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真水无香     
在博物馆里,看见了一方清代的印,刻的是“真水无香”四个字。我对文物、金石都全然无知,也不知道这是作者蔡仁的夫子之道,还是另有出处,可是无声地念着这四个字,就觉得像在月圆之夜步入空庭,清朗月光在刹那间照遍了全身,浸透了肺腑。一时间有种莫名的感动,很想说出来,可不知道对谁说、从何说起。读过多少名言、格言,都是有智慧的,可是有哪一句比“真水无香”更宁和、透彻、充满清气?那些名言、格言,往往是教人进取、催人奋斗的,是有目标要去争,而“真水无香”却是没有目标,也不争,只是一种境界:自然、平静、清澈、淡漠无痕、空阔无边。这才…  相似文献   

2.
曾子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司马迁也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在濒临死亡时,会发出由衷之叹,会诉出肺腑之声,会议出巧妙之论,会道出百感之诚。  相似文献   

3.
真水无香     
在博物馆里,看见了一方清代的印,刻的是“真水无香”四个字。我对文物、金石都全然无知,也不知道这是作者蔡仁的夫子自道,还是另有出处,可是无声地念着这四个字,就觉得像在月圆之夜步入空庭,清朗月光在刹那间照遍了全身,浸透了肺腑。一时间有莫名的感动,很想说出来,可不知道对谁说,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4.
冯国华 《语文天地》2012,(11):37-38
《诉肺腑》节选自《红楼梦》,是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重要章节。在这一回书中,贾宝玉不但敢于在人前称扬林黛玉,而且当着林黛玉的面诉出了长期积压在内心的肺腑之言,从而消除了由于林黛玉的敏感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写道:“(贾宝玉)取那‘正册’看时,只见头一页上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上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诗道:“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四句诗,暗示了林黛玉最终悲惨凄凉和薛宝钗最终寂寞冷落的人生命运。古诗词中有“咏絮才无对,闻琴意始真。”(宋·刘筠《前槛十二韵》)那么,何谓“咏絮之才”呢?  相似文献   

6.
感叹淋漓、感喟深长、感慨呜咽,是构成欧阳修散文“风神”宕逸、情韵悠长的重要元素。这一特征在欧阳修散文不同文体中都有体现,特别是序文、记文、碑铭墓表及史论等文体,皆情出肺腑、缠绵悱恻,感人尤深,此既有得于“史迁风神”之濡染,也愈增“六一风神”情韵悠长的古文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宝、黛爱情是《红楼梦》中较显眼的情节叙事,那么"诉肺腑"则是宝、黛爱情最集中的一次显现。在这个章节中,作者不仅第一次向我们展示了宝、黛之间从朦胧撩人到肺腑倾诉的爱情发展,更向我们展示了以宝玉为中心的爱情路线行走的几种可能性。在这张爱情地图上,各有各的砝码,各有各的忧虑,而其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家族利益。通过细读"诉肺腑"中的人和事,也许,我们能寻找出前生诺言转化为今世情缘的玄机,并瞭望出一个家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中描述诸葛亮归天的时候,曾提到受他严厉处分过的许多谋士将领,他们不但丝毫没有幸灾乐祸之感,反而人人痛惜不已,有的甚至于“大哭病死”,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答曰:“度孔明死后,人不能用之故也。”(见一百四回)可见诸葛亮执法是多么地赏罚分明,令人心悦诚服的了。 最能说明诸葛亮执法之严明的章节莫过于“孔明挥泪斩马谡”这一回了。在这一回里,马谡用兵无方,痛失街亭,葬送了灭魏大业,而且几使汉军覆没。马谡罪该斩首,自不必多言。但孔明在执法之时,作者极写其不忍之心。请看两人在帐子里,虽说一个是执法者,另一个是受刑者,但他们挥泪作别,千咛万嘱,一个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氶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某虽死亦无恨无九泉!”一个挥泪曰:  相似文献   

9.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曾经论及诗歌欣赏中的联想。他举例说: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朱先生说的很对,我们阅读苏东坡的这两句诗,如果没有“小龙团”茶和茶的清沁肺腑的联想,这种阅读的趣味便索然了。其实,这两句诗之所以被很多人称道,还因为“小龙团”茶的联想物“小团月”本身又能为…  相似文献   

10.
闲话“授业”米运刚昌黎先生在千年之前给了我辈一个颇为荣光的重任:“传道、授业、解惑”。从教十数载,一刻不敢忘怀,书之于案头,裱之于壁上,铭之于肺腑,可谓心领神会了。忽一日,一颇为得意之门徒十分谦恭地请教于我:“老师,这‘授业’一词怎么解释呢?”稚子之...  相似文献   

11.
张军 《语文天地》2012,(6):37-38
《诉肺腑》节选自《红楼梦》,是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重要章节。在这一回书中,贾宝玉不但敢于在人前称扬林黛玉,而且当着林黛玉的面诉出了长期积压在内心的肺腑之言,从而消除了由于林黛玉的敏感猜疑所造成的感情纠葛。因此,这一节在宝黛爱情的发展史上占着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一节课,最重要的还不在于掌握了什么,而是经由“掌握”而“出发”了什么.为此,很有必要在课堂里“制造”这些“出发”.笔下的丰沛与圆润,得自于我们师生日日不断的“出发”.与之相反,当我们的生命里缺少流动、徜徉、柔软和那些撼动人心、抵达肺腑的内容时,我们的笔将会是何等的无聊与虚无啊!我们的心波思潮停下来的时候,笔下也便是一片沉寂了.或许我们力图从几个“方法”里“短平快”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无心源活水,再好的“方法”其实也只能是一种勉强的“补救”.这个世界上的真正指引,我想应是能够让你逐渐看到自身内在的美好与力量的.师生皆如此.  相似文献   

13.
黎关红 《课外阅读》2011,(11):300-300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读着这句词,我的心不禁会激起一阵感情的震撼。这是李清照的词,是说“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的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的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这种环境又引起了内心的伤感,于是,凄凉、悲痛、悲切之情一起涌上心头,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似文献   

14.
12月底,我收到了李燕杰先生的亲笔信并附一幅书法“风采三秋明月文章万里春光李燕杰(并签章)戊寅冬”。欣喜之情无以言表,揣摩不已,感悟较深。现就所得诉之笔端,以此表达我对先生的谢忱。一、黑白相间、简洁精练的形式美法书画面采取古典的行草纵式结构,这也是沈...  相似文献   

15.
楔子那人啊,是我扬扬得意藏心头的一首打油诗,是我铆足劲儿才从肺腑里掐挤出了些些油墨,在深夜里悄悄写下的,也是我眼看他折叠好自己,翻卷着往别人耳朵里奔去的。沿途的风把那些字句吹得再支离破碎,他也不停。本想着也不是什么值钱的诗篇,于是,我就眼看着他在纟也的耳郭里徘徊了七年,总算找到出□,等到她不嫌格律不齐,愿意将他公之于众,就印刷成了我手里握着的这张结婚请柬。  相似文献   

16.
关于《醉翁亭记》的主题思想,向来就有争论。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游戏之作,主要表现作者以游山玩水的闲逸生活为乐,内容不足取,不过在艺术方面仍有成就,“然条达迅快,如肺腑中流出,自是好文章。”有人则认为“也有《题醉翁亭》诗中所描写的玩赏山水之  相似文献   

17.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信访问题,特别是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不仅是信访者的难解之痛,也是党和政府、司法机关挥之不去的心病。造成涉法涉诉信访“洪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认识不一,实践中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做法也各异,要想解决这一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天下第一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我关注完美     
作文课上点评佳作,老师总喜欢说“近乎完美”。我们应该追求完美,但只有“完”才“美”,未完的东西就一定不美吗?《红楼梦》并非完满,曹雪芹只写到八十回。但就是这八十回,就已经为我们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令人难以忘怀的文学形象;就是这八十回,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就是这八十回,在中国文学史上树立起了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成为永远灿烂夺目的一颗明珠。如果世事皆求“完”而后再论“美”,那么大观园里这个凄美的故事,是否因没有写完而不可称其为不朽的佳作呢?黄宾虹的《峨眉道中》,你或许看过。远处的群山只是一笔带过,留下的是…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小说系列中,《红楼梦》人物语言的成就最高。据统计,《红楼梦》中人物对话的字数几乎占了全书篇幅的一半。《三国演义》是叙事多而对话少,到《金瓶梅》开始,人物对话就扩大了。到《红楼梦》又进一步,有些章节几乎全是对话,作者只略加勾画连缀,即成一回。①如第32回“诉肺腑”中的几组人物对话,长篇累牍,婉转周至,但丝毫不觉絮聒。人类主要通过对话进行交际。优秀的小说文本往往借助模拟具有独特个性色彩和包含丰富心理内涵的人物对话而获得强烈的表达效果。西方小说理论家戴维·洛奇说过:“小说注重展示,纯粹的展示是直接引用人物…  相似文献   

20.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学识和才气具有“超级老师”的水平,这在《红楼梦》里是有据可查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去当教师是不可能的,但《红楼梦》却写她当了一回货真价实的老师(如她教香菱学诗),这一点也可看作《红楼梦》向传统思想挑战的又一战绩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