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欧洲哲学进入近代,经院哲学的实体学说已经极大地阻碍科学的发展,笛卡尔把实体的存在看成建立知识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他的二元论观点,致使他陷入唯理主义独断论。洛克在经验论原则的基础上,对实体观念的产生、实体的名称、实体的存在进行了系统地反思,成为英国经验论从洛克到贝克莱到休漠的非实体化运动的转折点,并影响了康德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2.
托马斯·阿奎那的心身学说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质科”说,巧妙地克服了奥古斯丁由于坚持“有灵魂和肉体两个实体”的二元论心身观而陷入的困难,同时对拉丁阿威罗依学派借鉴阿拉伯哲学心身思想提出的“人类理智统一性”等观点进行了批驳,表现了一定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倾向。但是由于他没有科学地寻找灵魂的物质基础,反而为了维护信仰而片面地抬高作为肉体形式的灵魂的作用,结果重新陷入了唯心主义和自相矛盾之中。  相似文献   

3.
实体学说是洛克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洛克由于赋予了实体支撑性、不可知性以及假定性等规定而遭致诸多指责,尤其受到贝克莱、休谟的强烈反对。然而,结合波义耳的微粒哲学对洛克的影响,我们就会发现洛克的真意,从而给予其实体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依据洛克原著《人类理智论》对其实体观进行分析,可知洛克虽然肯定了实体的存在,却否定了它的可知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兴起了新一轮的洛克研究热潮,主要集中于洛克政治哲学方面的研究.洛克流亡荷兰期间,出版了其生前唯一一本以“教育”一词命名的著作——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到目前为止,此书仍未有一个统一认可的汉语译名.这实际透露出洛克的教育论说此前在教育学界并未得到真正符合其本义的透彻理解.经梳理与分析后认为:Some Thoughts Concerning Education其实尤为洛克本人所重视!它与《人类理解论》《政府论》等一同构成了洛克学说的整体核心部分.从洛克政治哲学的整体设计高度上看待他的家庭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以往研究未能充分关注到的.  相似文献   

6.
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是与其哲学的本体论息息相关的。培根提出了物体的分子学说和关于形式的理论,洛克则提出实体的学说,而柏克莱则提出反物质的学说。这三位哲学家在本体论上提出的不同思想,构成了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詹放 《教师》2008,(18):117-118
在西方宗教哲学中,“恶的问题”始终是困扰历代思想家的一个逻辑悖论。为了调争经验现实中恶的存在与全善全能的神灵观念之间的天然冲突。历史上各种宗教与哲学流派都试图对恶的本质和起源给出不同定义,其中尤其以天主教奥古斯丁自由意志论与摩尼教二元论两种学说体系的斗争最为引人注目。当代英国奇幻作家托尔金在其代表作《魔戒》中,以令人信服的叙述手法再现了长期被西方教会正统斥为异端的二元论恶现与20世纪工业化战争和屠杀经历之间的恐怖共鸣。以及传统神义论在阐释这一当代邪恶体验中的无力与困境。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霍布斯、洛克、卢梭社会契约思想的研究以学术论文为多.对霍布斯,主要从其政治哲学思想矛盾性、国家主权学说、有关自然法的观点进行研究;对洛克,主要从其自然权利说、政府论、自由思想进行研究;对卢梭,主要从其在思想史的地位与影响、公意说、人民主权论进行研究.国外对社会契约思想研究的成果则突出表现在几部经典学术著作.国内外学者在对霍布斯、洛克、卢梭三者的社会契约思想作比较研究而取得较大收获的视角或路径主要有三:一是关于自然状态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理论的比较研究,二是关于社会契约思想价值目标的比较研究,三是关于人的自然权利交予范围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洛克的政治哲学并不是传统所认为的那样在《政府论》中得以完整表述,而应当结合其《人类理解论》才能得以完整的理解。洛克以其独有的谨慎确保其政府学说的确定性,包括理论层面上的可能性与实践操作的可能性。在理论层面,洛克通过对那个时代自然法的三种理解即上帝、城邦道德及理性的三重颠覆,开辟了自然法向自然权利转变的道路,为政府起源奠定了其本身的政治哲学基础。在实践层面,洛克通过人类结成公民社会的心理分析及操作可能性分析,论证了政府何以可能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悖论--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克的《政府论》,既是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阐述与总结,也是对其自由主义思想的系统申张。其中“自然状态”学说以及以“自然法”为内容设计出来的政治形式与社会构成,对于近代西方的政治学说和政治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然而,洛克的“自然状态”学说由于过分地强调一种永恒的自然法的形式对规定个人权利不可侵犯的意义,因而表现在对“义务”、“社会自由”以及对“国家在促进自由发展中积极作用”的忽视等诸方面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也就形成了他思想中的历史与非历史的悖论:这就是自由的历史性与他对“自由”理解的非历史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西方哲学史上的古希腊哲学、唯理论哲学以及经验论哲学,由于对经验的认识偏差而造成了身与心的分离和对立。杜威对传统哲学中的经验进行了改造,确立了一种自然主义的经验观: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经验具有内在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经验具有实验探究的性质。杜威的经验观超越了传统哲学经验观之下的身心二元划分,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重建了身心涵融一体的认识关系;恢复了教育中人的主体性;使探究成为了教与学的基本方式;为民主社会和教育的形成铺就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This commentary follows Pozo’s critique of psychological theories rooted in the ‘cognitive revolution’ prompted by the emerge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ies in the mid-twentieth century. The core of his criticism is the assumption of the mind/body dualism built in these theories. Pozo makes the case for an approach striving to integrate mind and body while postulating the notion of a basic incarnate mind, which grows beyond the restrictions of the body by mastering the symbolic formal systems of our culture. I argue that this vision smooths the mind/body dualism without overcoming it. I elaborate on four areas in which Pozo’s theory coincides with assumptions characteristic of the mind/body dualism: explicitness, formal notations, animal cognition and representations.  相似文献   

13.
维果茨基是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发展活动理论具有深入的研究。心理学与认识论是有机统一的,维果茨基反对传统认识论中的身心二元论,在批判吸收斯宾诺莎和黑格尔哲学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和方法论,开创了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维果茨基借鉴《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方法论原则,运用"单位分析法""概念分析法"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机制和认识发生过程,从语言和意识出发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工具-符号理论解决意识和活动的统一性问题,创造了一元论的历史方法论。维果茨基理论从认识发生学的角度解释了马克思的社会实践本体论,进一步深化、扩展了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Cartesian dualism has left a heavy legacy in terms of how we think about ourselves, so that we treat humans as minds within bodies rather than mind/body unities. This has far‐reaching effects on our conceptualisation of the sex/gender distinction an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ies and identities. Related to this is a dualism that is embedded in how we think of children in schools; we focus on the soundness of the mind, with the sound body treated as an afterthought.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this dualism on the position of sex education both in the formal curriculum and in the physical and metaphorical fabric of schooling, considering how the body and its sexuality are both ubiquitous and marginalised within schools. I examine how schools discipline both children's bodies in general and their sexuality and sexual expression in particular, and contrast this with the sidelining of education through and about bodies, and the positioning of these aspects of education as potentially polluting.  相似文献   

15.
赖尔对“官方学说”即认为人具有躯体和心灵两个实体的传统二元论提出激烈批评.通过逻辑分析方法,赖尔论证了谈论一个人的心灵就是谈论一个人的行为倾向的行为主义身心观.但波普尔认为把身心问题还原为语言逻辑学问题并不能解决身心问题;剻因则认为将心理语言还原为物理语言的俄法是不对的.赖尔对“官方”学说的批评,彻底摧毁了“官方学说”在身心问题上的统治地位,也开辟了身心问题的语言学逻辑,为身心问题的探讨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6.
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约翰·塞尔立足于生物学自然主义立场驳斥了传统的唯物主义与二元论,创立了复杂而深刻的意向性理论。他借由意向性分析了心灵、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密切关系,指出语言、各种社会现象均根源于意向性。塞尔的意向性理论不仅促进了心智哲学的发展,而且对于社会实在的研究以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身体是"在场"的。但是,受身心二元论的影响,在现代教育的实践场域中身心背离,扬心抑身。为了实现现代教育中的"反身"到"正身"的转向,现代教育应该立足后现代身体理论,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关注身体,让现代教育回归身体,恢复人类教育原有的鲜活的生命特质。  相似文献   

18.
程颐的人性学说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所讨论的主要问题有:性与理的关系、心性情、已发未发等等,其中,“性”与“才”的关系问题是其人性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之前的研究认为在程颐的人性学说中,“生之谓性”就是“才”,而断定其人性论是性二元论。其实在程颐的人性理论中,“生之谓性”只不过是“性”的一个侧面,其与“才”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程颐的哲学只能称为是性一元论或性气二元论。  相似文献   

19.
回溯近代西方唯理论哲学在身心关系学说上的流变,从笛卡儿身心二元论到斯宾诺莎的身心两面论再到莱布尼兹的预定和谐说,对其始终无法解决的困境作出梳理,凸现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突破性。  相似文献   

20.
) article used Wittgenstein to argue that self functions as an explanation for a name rather than a referent. This brief response tries to rescue Marshall from an apparent reduction of self to material body without returning him to the mind/body dualism that he, with Wittgenstein and Dennett, seeks to avoid. It treats ‘I’ as an emergent institutional fact, not inconsistent with a constructed explanation or narrative, but emerging from shared social practices rather than an abstracted ag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