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踏青史话     
踏青,即春游,源于古代的“修禊”或“春禊”。每年古人在农历三月上旬到水边沐浴,以祛除不祥。《后汉书·礼仪志》中就有“是目上已,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洁”的记载。到了魏晋以后,农历的三月初便固定为“修禊”的日子,并加进了聚饮取乐的成分。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趁“修禊”之机在山阴兰亭和友人们集会,极尽曲水流觞之乐趣,酒酣耳热之际留下了书法珍品《兰亭集序》。南朝时期,这种“修禊”活动扩展到民间。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三月三日,士民并出诸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到了唐代,…  相似文献   

2.
“修禊事”通释田有成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高校文科教材如《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汉语》、《大学语文》等,多选用了《兰亭集序》,不一而同的都对“修禊”注为:“古代一种风俗。人们欢聚水...  相似文献   

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有这样一段话:“(曾皙)日:‘莫春,春服既成,冠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一这段话可译为:“(曾皙)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儿回来。’”(人教版高中《语》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习》2012年第4期刊载李新老师《暮春能洗澡吗》一文,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浴乎沂”的解释。基本上同意朱熹的“温泉”说,以为“地下水上涌为泉.或许就是朱熹所说的‘温泉’?”但又不很肯定.接着又说:“还有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5.
春游诗话     
春游,古称踏青,也叫“探春”“寻春”,即春日郊游。踏青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孔子的弟子曾皙就曾借春游来表达自己的志向,“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魏晋以后,春游的习俗更加盛行。古人踏青,最初是为了祛除不祥。《秦中岁时记》载:“三月上巳,赐宴曲江,都人于江头禊饮,践踏青草,曰踏青。”“上巳节”在农历三月初三,届时,人们都去水边洗涤污浊,举行“消灾除邪”的仪式,称为“祓禊”,后来逐渐被游春代替。每当踏青时节,好友往往相邀至郊外游赏春色美景,或携酒相聚而饮,或…  相似文献   

6.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这样的记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何谓“流觞曲水”呢?这要从上巳节的“修禊事”说起。  相似文献   

7.
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这样的记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何谓“流觞曲水”呢?这要从上巳节的“修禊事”说起。  相似文献   

8.
薛吉辰 《新读写》2008,(9):48-48
位于曲阜东南,是古代鲁国求雨的祀坛。求雨的时候,常由巫在坛上作舞以求神。“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这是孔子的弟子曾皙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9.
石国权 《语文天地》2010,(10):13-13
古时候的人们(特别是文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都喜欢到水边洗濯嬉游,并举行祈福消灾的仪式,这叫“修禊(xì)”。这天,“修禊”的文人们在仪式举行完后,常会聚于曲水之旁。或是大家动手挖一个回水塘,在上流放置酒杯,人们围坐在塘边,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而饮之。饮后还要赋诗一首。不能赋诗就罚酒一杯。这就是“流觞曲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  相似文献   

10.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发问,子路冒冒失失“,率尔而对”“,夫子哂之”,笑而不语。孔子通过“哂”,即表现了对子路的严格要求,含蓄地批评子路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和口气过大的毛病,又不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曾皙正在弹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欲说还止,孔子见其有点犹豫,便用“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来打消曾皙的顾虑。于是曾皙畅谈了自己的抱负“: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并发出“吾与点也”赞语。这虽是一次日常的谈话,但孔子却在他与学生之间营…  相似文献   

11.
<正>当你第一次吃旋转小火锅或回转寿司,看到各种食物从自己面前滑过时,有没有觉得新奇不已?其实这种充满巧思和意趣的用餐形式,古人早在千年前就玩过了,还给它取了一个文雅的名字——曲水流觞。从祭祀仪式到喝酒作诗曲水流觞这一习俗,要从传统节日上巳节说起。上已节最早是举行祭礼、消灾祈福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祓禊"的仪式,结伴前往水边,通过沐浴驱除邪气,拔除不详。《论语》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  相似文献   

12.
问:“修禊”到底是怎么回事 ?  答:“禊”是一种很古老的仪式,在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去洗濯,祓除不祥。上古的禊事带有某种原始宗教的色彩。魏晋以后情况有所变化,一是选定三月初三,不管它是不是巳日;二是迷信色彩淡化,以郊游、野餐为主要内容,当然总是在有水的地方进行。《晋书·礼志》说:   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而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晋中朝公卿以下至于庶人,皆禊洛水之侧……本水流杯饮酒,亦不言曲水。元帝又诏罢三日弄具。海西于钟山立流杯曲水,延百僚,皆其…  相似文献   

13.
<正>说梦想,我最爱是《论语》中的一段:"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语出自曾皙之口,他也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铮铮豪言,而在向自己敬爱的老师倾诉自己的梦想时,却是这般淡定平常,竟得到老师的如此回应:"夫子喟然叹曰:‘吾与(赞同)点(曾皙)也’。"  相似文献   

14.
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曾皙表白自己的志向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意思是说:暮春(莫同暮)时节,人们穿着春天的服饰,我愿意跟青少年三五成群,到沂水沐浴,在求雨台上乘凉,然后唱着歌一同回家。 根据一般注解,“莫(暮)春”是指春天快要结束之时,有的书还指明是夏历三月。看来这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这个时节的气温尚寒,不宜下水,与下文的“风乎舞雩”也不协调。又据气象学家指出,世界气温经过历史的变迁,变暖了。可想而知,二千多年前的气温比今天,还要低一些.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第一册新增选了《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以下简称《侍坐》)。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而其中的高潮出现在曾皙的一答和孔子的一叹中: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查看教师用书及多种《论语》注解,都把这段话理解为曾皙的洒脱打动了孔子,而且孔子认为曾皙的回答是结合国情的治国措施,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了出来,展现了一幅国治之后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16.
古时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称上巳节。每年这一天,人们就要会合宾朋来到水边嬉戏采兰,或薰香洗濯,以驱除不祥,叫修禊事。古人用干支纪日,“六十甲子”中有四个巳日,依次是己巳、辛巳、癸巳、乙巳,由于它们递差十二天或十四天,实际上有些年份三月的上旬会没有一个巳日,“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巳也”。即魏晋以后每逢三月初三修禊事,仍称上巳节。纵观历史两千年,修禊事活动方式有二:一是禊饮,临水设酒,宴饮行乐;二是禊祭,秉兰薰香,洗涤沐浴。  相似文献   

17.
机器人来了!     
还记得“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姐姐的那场神奇的“太空授课”么?人类探索科学高峰的步伐一刻也不曾停歇.这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我家就有一个探秘科技的“神人”. 去年暑假,爸爸带我到江浙游玩.在江苏常州淹城春秋文化园的一座孔子学堂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等弟子正环绕在孔子身边,聆听老师的教诲.曾皙侃侃而谈:“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日:“吾与点也.”只见大家或坐、或卧,有的目光灼灼,有的眯眼沉思,有的抚琴低吟,神态各异,情趣盎然.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2012年第4期刊载李新老师《暮春能洗澡吗》一文,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浴乎沂"的解释,基本上同意朱熹的"温泉"说,以为"地下水上涌为泉,或许就是朱熹所说的‘温泉’?"但又不很肯定,接着又说:"还有一种说法,说‘浴’乃‘沿’之误,应该是师生沿着沂河散步,跟洗澡无关.究竟哪一种说法正确,或者还有更为合宜的说法,请读者方家指教."读罢,笔者也想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载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个弟子畅谈人生理想,在子路、冉有、公西华各自谈了自己的理想之后.曾皙最后一个发言,“异乎三子者之撰”.就是和他们三个的意见都不相同,他的理想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相似文献   

20.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精神修养引起孔子的赞叹。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子路﹑冉有、公西华大谈安邦定国的大事相比,曾皙只谈春游﹑唱歌跳舞,似乎与政治毫无关系,但孔子听了以后,反而大声感叹:我就希望和你一样啊!这是什么原因?难道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不重视国家大事?其实这正是孔子礼、乐治国思想的体现,是他对大同世界理想的向往。孔子在国家的治理问题上不主张严明的法制,也不赞赏空洞的政治,而是倡导以德教化的“德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