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诗歌艺术灿烂夺目,前人称赞倍致.元稹说杜甫“为能所不能,无可无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王安石说杜甫“其词所从出,一莫知穷极.”(《杜工部诗后集序》)宋人王彦辅道:“子美之诗,周情孔思,千汇万状,……非特意语天出,尤工于用字,……历世千百,脍灸人口.”(《增补杜工部诗序》)宋人蔡梦弼在《杜工部草堂诗笺跋》中写道:“自唐讫今余五百年,为诗学之宗师.”今人张元济在《宋本杜工部集跋》中写道:“少陵诗圣……,备藻丽之态,实积众流之长,为千古宗仰而不替.”历来研究杜甫的文章车载斗量,不可胜数,但每得每新,看来“诗圣”丰碑仍将挺立于中国人,乃至华夏子孙的心目中.因此,用现代科学对杜甫进行研究就是年青一辈人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诗心驱史笔——杜甫《八哀诗》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八哀诗》向来被认作诗的传记,明人王嗣奭《杜臆》卷七说得分明:此八公传也,而以韵语纪之,乃老杜创格,盖法《诗》之《颂》;而称为“诗史”,不虚耳!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一六亦引郝敬曰:《八哀》诗雄富,是传纪文字之用韵者。文史为诗,自子美始。  相似文献   

3.
邺城之围是唐政府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一次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此役的失败延缓了平叛进程,滋长了各节度使的力量,对唐代政治的影响极为深远。杜甫作有不少与此役相关的“邺城诗”,这类诗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人民性,并使杜甫“诗圣”、“诗史”的地位在文学史上牢固地确立,邺城之围可认为是杜诗创作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4.
诗佛王维(701-761),字摩诘。归心佛法,亦官亦隐。其山水田园诗富于禅趣与空静之美。有《王右丞集》。诗仙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性情狂傲不羁,飘逸洒脱。其诗气魄宏大,充满浪漫色彩。有《李太白全集》。诗圣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生于乱世,关注民生,抒写现实。其诗风格沉郁顿挫,素有“诗史”之誉。有《杜工部集》。诗囚孟郊(751-814),字东野,有《孟东野集》。贾岛(779-843),字浪仙,有《长江集》。孟贾二人作诗,同以“苦吟”著名,有“郊寒岛瘦”之说,金代元好问称之为“诗囚”。诗豪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人称刘宾…  相似文献   

5.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他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杜甫从上流社会到社会底层,一生多舛,遭遇悲惨,饱经磨难。《兵车行》是杜甫写出的第一首直接为人民说话的诗,是其诗歌创作的转折点,也是他现实生活转折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杜甫诗五首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我们曾学过他的《春夜喜雨》、《绝句》等诗。  相似文献   

7.
崇高美,也可称之为壮美,是讲杜甫诗歌的悲剧性的美学特色。杜甫诗集被称“诗史”。诗史中所反映的现实,不仅是杜甫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且是时代的悲歌;诗史是他痛苦磨炼出来的结晶,是一部极富人民性的痛史,是一种“社会悲剧”的类型,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它体现了悲壮美、崇高美。宋人黄彻曾说过,在杜甫诗中,“忧战伐,呼苍生,悯疮夷者,往往皆是。”近代梁启超对杜诗做了统计,他  相似文献   

8.
诗家名尊     
孙振宇 《语文知识》2000,(3):25-26,37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人们根据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巨大成就及其特点,赋予他们很贴切的名号。除尊称李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诗史”外,还有:诗家天子:王昌龄,字少伯,著名的边塞诗人,成就极高,被誉为“诗家天子”,也有传闻作“诗  相似文献   

9.
莫友芝是清道咸年间贵州的诗文大家,他的纪乱诗反映了社会动乱、人民丧亡的社会现实,具有“诗史”品格。莫友芝纪乱诗的“诗史”品格具体表现为诗注互补、诗史互证、忧国忧民和实录时事四方面。莫友芝的“诗史”思想与其人生境遇、师法杜甫以及自身谨于治史精神息息相关,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握莫友芝的纪乱诗的“诗史”品格,一方面可以对莫友芝诗歌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有更全面的了解,可以借此以深化对宋诗派诗歌理论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了解贵州历史细节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宋诗话(上)     
顾炎武《日知录》云:“三百篇之不能不降而《楚辞》,《楚辞》之不能不降而汉魏,汉魏之不能不降而六朝,六朝之不能不降而唐,势也。”唐诗之不能不降而为宋,亦势也。《沧浪诗话》谓唐诗“透彻玲珑”,“言有尽而意无穷”,宋诗则有“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之病,刘克庄《竹溪诗序》谓宋诗多“经义策论之有韵者尔,非诗也”,杨慎《升庵诗话》谓“唐人诗主言情,去三百篇近,宋人诗主言理,去三百篇远”,是轻宋  相似文献   

11.
至今烩炙人口的《三吏》、《三别》,是伟大爱国诗人杜甫留给我们的一份极其珍贵而又富有审美价值的现实主义文学遗产。对于这份遗产的评论,可谓“前人之述备矣”。一般评论认为,杜甫的诗歌,尤其是关于战争的诗歌,是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线。明人张綖评这六首诗时说:“凡公此等诗,不是专刺。盖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故可已而不得已者,则刺之。不得已而用者,则慰之哀之。若《兵车行》、前后《出塞》之类,则刺也,此可已而不得已者  相似文献   

12.
“诗圣”杜甫的诗歌历来倍受推崇.被人们尊称为“诗史”。杜诗,从总体上说,充分体现了孔子在《论语·阳货》中指出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看杜诗,会有不同的价值与闪光点.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杜甫的身上一直笼罩着诸如“诗史”、“诗圣”之类的光环,撇开这些称谓的细微差异不提,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从政治角度去凸显杜甫的伟大。的确,杜甫是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但同时,杜甫也有着平凡人的七情六欲。此不但无损其伟岸形象,更平添了后人对其情感上的亲近之意。诚如鲁迅先生所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1]。本文拟就其表达亲子之情的作品,探析一下其教子诗中流露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和具体的教育方法,这其中或者不无值得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杜甫集诗歌艺术之大成,从盛唐走向中唐,成为这个过渡期的重要人物。柳宗元作为中唐文坛的代表,与杜甫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表现在对诗歌主题、情感载体和艺术风格等方面的自觉接受,并且像杜甫一样获“诗圣”、“诗史”之称誉。  相似文献   

15.
杜甫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他的诗享有“诗史”的美誉,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也是饱经忧患渗透着辛酸血泪的艺术结晶。他的诗篇是唐诗世界中一座凛然屹立的高峰,众家以其为典范,他也被后来者奉为“诗圣”。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词审美中的情感介入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是主情的艺术,被公认为中国诗歌集大成者的杜甫,人称“诗圣”,而有“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之称的梁启超则说他是“情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又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可见,情感是诗歌的灵魂。然而异彩纷呈的诗中情感方式也自然会是多样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7.
张问陶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是清代性灵代表诗家。张问陶的题壁诗在当时影响深远,评家提及张问陶多言及宝鸡县题壁十八首组诗。《宝鸡县题壁十八首》批判现实,在当时及对后世影响极大,很好继承了杜甫的诗史精神,具备诗史意义。其诗史意义大致可以分为四点:一是指陈军事,讽喻君王;二是补史实之缺,正史实之误;三是传播原作,引发和作;四是留传后世,形成题壁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经历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并以如椽巨笔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这些诗突显沉郁顿挫之气概,饱含忧国忧民之情怀。  相似文献   

19.
谈及杜甫,人们多以诗圣冠之,以描写诗史擅之。而杜甫作为唐代诗歌高度发达时期的一个诗人,历代诗人所累积起来的那种诗人特有的气质,在他身上也很明显。诗人情性是其诗歌创作中诗史以外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20.
在宋人普遍冠以杜诗"诗史"的荣誉称号并以此为理论基础进行杜诗研究的同时,也有部分论者对"诗史"说表达了不满的看法。一种意见是认为"诗史"一词不足以称赏杜甫的崇高地位,另一种意见则对"诗史"说过于强调"史"的属性而忽视了"诗"的特质表示不满。非"诗史"说的形成与宋人的理性精神、政治斗争带给文人的压力以及指导后学如何更好地学习杜诗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