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一亭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江浙旅沪绅商的领袖人物之一,更是一位知名的慈善活动家,他将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中国近代的慈善事业。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是王一亭一手创办并悉心经营的,在王一亭等人的领导之下,该会发起组织的为民请命呼吁和平、救济妇孺、临时救济难民等善举,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王一亭一直致力于慈善事业直到逝世,上海慈善团体联合会也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与肯定。  相似文献   

2.
近代济南慈善事业论略(1904-193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开埠后,由于城市问题的严重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的剧烈变动,近代慈善事业逐渐兴起,慈善组织成了救济活动的主力,善款来源渠道多元化,救济方式趋于积极,救济范围则超越本埠,走向全省。慈善事业不仅减少了社会的波动,而且促进了济南的近代转型,也反映出济南还有着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3.
试论近代慈善事业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的兴起有其复杂的自然因素和社会背景。近代以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和惨烈的战祸兵燹造成大量缺衣乏食、无家可归的灾黎难民,迫切需要慈善事业进行急赈与其他形式的救济。近代经济环境的变动,都市工商业的繁荣又为慈善事业的善款提供了经济来源。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则进一步催生了近代新型慈善组织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频发的自然灾害、恶劣的渡江环境和惨烈的战祸兵燹造成大量缺衣少食、无家可归的灾黎难民,近代镇江迫切需要慈善事业进行急赈与其他形式的救济。近代镇江的经济繁荣为慈善事业的善款提供了经济来源。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则进一步催生了近代新型慈善组织。镇江社会慈善事业由官办转为依靠义捐作为主要渠道,反映社会基层的自治化趋向,亦使地方利益和地方意识由此强化。慈善捐助者涉及社会各个垂面,而商人则成为社会慈善的主力。  相似文献   

5.
慈善事业在社会领域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西方慈善事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尤其是温州慈善事业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借鉴西方慈善事业发展的经验,通过科学地引导慈善组织的发展,增强慈善组织独立性,宣传和弘扬社会慈善文化,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温州慈善事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黄涵之曾任上海普善山庄、上海慈善团、上海孤儿院、妇孺救济会、仁济医院、上海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董事。他一生几乎都在担任官职,但却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其慈善活动涉及赈灾、救济、教育、公益事业等各个领域,是妇孺皆知的大慈善家。目前史学界对于黄涵之的研究还非常薄弱,其慈善事业研究更无人涉及。对黄涵之的慈善事业的研究,不仅可以对黄涵之在江浙沪地区近代慈善事业中的所作出的贡献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弥补近代慈善史研究的不足,而且对现今我国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较之于欧美发达国家,我们的慈善事业发展的极为不充分.究其原因,当然与我国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有着较大关系,但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我国国民尤其是富人阶层慈善精神的缺失以及我国长期以来慈善制度的不完善.慈善精神的缺失与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伦理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近代以来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道德失范、信仰缺失也是造成慈善精神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慈善事业制度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代慈善事业以博施济众为极功,慈善组织的救济内容更趋宽泛,已不局限于单纯的"养",在"教"的方面更为重视,教养兼施,即慈善救济和慈善教育构成的近代慈善事业的内容的两大类。慈善救济包括以济贫助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传统慈善事业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中,西方来华宗教力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积极因素.它们开展多种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动,发挥出一定的救助功效,并对北京近代医疗、教育和文化事业等产生较大的推进作用.然而,由于它们开展慈善活动的主观侵略意图,以及实际上整个中华民族为此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使得北京近代慈善事业被笼罩上一层浓厚的半殖民地色彩.因此,西方来华宗教力量对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具有"双刃剑"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能让公众重拾对慈善事业的信任与热情,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法(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对我国慈善组织监督机制的完善进行探索。从完善慈善监督立法、明确慈善组织独立法人地位、健全信息公开制度、明确慈善监督主体、建立第三方协调评估机构等角度尝试性提出完善我国慈善组织法律监督机制的探索建议。  相似文献   

11.
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的社会性救助事业.慈善事业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密切联系,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是社会利益的调节器,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相关制度的规范以及慈善理念的支撑,当前我国慈善法律制度的缺失和社会道德冷漠是制约慈善事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重要原因.因此,在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扩大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同时,要完善慈善法律法规体系,培育社会成员对他人的关爱之心、对慈善组织的认可度,重塑乐善好施的慈善理念.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的现代慈善基金会,在很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慈善事业,可以说是美国高等教育慈善传统的现代转型。慈善理念方面,从维持传统向突出变革转变,使得慈善规模剧增。运作机制方面,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程序,工作更加组织化、制度化和专门化;运作的模式逐渐定型和明朗化;运作策略的选择也更加务实。  相似文献   

13.
会馆慈善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馆是明清及民国时期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它以“答神麻,笃乡谊,萃善举”为旨趣,倡行义学、义诊、恤贫、助丧等慈善活动,这构成了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善款来源的多种渠道,保障善举义行的正常开展。会馆作为民间社会的乡邦组织,在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安定等方面都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张謇对慈善事业提出许多改革主张,并投身于慈善活动。他主张拓展慈善事业的社会功能,改革救助贫民的方式,转变筹集慈善资金的观念。在具体的慈善活动中,他采用西方慈善机构的管理方法来改造传统的善堂,设立贫民工厂等慈善机构以教授贫民生存技能,并开辟了新的资金来源。张謇的慈善思想与活动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15.
慈善是一种维系人类共在、共融、共进、共荣的文化纽带。现代大学慈善文化要突出真正的他者意识、普遍的休戚与共感和强烈的人文关怀观念。现代大学的慈善氛围、大学教师的慈善担当、管理规范的慈善引导共同构成了大学慈善文化建设的主体。大学慈善文化建设要着力于大学生慈善观念的培养、慈善心理的引导和慈善行为的塑造。在现代大学慈善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深度挖掘慈善文化的意蕴,努力拓宽慈善教育的人文视域,积极营造慈善文化环境,由此而实现青年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大学校园环境的健康稳定并引领社会的和谐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中国,在自然灾害频发、兵燹匪患惨烈、经济环境的变动以及中西慈善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的背景下,慈善义演逐步出现,并发展成为清末民国时期一种重要的慈善形式。其形式可分为:赈灾义演、社会公益筹款义演、爱国募捐义演等。义演作为筹资速度最快方式之一,迅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种全新的慈善方式,并在筹款赈灾,传播慈善思想,推动近代慈善事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代港澳台地区的慈善事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由于西方慈善观念不断渗透,港澳台地区的慈善事业经历々不寻常的发展进程,体现出中西慈善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特点。具体言之,教会慈善组织传入与发展,使得三地的慈善组织“西化”色彩日益浓郁;同时,受闽粤善堂影响较深,华人慈善团体蓬勃兴起,且与内地联系紧密。港澳台慈善界在致力于本土慈善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一直积极参与内地的赈灾恤贫。表现了血浓于水般的亲情。  相似文献   

18.
晚晴潮州商人和商人团体的慈善活动除了社会救济,还有兴办新式学堂和捐助医院等公益事业。以商人为主导的潮州慈善事业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汕头开埠后,西方事物和西式慈善理念的传入极大地影响了商人的慈善活动,陈雨亭是晚清潮州巨商,他的慈善活动展现了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