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语言艺术精品,而文学是一门审美艺术,因此,语文学科也就成为训练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良好途径。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风景谈》、《苏州园林》展示了图画美;《天山景物记》、《雨中登泰山》体现了变化美;《春》、《荷塘月色》显示了色彩美;《窦娥冤》、《孔雀东南飞》揭示了悲剧美;《皇帝的新装》、《装在套子里的人》表现了喜剧美;《琵琶行》、《明湖居听书》渲染了音乐美,等等。这些美表现在人的感官上,可分为视觉美和听觉美。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视觉美和…  相似文献   

2.
在《农夫和蛇》中我们认清了坏人的背信弃义;在《狼和小羊》中我们明白了恶人吃人总会找借口;在《滥竽充数》中我们懂得了人要有真才实学;在《风和太阳》中我们受到人不可一味逞强的启示;在《蚊子和狮子》中我们明白以弱胜强的道理;……寓言,这些闪现智慧灵光的故事,让人得到提  相似文献   

3.
《史记》的创作受到《左传》的影响,《史记》的很多材料来源于《左传》,这在学术界已成定论。笔者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法,将《史记》采用《左传》之材料分为以下几类:《史记》对《左传》的材料剪辑摘要;《史记》对《左传》的材料归纳综合;基本引用《左传》原文或采用《左传》原意;《史记》在采用《左传》材料时,适当增加了文字以体现作者意图;《史记》与《左传》主要内容一致,但在细节上存在差异;《史记》中某些用词义项或某些说法可从《左传》中找到出处、原由。  相似文献   

4.
《淮南子》多处征引《论语》,其中继承融合了《论语》中的思想.其征引方式主要有:直接引用或化用《论语》中成句;间接借用《论语》中句子意旨;袭用《论语》中词语;引用《论语》中人物、事例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许多中外经典名著,以高年级为例,“快乐读书吧”板块中编排了民间故事、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儿童成长小说和外国名著等经典作品;节选课文出自《呼兰河传》《骆驼祥子》《儒林外史》《俗世奇人》《故乡》等名家名作;“阅读链接”和“资料袋”涉及多部世界名著,如《穷人》课后的“资料袋”涉及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传记作品《三作家》。此外,  相似文献   

6.
王思齐 《考试周刊》2009,(43):25-26
《反离骚》至宋以后引起了不少争论,辩护者与抨击者大都把扬雄对屈原的态度作为评价《反离骚》的标准。本文则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反离骚》:首先《反离骚》开启了一种新型的悼文形式;其次,《反离骚》虽是拟骚。但已经摆脱了《离骚》的笼罩,扬雄在《反离骚》中输入了自己的时代精神;最后.扬雄的《反离骚》中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几件颇有意义的佛经目录——《沙州乞经状》(以下简称《乞经状》)。对于这些《乞经状》,日本一些学者已有所注意。如矢吹庆辉曾将他发现的该《乞经状》之一——斯2140号收入《鸣沙余韵》,并在《解说篇》中略作研究;牧田谛亮在《疑经研究》一书中对该号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竺沙雅章在《敦煌的僧官制度》一文中对该号有所叙述;土肥义和在《讲座敦煌·第二卷·敦煌历史》、岡部和雄在《讲座敦煌·第七卷·敦煌与中国佛教》中也均有所提及鲜鲅д咚浯硬煌嵌榷  相似文献   

8.
中唐以前,《毛诗序》获得了学术话语的至高权威。这主要是因为前人相信子夏曾参与作《序》,使《毛诗序》获得了传授圣人之意的权威地位。而韩愈则提出三点理由否定子夏作《序》:一是《诗序》中的内容存在谬误疏陋之处;二是《毛诗序》中记载了诸侯的丑乱之迹、帷薄之私,这既不合六经旨意,也不被《春秋》所记载;三是《序》中的讽谏内容并不避讳尚在人世的诸侯及其后代,这不符合常理。韩愈否定子夏作《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其一,动摇了《毛诗》及其经学阐释系统的权威性;其二,改变了传统的释《诗》方式;其三,开启了《诗经》宋学的新格局,有着不容忽视的转折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选》中录入了8首潘岳赋.其中《藉田赋》和《射雉赋》分别反映了潘岳青年时期扬才露己及无忧无虑的思想;《秋兴赋》反映了其处于官场斗争中的归隐思想;《怀旧赋》中有一些疑点值得重新阐释;《寡妇赋》是模仿前人的同题之作;《笙赋》则是《文选》音乐赋中的推陈出新之作.  相似文献   

10.
《莺莺传》、《董西厢》和《王西厢》载录崔张往来诗词书信,在内容、数量以及往来唱和的情况上,同中有别。《莺莺传》中往来应答的少,依韵唱和的没有;《董西厢》中出现了依韵唱和的情况;《王西厢》中则绝大多数是往来应答、依韵唱和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崔张爱情形态由单向过渡到双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病中吟》是刘天华创作的第一首二胡曲。"吟"是古代的一种诗歌或乐曲的体裁。例如,在魏晋时期就有"歌、曲、乐、引、行、吟、操、弄、拍、讴、怨"等体裁形式。如上古的《南风歌》、《采薇歌》;相和曲《箜篌引》、《罗敷行》;平调曲《从军行》、《燕歌行》;楚调曲《泰山吟》、《梁甫吟》;清商曲《江南弄》;杂曲歌辞《游子吟》,等等,以后这些体裁名称就一直流传了下来。像唐代有名的孟郊《游子吟》、白居易《秦中吟》等。现在这种体裁在古琴曲中遗留的最多,如《别鹤操》、《梅花三弄》、《胡笳十八拍》、《良宵引》、《春晓吟》、《昭君怨》等。明代王骥德《曲律》中在讲到各地的方言腔调时,也用了秦声、赵曲、燕歌、吴龡、越唱、楚调、蜀音、蔡讴等称谓。实际上这些不仅是强调与突出了各地腔调的差异,而且也表现出了汉语同音词汇的丰富。因此,这些体裁从现在来看,已体现不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只是用之能给作品披上一层颇具古风的意味。由于刘氏有着十分深厚的古典文学与音乐基础,因此,他十分偏爱运用这些乐曲体裁名称。他创作的乐曲中就有二胡曲《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闲居吟》、《光明行》、《独弦  相似文献   

12.
刘璐 《文教资料》2014,(33):12-13
《牡丹亭》是明代传奇剧作大师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也是明代传奇的杰出代表。《牡丹亭》在语言运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重点讨论《牡丹亭》对双关这一辞格的使用情况,讨论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牡丹亭》中双关修辞格的类型;《牡丹亭》中双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牡丹亭》中双关使用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杨丽 《教育文汇》2006,(8):40-41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都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适合课堂表演。如童话《小公鸡和小鸭子》、《小松树和大松树》、《美丽的公鸡》;寓言《狼和小羊》、《狐假虎威》;故事《“你们想错了”》、《将相和》;小说《信箱》、《小珊迪》;诗歌《渔  相似文献   

14.
温柔圣·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圣·桑的了解甚少。搜寻了一下记忆的线索:《傅雷家书》中提到过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天鹅》……似乎再也想不起什么了。正是怀着这样的好奇,我开始寻找圣·桑。大家经常把贝多芬、莫扎特挂在嘴边,很少提及圣·桑这个名字。似乎都在他的《天鹅》中停留下来。《天鹅》是整部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相似文献   

15.
音乐和语文的相通源远流长。在教学中,把语文和音乐联系起来,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被选入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文质兼美。其中有一些文章,本身就是歌词,早就配上了曲谱,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卜算子·咏梅》、《七子之歌》等。学习这类文章,不妨让学生读读、唱唱,在提高兴趣中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内容。歌会唱了,歌词自然记熟了;歌词谙记在心,语言文字还难理解吗?语文教材中还有一类文章,尽管它不是歌词,但有和它相联系的音乐作品,如《王二小》———《歌唱二小放牛郎》;《丰碑》———《长征组歌》;《狱中联欢》———《红梅赞》、《…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就《苟子》中引《诗》和论《诗》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苟子》引《诗》中《雅》居多的原因;浅析了苟子论《诗》。即“《诗》、《书》之博”与“《诗》、《书》故而不切”是否真正矛盾,及何为荀子提出“善为《诗》者不说”的意会读《诗》法。  相似文献   

17.
明代亳州人薛蕙所著《老子集解》很有特色:集解取材广泛;诠释《老子》文字用韵;对《老子》文本解说求其原意;在解说中对朱程理学进行了批判;在诠释中论述了自己道体本虚,道和性命同一的见解;从《老子集解》可见明代社会思潮的变迁。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句法角度研究《释名》中《释天》至《释形体》的句子,运用归纳和数理统计法对其进行描写,并得出了以下结论:《释名》的语言具备古汉语的基本句式;句子中主语、宾语、兼语多承上省略;使用了明喻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四个政治文件各具特色,在中日关系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中日联合声明》翻开了中日关系新的一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奠定了中日关系的法律基础;《中日联合宣言》指明了新时期中日关系的发展方向;新《联合声明》对中日关系作了新的定位。今年恰逢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40周年,40年来的历史证明,中日双方只有共同遵守四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中日关系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是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源头性材料,也是历代儒生士人的必读之书。该著作在历代阅读者的阐释中逐步走向了经典化,从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到清代《论语》与《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尔雅》《孟子》合称“十三经”,完成了其经典化过程,也形成了儒家经典化体系。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容易入门又直指儒学宗旨的一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