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古人用兵,有“十面埋伏”之法。古人写文章亦有此法。《汉书·韩信传》的开篇及中篇,用的就是此法。为便于分析起见,先把此传开篇原文抄录数段如下:“韩信,淮阴人也。家贫无行,不能推择(被推举)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其母死无以葬,乃行营高燥地,令傍可置万家者。信从下乡  相似文献   

2.
汉代人贾谊在《新书·春秋》中说:"孙叔敖之为婴儿也,出游而还,忧而不食。其母问其故,泣而对曰:‘今日吾见两头蛇,恐去死无日矣。’母亲曰:‘今蛇安在?’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吾恐他人又见,吾已埋之也。’其母曰:‘无忧,汝不死。吾闻之:有阴德者,天报之以福。’"南朝宋人刘义庆之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德行》载有人劝庾亮卖掉被认为是害人的"的卢马",庾曰:"昔孙叔敖杀两头蛇以为后人,古之美谈,效之,不亦达乎?"  相似文献   

3.
自出新意     
例文: 宋子京①《笔记》云:“文章自名一家,然后可以传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古人讥屋下架屋②,信然。陆机曰:‘谢朝华于巳披,启夕秀于未振。’③韩愈曰:‘惟陈言之务去。’④此乃为文之要。”苕溪渔隐⑤曰:“学诗亦然,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不能变化,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鲁直⑥诗云:‘随人作计终后人。’又云:‘文章最忌随人后。’诚至论⑦也。”——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相似文献   

4.
叙事文九篇     
黔敖施食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礼记檀弓·八十二字) 齐国闹饥荒,黔敖在路旁施食,见一饿汉蒙着头,靸拉着鞋,茫然地走来,忙备好饭,端起水,叫他道:“哎!来吃!”“我就是不吃‘哎’来的饭,才走到这一步的。”饿汉横了黔敖一眼,这样说。黔敖劝他,他仍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说后,叹了一口气道:“何必呢,‘哎’你不吃,劝你也就该吃了。”则天改字天授中,则天好改新字,又多忌讳。有幽州人寻如意上封云:国字中或,或乱  相似文献   

5.
校雠学同目录学的关系问题,在学术界曾经有过长期的争论,至今尚无定论,主要的不同看法有三种。第一种看法认为古典目录学应属于校雠学的范畴。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是清代学者章学诚,他说:“校雠之学,自刘氏父子,渊源流别,最为推见古人大体。……近人不得其说,而于古书有篇卷参差,叙例同异当考辨者,乃谓古人别有目录之学,真属诧闻!”(《章氏遗书外篇·信摭》)舆章学诚同时的全祖望也认为目录之学不过是有些人作为赚饭吃的一种手段,不能称之为一门科学。(见全祖望《丛书  相似文献   

6.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国语·晋语·谏魏献子纳贿》)《国语》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书,是分国记事的,注意记录语言,所以称《国语》。全书分《周语》《鲁语》  相似文献   

7.
讲话写文章,动辄千万言的啰嗦先生当然是不受人欢迎的。清代有位钱秀才,多年应试不第。究其原因,我们可以从他在京赴试时给妻子的家书中得到启示。信曰:“吾妻:前时啰嗦今日不复啰嗦矣。吾在下月即将返里,不在初一,即在初二,不在初三,即在初四……(引者从略)不在二十八,即在二十九,所以不在三十,乃下月为小月之故也。”难怪他妻接信后扼腕长叹说:“今年又要名落孙山了。”今天生活的节奏明显的加快了,时间就是效率,时间就是金钱。遗憾的是有人却无视这一时代  相似文献   

8.
[原文]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①寒署不溃。出之烨然②,玉质而金色③。置于市,贾十倍④,人争鬻之⑤。予贸得其一⑥,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⑦。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⑧,将以实笾豆⑨,奉祭祀,供宾客乎?将街外以惑愚瞽也⑩?甚矣哉为欺也(11)!。卖者笑曰:“吾业是(12)有年矣。吾赖是以食(13)吾躯。吾售之,人取  相似文献   

9.
[原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①,书未发②,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③?民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④,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⑤?”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⑥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⑦,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⑧也?叶阳子⑨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⑩,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11)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12)?彻其环  相似文献   

10.
曹植的《说疫气》是一篇短小精悍、思想先进,反对鬼神迷信的小评论。照录原文并作释译分析如下: 说疫气曹植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霍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①疫气:瘟疫,传染病。②曹植(公元192—232):三国魏文学家,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第四子,曹丕之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爱喝酒,可说是人所共知的。他的自传──《五柳先生传》里就这么说: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全传正文才125字,这讲嗜酒的就有39字,占了将近1/3。梁昭明太子萧统写的《靖节先生传》除抄录《五柳传》外,还大段大段地讲陶渊明为彭泽令时“公田悉令吏种积,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清种抗,乃使二顷五十亩种怵,五十亩种粳”,以及王弘送酒,颜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等轶事,也差不多占了一半篇幅。陶渊明何以如…  相似文献   

12.
读《吕氏春秋·察传》篇,其争有两则始而以真传讹、继则以讹传讹的故事,对今人仍有启发。照录如下: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注:乐正,乐官之长;夔,人名)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  相似文献   

13.
送穷文韩愈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仅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拉,年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于行有B矣,都人不敢问所造,窃具船与车,备载糗,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手传,去故就新,驾尘旷风,与电争先,于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思,子等有意于行平?”屏息潜听,如闻音声,若啸若啼,老伙嘎嘎。毛发尽竖,珠肩缩颈。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日:“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患,子学子耕,求官与名,惟子是从,不变于初。门神户灵,我叱我呵,包益诡随,志不在他。…  相似文献   

14.
记者这一行     
这是个让别人听来羡慕的职业 ,表面看起来有车坐、有饭吃、有宾馆住、有“无冕之王”的桂冠。腿长手长 ,哪个行业都可以涉猎 ,热热闹闹 ,红红火火 ,风光 ,潇洒且快活。有饭吃 ,“食有鱼” ,但多是“吃请”。开业啦、庆典啦、剪彩啦、会议啦 ,拿个红包 ,领点纪念品 ,有道是“吃了人的嘴软 ,拿了人的手短”。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请吃” ,目的无非是让你给他宣传。不过记者神通有限 ,也是个小媳妇 ,管束严 ,婆婆多 ,你绞尽脑汁弄的“豆腐块” ,能不能见报还很难说。只要领导说不行 ,你别强调说“是事实” ,事实也不能报道。“宣传有纪律” ,一…  相似文献   

15.
羹隐公元年:“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杜预曰:“食而不啜羹,欲以发问也。”杨伯峻曰:“羹,肉汁也。《尔雅·释器》及《仪礼》郑《注》并云:‘肉谓之羹。’此即指上文所舍之肉,盖熟肉必有汁,故亦可日羹。”按:“羹”即肉。上言“肉”,此云“羹”,《传》变其文耳。《尔雅·释器》:“肉谓之羹。”《说文·(?)部》: “(?),鼎实。”段玉裁注:“肉谓之羹,菜谓之芼,皆主谓孰物实于鼎者。”《说文》又云:“(?),五味和羹也。从(?),从羔……羹,小篆从羔,从美。”古代食肉,用鬲、鼎之类的器具烹煮,食用时  相似文献   

16.
国语八篇     
公父文伯之母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露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去。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鲁语下·八十三字) 公父文伯邀南宫敬叔喝酒,请露睹父作客。上的甲鱼很小,露睹父不高兴,说:“等甲鱼长大再来吃。”便起身走了。文伯的母亲知道了,生气道:“我听亡夫说,祭祀要敬奉代先人受祭的人,请客要敬奉上宾。甲鱼有多矜贵,为甚么使客人不高兴。”便将文伯赶出了家门。过了五天,同事们来求情,才让他回家。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淮北地区,是我国农村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后,新崛起的商品粮基地,著名的“粮仓”。可就是这个新兴“粮仓”所在的四个市——徐州、连云港、盐城和淮阴(现为淮安和宿迁)的广大农村,1989年春天,却发生了人们难以想像的“春荒”,200多万农民缺粮断炊,没有饭吃,不得不转而靠政府发放救济粮,糊口度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话写性格李昭德为内史,娄师德为纳言,相随入朝。娄体肥行缓,李屡顾待(回顾、等待)不即至,乃发怒曰:“尀耐杀人田舍汉(乡巴佬)!”娄闻之,徐笑日:"师德不是田舍汉,更阿谁是?"师德弟为岱州刺史,将别,谓之日:"吾以不才位居宰相,汝今又拜州牧,  相似文献   

19.
一朱熹对于《诗经》用力最勤,《诗集传》便是他研究《诗经》的成果之结晶。但是关于此书的成书时间,则历来说法不一。清人王懋竑《朱子年谱》卷三系此书于淳熙四年(1177),是年朱熹四十八岁,今人多从此说。这种说法的根据是今本《诗集传》卷首的《序》署曰"淳熙四年丁酉冬十月戊子新安朱熹序"。但是其实朱熹的孙子朱鉴在《诗传遗说》卷二中早已指出这篇序不是为《诗集传》而作:"《诗传》旧序,此乃先生丁酉岁用《小序》解经时所作,后乃尽去《小序》。"清人《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此序写于《诗集传》成书之前:"卷首自序,作于淳熙四年,中无一语斥《小序》,盖犹初稿。序末称‘时方辑诗传’,是其证也。"今  相似文献   

20.
1.高祖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令)[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 愿更择可者。”(卷一《高帝纪》上,页10。中华书局点校本,2002年11月第11次印刷,下同) 校勘记云:“景祐、殿本都作‘今’。王先谦说作‘今’是。”按:《史记》作“今”。我们知道,古书中今、令二字相混的例子不胜枚举,须仔细考察文意方能定其是非。细玩文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