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新铭 《钓鱼》2009,(9):41-41
在坑塘、沟渠与河道等自然水域进行野钓,主要是垂钓鲫鱼和白鲦等小型鱼类,但有时也会遇上较大的鲤、草、黑、鲶等鱼。在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钓着5千克以上的鱼极为平常,算不了什么,而在北京地区可就算是大鱼了。因此,遛鱼技术终究还得讲究一定的技巧。否则,会使即将到手的鱼跑掉。  相似文献   

2.
张世才 《钓鱼》2008,(3):35-37
白鲦鱼,属小型淡水鱼类。白鲦鱼属鲤科。身体细长,个体不大,最大的约1两左右,银白色,白鲦鱼分布甚广,在我国的池塘、溪流、河川、水库、湖泊等都有它的踪迹。白鲦鱼既多又贪吃,是垂钓爱好者主要猎取对象鱼之一。  相似文献   

3.
李大勋 《钓鱼》2012,(10):40-41
俗话说"钓无定法",这是因为各种钓法都是在识鱼性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垂钓者运用各种钓法的水平,取决于对鱼性认识的程度。"识鱼性者先得鱼",这在休闲钓中更显重要。所谓识鱼性,就是了解不同季节、地域、天气、水性等诸多因素对鱼生存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要掌握垂钓过程中对象鱼与所在的位置、水层、食性及活动状态。在这个前提下,再对钓法、钓具、钓饵等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到北方来以后,我钓到过多种鱼,如鲫鱼、草鱼、鲢鳙、鲂鱼、嘎鱼、鲇鱼、黑鱼、罗非鱼、甲鱼和鳜鱼(花鲫)等,在美国钓到过鲤鱼、鲇鱼、多种鲈鱼和多种鳟鱼以及羊头鱼(sheephead)等,再也没有钓到过鱤鱼。  相似文献   

5.
垂钓黄颡鱼格外有趣,其肉鲜嫩甜滑,十分好吃,是饭店、酒家看好的菜肴。黄颡鱼属小型鱼类,鱼背鳍有硬刺,其背呈橄榄绿色,体侧和腹面淡黄色。古人记载该鱼:“燕头鱼身,鳍硬身色黄,奋力能飞跃。”该鱼分布于珠江、长江、黄河、黑龙江等诸多水系的江河、水库、湖泊、大山塘等。黄颡属底层鱼类,喜欢生活在缓流、幽静、有腐植物、淤泥多、有水草的水域中。该鱼白天喜欢栖息在水底凹坑、洞穴、水草丛中。傍晚、夜间,积极游窜寻食。黄颡鱼既食小鱼、小虾、昆虫、蚯蚓、螺肉、柴虫、蚌肉、羊肉丁、蜂蛹、牛肉丁等,也食水生植物、野果等。…  相似文献   

6.
彦文  丛明 《中国钓鱼》2023,(9):33-34
<正>马口鱼俗称花杈鱼、宽口、跑鱼等,是一种小型淡水鱼,长15厘米左右。马口鱼大多生活在溪流、江河、湖泊和水库的中上层水域。这种鱼喜欢群聚群游,以小鱼、幼鱼和水生昆虫为食,吃食凶猛。马口鱼在我国分布广泛,从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流域到黄河的中下游及珠江水系均有它们活动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张仲斌 《钓鱼》2014,(8):46-47
在以往的野外垂钓中,我都是使用自己制作的窝料。在野外池塘钓鱼的过程中,我觉得这种窝料的使用,在诱鱼、聚鱼、留鱼以及最终的鱼获等诸方面,均表现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8.
《钓鱼》2007,(11)
海钓,大都采用底钓法。底钓,只能钓取底层鱼(如鲽、鲆、鲬等鱼)和低层鱼(如鲷、黄、黑等鱼)。海边这部分鱼一般个体较小(一般重一二百克)而密度较  相似文献   

9.
绑鱼趣话     
每位钓鱼人的家庭几乎每天都会与鱼打交道,钓鱼、烹鱼、吃鱼,你可知道在暑夏季节,鱼儿应该如何保活吗?笔者在福建省建瓯市发现这里有一种奇特的鱼儿保活法绝技——绑鱼。当地的鱼贩将一条条草鱼、鲢鱼、鲤鱼等淡水鱼,用细麻绳绑得严严实实,并扎成弯曲的半月形,井然有序地放在木桶里,或挂在竹竿上叫卖。笔者一问,得知这是当地渔民处理塘鱼的传统方法,名谓弓鱼或绑鱼。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11,(14):8-9
鱼咬钩慢的原因很多,如诱鱼不到位,密度低,就那么几尾,前一拨钓完了后一拨还没有来;鱼的泳层变了、乱了,钓手尚未察觉,钓棚与泳层脱节,诱钓两层皮;伤嘴鱼、回锅鱼、健康鱼挤在一起,明知窝里有鱼却等不来有效鱼讯等等。可是变招虽多却无一胜招,充其量管得了一时,之后就没用了。  相似文献   

11.
冬钓往事     
陈彦斌 《钓鱼》2010,(3):58-58
江鳕和兔子鱼 冬天站在冰封的黑龙江面上钓鱼,最经常钓到的是兔子鱼。除了兔子鱼外,还能钓到狗鱼、细鳞、哲罗等冷水鱼。碰巧了,也能钓到鲫鱼、鲤鱼、鲶鱼和花鲶鱼(江鳕)。不过,钓到后面提到的几种鱼纯属于瞎猫碰死耗子,偶尔为之。  相似文献   

12.
杨美健 《钓鱼》2007,(6S):44-44
海钓,大都采用底钓法。底钓,只能钓取底层鱼(如鲽、鲆、鲬等鱼)和低层鱼(如鲷、黄、黑等鱼)。海边这部分鱼一般个体较小(一般重一二百克)而密度较大。对于时而光顾近海觅食,且个体较大(一般重一二千克)的上层鱼,如鲻、梭、鲅等鱼,则很少钓获。  相似文献   

13.
拉饵钓马口     
《钓鱼》2007,(4)
马口鱼是一种小型鱼,最大体长20厘米,俗称快鱼、跑鱼、大口兰刀、大口扒、红会睛等。它头尖口小,头长大于体高,体银白色,背部灰黑色。马口鱼生活在湖泊、水库、山涧溪流水域的中上层,尤以山涧溪流为多,  相似文献   

14.
黄颡钓法     
张世才 《钓鱼》2010,(21):38-39
黄颡鱼,又名黄腊丁、角角鱼、黄颊鱼、昂刺、盎公鱼、黄骨鱼等。黄颡鱼头扁平,吻圆钝,上下颌均有锋利细齿,触须4对。鱼体腹圆,后部侧扁。呈黄色或黑色、褐色,体黏滑无鳞。胸鳍锐利。  相似文献   

15.
江钓胭脂鱼     
王致诚 《钓鱼》2011,(13):37-37
胭脂鱼,也叫做“黄排”“火烧鳊”“红鱼”“木叶鱼”“燕雀鱼”“紫鳊鱼”等。这种鱼生长很快,一冬龄可长到1千克,三冬龄可长到2-3千克,五冬龄鱼体重可达4~7千克。一般六冬龄时性成熟,体重可达10千克左右。这种鱼分布在我国长江、闽江等水域。由于它生长快,个体大,肉味鲜美,所以是我国传统的名贵鱼类。  相似文献   

16.
刷滩钓     
陈林 《钓鱼》2006,(2):35-35
刷滩钓法是淡水钓鱼的技法之一,是流水钓法的一种,其特点是有的放矢针对崇山峻岭中山涧、小溪汇成的河流而形成的独特钓法。此种钓法盛行在我国的贵州、湖南接壤的湘黔一带,少数民族集聚区。刷滩钓法的对象鱼多为鱺鱼、鱼录鱼、虾鱼(当地人称长身鱼)、石浪鱼等比较稀有名贵的鱼  相似文献   

17.
鱼类的食性     
科学研究人员根据对鱼类胃含物的测定,将鱼类的食性分为以下四大类:①鱼食性鱼类,②肉食性鱼类,③杂食性鱼类,④浮游生物食性鱼类。 1.鱼食性鱼类:海洋中生活的主要鱼类有:鲨鱼、金枪鱼、鲣鱼、银带鱼、杜父鱼、鳗鱼、(鱼师)鱼、鳚鱼、毛烟管鱼、鲑鱼等。内陆淡水中生活的鱼类有:鳡鱼、蒙古鲌、翘嘴红鲌等。 2.肉食性鱼类:海洋中生活的主要鱼类有:东方鲀、鲈鱼、鲐鱼、大黄鱼、小黄鱼、多鳞(鱼喜)、刺(鱼叚)虎等。内陆淡水中生活的鱼类有:青鱼、鳜鱼、星鱼、鲶鱼、虹鳟鱼、红鳍鲌、黄鲦(鱼桑)鱼等。  相似文献   

18.
海钓,大部采用底钓法。底钓,只能钓取底层鱼,如鲽、鲆、鲬、鰕虎等鱼和低层鱼,如鲷、黄、黑等鱼。海边这部分鱼一般个体较小(一般重一二百克)而密度较大。对于时而光顾近海觅食,且个体较大(一般重一二千克)的上层鱼,如鲻、梭、鲅等鱼,则很少钓获。  相似文献   

19.
鮈鱼     
王长工 《钓鱼》2013,(10):15-16
鮈鱼,淡水可钓鱼种之一,鲤科,品种繁多,约有30属100多种,常见的属有麦穗鱼属、棒花鱼属、蛇鮈属、鳈属和铜鱼属等,其中铜鱼属的鱼类个体大,产量较多,为其产地的重要经济鱼类。而一般比较常钓到的有花(鱼骨)、鳈鱼、蛇鮈(注:船丁鱼)、棒花鱼、麦穗鱼、铜鱼等。因生活的水域、海拔和纬度不同而外形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春江会雅罗     
朴万吉 《垂钓》2012,(5):16-17
雅罗鱼:鲤科雅罗鱼亚科的1属,约有20种,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冷温带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中。多数种类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底栖水生昆虫或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有时也吃小鱼、陆生昆虫或藻类。雅罗鱼属在中国的分布有7种。产于我们吉林本地的叫勃氏雅罗鱼,又名滩头鱼、大红线等。是鲤科唯一溯河洄游产卵的鱼类,分布于图们江及绥芬河下游。与内蒙古的瓦氏雅罗(华子鱼)、新疆的高体雅罗相比。是体型较大的雅罗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