公开课或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种现象;某段课没有一个学生喜欢学)显然不能。知识有其内在的系统性,如果这儿不喜欢学,那儿不喜欢学,怎能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一部优秀作品的产生,是艺术家脑与手辛勤劳动的结晶,也集中了艺术家无数的灵感。在强烈的创作欲望驱使下,巧妙运用了表演上的技能、技巧来完成。于是说,没有灵感,没有欲望,就创造不出有特色、有特点的人物来。然而,仅仅有灵感和创作欲,没有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切感悟,艺术家也同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多少年来,关于灵感、创作欲望在舞台表演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直是艺术家争论不休的问题,实际上,这些东西也着实困惑或  相似文献   

12.
灵感思维是作家创作中感情受到出发后文思泉涌的表现。灵感思维的出现并非偶然,是作家长期生活积淀和知识储备的结果。灵感思维也不非神赐之物,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触发。本文通过对灵感思维产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行分析,着重阐述写作活动中灵感思维的产生与培养。  相似文献   

13.
一、优化知识结构,增强知识迁移能力一定层次的知识基础是进行创新的前提。现代科学知识的优化及科学运用,是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增长点。因为创新的灵感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现象之间的联系或接触点,研究人员知识储备越多,知识面越宽广,可能提供的接触点就越多,对知识进行加工组合产生新知识或创造新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个性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有个性才会有异同,有异同才会发展,有发展才能谈到创新。军事学研究生个性的发展与智力优势的开发是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培养打赢局部…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纷呈的生命世界。用心生活,世界每时每刻都是美好的。以前我们不要灵感,所以也就没有灵感。现在我们呼唤灵感——不仅仅是为了“诺贝尔奖”,更是为了生活。愿“灵感”给自由流淌的时间之河带来迷人的色彩,我们将因之而充满激情,欢呼雀跃:做人本身是如此的美丽和幸福!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作文的两要素是材料和表达,而材料的获得和表达的完成,关键还在于阅读和观察。换言之,观察可以获取作文素材,阅读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因此,要写好作文,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一、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准备,也是基本的前提之一。没有科学、细致地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第一手生动真实的素材,也就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例如对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如果没有细致地观察和翔实的记录,就不可能动态地反映动、植物的特征;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活动场面没有准确的观察和比较,就难以使人物立起来而产生如见其人之效。为…  相似文献   

16.
任美珍 《天津教育》2014,(15):40-42
生命是人的载体,生命是人的根本,没有人,也就谈不上社会的组织、人类的进步、文明的昌盛、科学的发达。教育关注的是人的成长与发展,实质上是人的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关注生命,不仅意味着关注人的肉体的生命(即人的物质存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精神生命(即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17.
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教学的生命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停滞了.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创新.要培养创新人才,传统教育中那种灌输式的只注重传授知识的陈旧教育理念,显然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8.
创见是创新精神的表现。语文教学只有重视学生的创见,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言运用是千变万化的,但只有新鲜活泼的语言,才显露出语言的魅力,才具有创见的价值。韩愈强调“唯陈言之务去”,毛泽东批评“语言无味,像个瘪三”,都是提倡有创见。   创见闪烁着灵感的火花,是思维中推理和想像的产物。科学研究表明,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功能增强,纷繁的语言信息被检索提炼,进行特殊组合,产生出一系列新的信息,这就是创见了。   紧张的内部语言和外部活动,对创见是有力的促进。俗话说“急中生…  相似文献   

19.
郑小夏 《山东教育》2005,(17):43-44
假说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认识为依据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推测性论断。假说也是科学探究的核心要素,科学探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离开了假说的探究式教学,虽然也能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某一环节,但探究过程最精彩的片断——假说的提出却没有放出应有的光彩,就不可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名人名言     
名人名言读了一本书.就像对生活打开了一扇扇窗户。──—高尔基(苏)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俄)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黯,才能掩盖无知。──费·培根(英)不读坏书,是读好书的一个条件,因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