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中学生》2014,(6):42-42
作为人类宠物之一的家猫,其起源与驯化过程,却一直鲜为人知。学者们认为.猫的驯化可能遵循了共生的驯化途径,即野猫受到生活于人类定居地的啮齿类动物(鼠类等)及人类农业活动产生的垃圾等食物的吸引,自发地出没于人类定居地,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人类宠物之一的家猫,其起源与驯化过程,却一直鲜为人知。学者们认为,猫的驯化可能遵循了共生的驯化途径,即野猫受到生活于人类定居地的啮齿类动物(鼠类等)及人类农业活动产生的垃圾等食物的吸引,自发地出没于人类定居地,而人类也借此控制人类定居地的啮齿类动物数量。故此,人类就与猫形成了共生关系。然而,由于猫类遗存在考古遗址中一般很少发现,这种驯化机制,一直缺乏可靠的证据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驯化是人类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所掌握的“及依靠自然、又摆脱自然”一种生存本领,具有漫长的历史。本文通过对驯化定义、驯化的特征、驯化过程及其变化等问题的讨论,阐述驯化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张云霞 《考试周刊》2011,(77):24-25
《鲁滨逊漂流记》是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自我”是指个体在现实中对自己身份的确认.本文从文本着手,对鲁滨逊不满足于中产阶级身份,喜欢冒险的生活,不断地变换身份寻找“自我”,到一次出海遭遇风暴在孤岛上幸存.对荒岛进行开拓,搭救野人“星期五”将其视为奴隶并驯化他.由此建立了自己的殖民地.得到“自我”满足,最终找到“自我”的过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动物的驯化》一课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了解人类驯化动物的历史;第二部分,了解人类是怎样按照需要把野生动物培育成家养动物的;第三部分,认识驯化野生动物的意义和我国在驯化野生动物方面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6.
<正>生物通报道亚洲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尽管关于水稻起源的争论仍在继续,人们一般认为水稻在大约9000年前被驯化。单一起源理论模型认为两个主要的亚种粳稻和籼稻都是从野生稻(O.rufipogon)驯化而来的。相反,多渠道独立驯化理论模型认为它们是各自从野生稻的不同品种中驯化而来。后一种观点由于发现粳稻和籼稻之间存在这显著的遗传差异以及多种水稻驯化进化研究而得到大量支持。研究人员通  相似文献   

7.
不少学生认为家兔是由野兔驯化而来的,甚至有一些教师也这样讲。那么,家兔真的是由野兔驯化而来的吗? 野兔是草兔(Lepus europaeus)的俗称,草兔又称欧兔,在我国分布较广。但家兔并不是由野兔驯化而来。经科学考证,全世界的家兔全是由产自地中海附近的穴兔驯化成的。穴兔( Oryctolagus cuniculus)及其驯化成的家兔与野兔有很多差别,现列举如下:穴兔和家兔的染色体是44条,而野兔为48条。穴兔和家兔的后鼻孔窄,而野兔的后鼻孔宽。穴兔和家兔会在地面挖掘坑道穴居,野兔则不会挖掘  相似文献   

8.
走近马     
马属于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家畜,起源于6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初期。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人类对马的驯化远远晚于对狗和牛的驯化。  相似文献   

9.
敦煌壁画中的象戏,反映出了人类是以驯化动物为条件而展开自己的文明史的,同时也展开了人类自我的驯化史。本文从驯化和文明化的视角来认识人和周围世界相互作用的关系。只有理解了驯化本质,人们才能真正理解人与动物关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文明与自然的冲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社会与人性的冲突也同样如是,在中国传统的驯化式文明中,人性被官文化、士文化驯化的如同莽原中的野马被驯化得能跳忠字舞一样.肖云儒先生的<沙、海、墙>给我们展示的正是这一人性被驯化的悲凉,这种悲凉恰是中国士文化的深重的悲剧性蕴涵.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动物,貌不出众,却堪称是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动物之一了,它就是猪。最早的时候,猪还是野猪,不过,就和马、羊、鸡、狗一样,在机缘巧合下,野猪被人类驯养了,逐渐成为现在的家猪。一般认为,最早驯化野猪的是距今约一万年前的中东地区原始人。但他们并不是驯化野猪的唯一原始人,人类的祖先至少同时在七个地区相对独立地先后完成了这项工作。在中国,野猪被驯化为家猪的意义,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重要,这不但因为它可能是除狗之外被中国人驯化得最早的动物,更因为它自驯化之后,就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古人用作启蒙教材的《三字经》…  相似文献   

12.
用摄食条件反射研究鳜鱼食性的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鳜鱼的食性驯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采用抛投话饵建立鳜鱼上水面撮食的条件反射,再改投死鱼.鱼块和配合饲料的方法,对鳜鱼进行驯化。经15d的驯化,5-7.5g.110~145g,205~245g的赣鱼苗种驯化率分别达74%,71.5%和70.50%。试验鱼的规格和饥饿时间对驯化率没有明显的影响。不用活饵建立摄食反射的鳜鱼,直接投喂鱼块和配合饲料.驯化率为零;直接投喂整尾死鱼,驯化率为13%。  相似文献   

13.
《生物学教学》2014,(2):72-72
据2013年8月30日《科技日报》报道,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以及华大基因等单位的科学家联合对44株不同来源的高粱样本,包括地方品种、改良品种和野生材料,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及分析,并首次对拟高粱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高粱与拟高粱都存在丰富的遗传,不同的高粱品种在基因组中存在着强烈的种群结构差异和复杂的驯化历程,包括至少发生过两次独立的驯化事件,并证实了来自非洲西部的基因组与其他栽培高粱品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研究还揭示了遗传多样性在高粱驯化和改良的过程中存在下降的趋势,鉴定了基因组中与驯化和改良相关的基因。此外,在高粱基因组中还发现了大量的拷贝数变异、基因缺失和获得事件。这些遗传变异的发现为高粱的改良和驯化提供了重要的科研依据。该研究成果为高粱及其他粮食作物的育种改良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思茅地区在澜沧县邦崴村发现迄今地球上仅存的一株千年过渡型古茶树,经考察论证,具有重要文物价值。驯化培育过渡型古茶树的历史主人是古代濮人。邦崴古茶树是较云南大叶种和印度阿萨姆种更原始、起源更早的古茶树,它的发现,解决了国内外学术界争论一个多世纪的世界茶树原产地问题,云南思普区古代濮人对祖国茶文化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一、解放教育与驯化教育 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弗莱雷提出了许多与传统教育截然相反的新观点,形成了他的丰富的解放教育的理论。 弗莱雷的解放教育(Liberating education)是针对驯化教育(domesticating education)而提出来的。首先,弗莱雷对形成驯化教育的社会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剖。弗莱雷认为,当时的巴西社会,现存的文化是统治阶段的文化,这种文化使人“物化”,使人们无法自己进行重大的选择。在这种文化结构中,人只能接受现存文化的规范,按现存文化规范面行事。弗莱雷指出,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即传统的教育(包括扫盲教育),自然是实施驯化式的教育,将人“驯化”成与现存制度、现存文化相一致的成员。 其次,弗莱雷通过对成人扫盲工作的总结,揭示了扫盲教育(也是传统教育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弗莱雷指出,传统的教育将学习者看作是客体,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者,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树雪松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雪松为20世纪南京引种驯化成功的最珍贵的常绿针叶观赏树种之一,现已发展为南京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作为市树,雪松为多用途树种,应充分发挥其应用潜力,实行综合利用和深层次经济开发,并重视培育南京的市树文化,有利于促进其持续发展和发挥市树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马年说马     
人类的好帮手 马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大约起源于6000万年以前。马的老祖宗始祖马为原蹄兽,体型矮小。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的。中国是最早驯化家马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8.
依塔德是19世纪上半期法国著名的特殊教育家。他利用5年时间开展了驯化野孩维克多的特殊教育实验,分阶段对野孩进行了感觉、智力、情感等方面的训练,探索并开创了一套特殊教育的方法,在教育实验领域成功地进行了训练弱智及多重残疾人的实践。作为历史上最早的特殊教育实验,依塔德的尝试与探索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并给后人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过去的大学教育是精英教育。学校高高在上,是绝对的选择者,处于毋庸置疑的地位。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十分明确,即教育与被教育,管理与被管理,“驯化”与“被驯化”的关系。学生毫无选择地成为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是欧洲的一个文明古国。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为古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意大利在长期分裂后,于1870年实现统一。意大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