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钓鱼》2007,(9)
“要想钓得多,必须先打窝”,钓鱼要打窝,打窝就是选择水域某一处作为钓点,撒下诱饵来诱聚鱼群,只有把鱼都“邀请”到钓点,集中到窝里,才能钓到鱼,钓多鱼,这已成为广大垂钓者的共识。打窝在野钓中的作用更为明显。窝子又分熟窝子和生窝子。熟窝子也称老窝子,就是钓鱼人经常在此撒诱  相似文献   

2.
王华良 《钓鱼》2010,(21):48-49
五、巧朴窝 补窝就是在钓鱼过程中继续向窝子里补打窝料,目的是继续引鱼和留鱼。补窝过程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讲究。补窝补好了,将会使你接下来的钓鱼活动事半功倍,补窝补砸了你就有可能弄巧成拙,使你本来钓得很好的窝子半途而废。  相似文献   

3.
姜丹 《垂钓》2012,(3):17-17
打窝子是钓友们再熟悉不过的一个程序了。可是钓大鱼的窝子和普通窝子截然不同。普通窝子讲究少喂勤投,少喂的目的是把鱼引来又让它吃不饱,勤投可以保证窝子的持续性。为了保证发窝快,窝料里一般含有一定量的可雾化物质,以便尽快集鱼,还要有少许的小颗粒残留,以延续窝子的可使用时间。而钓大鱼的窝子则不然,它的特点是:窝子重、聚鱼慢、留鱼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4.
文子 《钓鱼》2005,(1):36-36
喜欢河钓的人,通常会在钓点的选择上下功夫。在精挑细选好钓点后,我们就可以下窝料了。河钓的打窝与静水中打窝不一样,区别在于流水容易冲走窝中的香味。所以打窝时不妨量少一点,次数多一些。打窝也可选择一次打两三个窝,相距10~20米左右,发现哪个窝子有鱼就钓哪个窝,不太上鱼的窝子就可放弃,这样可找到理想的窝点,增加钓获。  相似文献   

5.
野水钓鱼,20世纪80年代我一般采用打2~3个窝定点钓,钓完~窝就补窝,然后再钓第二窝的钓法。由于鱼的密度相对较大,补窝后鱼不一会就又进窝了,当时按此钓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后来,鱼逐步变稀变小,我就改用多点轮钓法,即每次打5~6个窝子,每个窝子钓3—5条鱼就换窝钓,对鱼获好的窝子就补窝继续钓。鱼获不佳的窝子则弃之。这样又钓了儿年,效果还不错。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钓法又失灵了,一个窝子钓起几尾鱼后若再补窝,这窝中的鱼儿一般就没有新窝中的多,有的甚至根本就没鱼了。  相似文献   

6.
钓鱼与打窝     
贺建成 《钓鱼》2007,(3S):26-28
虽然钓鱼与打窝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但仍有轻重、主次之分。 窝子打中了,鱼好钓,甚至想怎么钓就可以怎么钓。窝子没打中,鱼难钓,甚至根本钓不到鱼。钓鱼高手和钓鱼冠军之所以能力压群雄,取胜之道与用饵打窝有很大关系。因为诱鱼是钓鱼的基础,只有诱来鱼,才能钓好鱼,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因此,如何打窝,如何打好窝(也叫布窝),成为钓鱼过程中的一道“主菜”。  相似文献   

7.
一、以所钓池塘、湖泊的水质而定在计时钓的池塘中,可谓鱼少饵多。为了钓到鱼,钓鱼人想尽方法,不停地打窝,整个池塘每天能投进百十斤窝子料,鱼吃饱以后就  相似文献   

8.
姜丙利 《垂钓》2010,(8):39-39
这是一个约有三四公里长、二十多米宽、两米多深的排灌沟,按平时诱钓鲫鱼的思路,我准备用药酒泡碎米作诱饵。由于头天晚上在配饵料时酒倒的多了点,以至于碎米抓在手里还水糊糊的。为了多上鱼,我打了多个窝子,而且为多诱鱼,每个窝子里的窝量也有所加大。打完窝子后,我满以为很快会有鱼入窝,可等了半个小时,窝子里却一点鱼星也没有,更别说有鱼咬钩了。  相似文献   

9.
颜恒 《钓鱼》2008,(22):37-39
“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先打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钓不着鱼”、“药米打窝,鱼未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钓鱼不喂窝,回家没汤喝”……这类钓谚传递的是同一个基本事实:钓鱼必须先找钓点撒饵做好窝再钓鱼。  相似文献   

10.
化绍新 《垂钓》2009,(1):38-39
竞技比赛一般不允许手抛窝料或用器具打窝。但在比赛中,钩上挂规则允许范围内的大饵团连续抛竿到钓点,实则就相当于打窝。然而,有的钓友能善加利用,打窝鱼聚;有的钓友却是盲目随从,胡乱打窝,甚至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1.
以前打豆浆后剩下的豆渣都被白白地倒掉浪费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尝试用豆渣做打窝料,没想到效果良好,实现了变废为宝。具体做法是:将豆渣与芝麻饼(其他饼亦可)混合后,装入塑料袋里,置阳光下暴晒发酵2-3天即可。垂钓时用这种发酵过的豆渣打窝子,不仅可以有效节约垂钓成本,而且这种发酵料具有雾化好、香味浓、诱鱼快的特点。有兴趣的钓友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2.
刘定龙 《钓鱼》2009,(7):18-19
二十九、打窝的方法和规律 打窝的方法,不外乎“抛”、“包”、“吊”三字。“抛”是用手直接扔,有时不想麻烦,我也用手抛窝,不过我是一团饵料分好几团抛,每份只有鸽子蛋大小。一是防止抛偏,二是防止饵团入水声音太大。  相似文献   

13.
谭佛航 《中国钓鱼》2001,(11):26-27
河北李忠义来信称:他在垂钓中也体会到打窝子的好处。可是还有些问题弄不太清楚,如打窝子时抛投诱饵是多一点好还是少一些好;是一次抛投好还是多次好;是在水面抛投好还是在水下倒诱饵好等等,请予解答。 在垂钓中众多的钓友大都会采用施诱打窝的办法招鱼,达到聚而  相似文献   

14.
李军 《垂钓》2005,5(2):29-29
2003年10月,在湖北孝感举办了一场规模庞大的“龙王恨蓝鲫旺鲫大奖赛”,由于参赛人数比较多,所以在本次比赛中平均每隔1.2米就得安排一位选手,也就是说,每隔1.2米就有一人在打窝引鱼。这些人在钓鱼的圈子里都算高手,在打窝引鱼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心得,可鱼究竟会先到谁的窝子里去呢?此时,鱼饵配制得是否成功、如何做到“对口”就显得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5.
纪录台     
在野塘垂钓,选地点和打窝子最为重要。选地点只是确定了一个大的范围,而打窝子才是吸引鱼到钩周围的关键。我以前都是用白酒泡的小米打窝子,每次都是窝子食用了不少,而鱼没来几条。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便加以改进,这次钓鱼往窝子里加点儿这个试试,下次再加点儿那个试试,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一个比较理想的配方,向各位钓友介绍如下:小米70%、颗粒饵料10%、东峻鲫鱼饵15%、玉米面5%。将这些料混合后(比例不必太精确),每500克再加一袋老鬼鲫鱼香精。把这些料装在一个广口的容器内,用低度曲酒泡透。如果有空的话,…  相似文献   

16.
钓鱼人都知道“善钓者必先诱”的道理。特别是在水广稀的野钓中,是否“善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影响着鱼获的多与少。“善诱”,我认为应该包括三个环节,即选窝、打窝和养窝,关于选窝和打窝,前人之述备焉,在此本人不再赘述。至于养窝,是指对已定的窝点进行精心的呵护,使之长时间保持并增强对鱼儿的诱惑力。据笔者观察,对选窝和打窝钓鱼人都很重视,也很讲究,而对养窝却不重视或不够重视。经常看到一些钓者费了很大的劲选定了一个很不错的窝子,却没有钓上几条鱼便无鱼问津;  相似文献   

17.
我的小米窝     
在南方大型水库和池塘垂钓,窝料不对路就起不到诱鱼和集鱼的作用。经长期实践,我用小米打窝效果特别好。现将我的小米窝料提供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钓鱼与打窝     
《钓鱼》2007,(5)
虽然钓鱼与打窝唇齿相依,密不可分,但仍有轻重、主次之分。窝子打中了,鱼好钓,甚至想怎么钓就可以怎么钓。窝子没打中,鱼难钓,甚至根本钓不到鱼。钓鱼高手和钓鱼冠军之所以能力压群雄,取胜之道与用饵打  相似文献   

19.
符荣财 《钓鱼》2010,(24):37-37
打窝是每一个钓鱼人一到钓场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一年四季,日复一日。大部分钓鱼人认为,打窝不就是将事先准备好的糟食或颗粒饲料用打窝器送进窝点这么简单吗?但对于钓鱼高手来讲,他们就知道讲究窝子料的搭配比例,以及打窝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冬天到了,  相似文献   

20.
姜丙利 《垂钓》2011,(11):26-27
绝大多数钓友喜欢钓老窝子,认为老窝子经常有人钓,饵料多,好聚鱼。其实,这是钓滑鲫的一大忌。因为,鲫鱼一旦被钓滑了,越是老窝里的鲫鱼越难钓——它们受到过多次伤害、惊吓,时间一长就形成了条件反射(这是鱼滑的根本原因),不敢再轻易进窝觅食。这就会出现打了窝子但无鱼的现象,窝子外却鱼星直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