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广告业最发达的国家。在日本,广告如同空气一样无处不在,在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广告本身还构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即广告文化。由于广告的影响如此之广泛,因而对广告的研究也日益受到普遍重视。除了专门的广告学者和市场学研究者外,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以及历史、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学者,也分别从各自不同的领域出发,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广告进行研究,而一般的消费者、读者、听众和观众以及一些社会团  相似文献   

2.
明治的汉学家与中国陶德民著,日本关西大学出版社,2007汉学(中国学)就其属性来说,是一门"跨文化"的学问,涉及双边甚至多边文化领域。就其研究者主体来说,他是在异域历史环境和异文化氛围中研究中国、发表见解的人,其所表述的思想学术成果属于他所归属的那个异文化范畴;就其研究对象客体来说,它是针对本国以外的另一个对象国——中国的研究,其所表述的思想学术成果又  相似文献   

3.
亚洲人与西方人跨文化传播能力研究中的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篇论文简要地勾划了传统上被视为集体主义者的日本人的传播特点 ,提出了研究者所面对的基本哲学问题的重要性。已有的大部分研究基本上使用的都是西方的主要由美国研究者发展出的观点。由于缺少一个建构人际传播能力概念理论的日本文化特性的研究框架 ,限制了人们对日本的传播进行正确的描述和解释。我们需要在应用西方发展出的文化与社会概念 ,诸如个人主义—集体主义两分法之前 ,在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之前 ,先问一问我们进行比较的传播行为是否在文化上有相似性。鉴于日本文化具有“存在”的定向以及界定自我的不同方式 ,那些从事人际传播能力研究的人们 ,需要受到诸如认识论和本体论观点这样一些基本的哲学问题的提醒。如果简单地将在一种文化土壤中被证明了效度和信度的研究工具应用于他种文化研究 ,其结果必然是无效的。在研究者能够开始爱惕克研究之前 ,即以定量的方式考察亚洲人与西方人的传播实践与效果的跨文化差异比较之前 ,我们需要更多的参与观察型的定性研究 ,以确认人际传播能力的文化爱米克。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三国文化在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受容过程。受大众文化影响,不同的传播媒介给三国文化传播带来了不同的影响。从大众小说到漫画、电子游戏等,三国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开始走向娱乐化,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应当利用新的媒介手段保护和传播中国的艺术精粹,使三国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从哪种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代代相承的藏书现象都不仅仅是书的简单购买和收藏,而且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学术发展、文化心态的重要体现和生动写照。因此,无论是官府藏书还是私人藏书,都可以看做是中国文化薪火传承的重要方式和民族特色,尤其是私人藏书,可说是中国古代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对藏书文化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和意义,这早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自近人叶昌炽体例独特、内容翔实的《藏书纪事诗》启其端,对中国藏书文化的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有关专著论文不断出版…  相似文献   

6.
日本近代中国学界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无论就其组织规模,还是研究成果都是世界各国所仅见的。但是,我国学术界对于日本的这种研究势态并不十分了解。为了充分利用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加强中日两国文化的合作与交流,一九七七年十月,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科学研究所第一研究室约请北京大学严绍璗同志编撰《日本的中国学家》一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该书现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付排,预计明年第一季度即可出书。《日本的中国学家》一书,从一千五百余种日本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专  相似文献   

7.
读者阅读需求、学科出版量及研究现状都有个体差异。开展个案研究便于微观观察阅读需求特点。客家方言研究属客家学、语言学的共同分支,主要为海峡两岸中国人研究,却选罕有的日本研究者访谈,是要让个案研究更具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可以这么说,以上海史为代表的城市史研究,已成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一个中心潮流。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上海所取得的新的发展中,上海市档案馆致力于档案资料的整理、公开、出版事业,上海的各研究机关主持出版研究论集及召开讨论会,不用说,对上海史研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上海史研究会就是在上海当地的上海史研究取得进展的激励下,由日本的研究者们结成的研究团体。今天,我想借中日双方举行联合讨论会的机会,通过介绍我们研究会的活动,从一个侧面说明在日本的上海史研究的现状。日本上海史研究会是于1990年由一些研究者汇集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籍,在国外被称为“汉籍”。早在中国西晋时期,《论语》、《千字文》等汉籍名著就已传入日本,此后,印刷术也在日本传播。随着中日友好往来的发展及中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传入的汉籍越来越多,在日本相应出现了许多汉籍文库(即图书馆)和汉籍收藏家。日本人历代治汉学、珍视汉籍,同时十分重视汉籍目录的编纂工作。自明治(1868—1912)以来,日本各大学、学术研究机关及汉学研究者,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整理研究,编制了大量的汉籍目录索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为日本的“汉学”研究建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郑霞 《大观周刊》2012,(41):74-74
茶道,是日本文化的精髓和代表,是日本人心灵的寄托,也是外国人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条通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却不像中国茶道一样受儒道释三家思想的综合影响,而是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中形成了以禅宗思想为主的新的审美观念和具有日本民族味的特有的内蕴。本文主要根据日本茶道历史的发展与演变,来分析了的日本茶道精神里独特的“和”、“敬”、“清”、“寂”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以来,中国出版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转制,与此相对应,书评学与书评文化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研究动向和研究视角。本文通过检索书评文化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的书评文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书评本体论问题进一步清晰,一些研究者以新视角对书评文化进行研究,网络书评、学术书评成为书评文化研究的新起点,等等。但是,书评历史的研究力度尚待加强,研究者对书评业面临的新问题缺乏足够的敏感度和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2.
斯琴 《文化遗产》2017,(3):22-32
日本的民族学与民俗学研究以日本民族—日本文化探源的研究为基础,并向世界民族研究发展。这样的研究集中体现于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的建立和发展。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是具备博物馆、大学院教育、大学共同利用机构机能的研究机构,被誉为"世界一流的民族学、文化人类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所"。在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收集、整理、收藏的世界民族资料中,中国民族文化及其相关领域的资料是日本民族研究向西亚、东南亚、中亚、北亚、以至欧洲和非洲拓展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3.
"媒介文化"概念在西方学术语境中被提出,显示出研究者对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研究学派进行整合的努力,意味着批判理论研究新路数的开创。"媒介文化研究"在中国本土学术语境下被倡导,既是西方理论在中国折射的结果,也显示出一种研究思路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日本是当今世界的动漫王国,日本动漫中兼收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正是这种文化的兼容性,使得日本动漫在跨文化传播中长盛不衰.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与日本有着相近的人文背景,更以其源远流长的文化深深影响着日本,这种文化的交融更是为日本动漫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通途.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专门研究国际信息传播与一国文化纵向一致性的关系。作者以日本为例,分析了文化的竞争一面和非竞争的一面,并研究丁一个国家文化前后连续、纵向一致同国与国之间信息及文化产品交流的关系,每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的同时,都面临着如何解决外来文化和信息传播冲击的问题。本文在大量的实例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国与国的文化与信息交流是必需的;过量的文化输入会受到本国原有文化的抵抗。剧烈的文化改革是危险的,日本在保留非竞争部分文化的同时,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朝鲜等东亚国家非竞争部分的文化与日本是相一致的,日本现代化的经验表明,这些国家的发展前景是很乐观的。  相似文献   

16.
高亚群 《新闻世界》2009,(12):161-162
曾经风靡东南亚的韩剧随着其势头的减弱正在积极寻求新的出路。而异军突起的中国偶像剧在曲折中奋勇前进,问题也随之凸显。本文通过对比中韩偶像剧,研究了两国偶像剧在产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中国偶像剧应当积极借鉴韩国偶像剧的成功之处,叙事着眼全球文化,制定完善的内容营销策略,优化制作体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宋代文化——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以它无与伦比的魅力,“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研究者为之耗尽了毕生精力。在探索者们的身后,留下了一行漫长的足迹。 在中国,早在宋代,就已经开始对本朝文化的研究。元、明、清,大批学者更是沤心沥血,涵泳其间。本世纪以来,研究者摆脱旧学术的吏缚,引进现代研究方  相似文献   

18.
朱舜水在日本的汉语教育实践活动不仅为日本培养了众多汉学人才,同时也推进了日本的史学研究,对日本社会、文化及其他方面都有比较重大的影响.朱舜水将中国文化系统地传播到日本,不仅加深了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也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丰富了日本文化的内涵,对于中日两国的文化事业而言,朱舜水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吸引了无数研究者,但对编辑文化的研究薄弱则是文化研究中的缺憾。中国是世界上文献典籍最多的国家,其编辑的历史也最长并有自己独特的产生、发展轨迹。人类每前进一步,总要重新整理和认识自己的过去,对中国古代编辑史进行研究,认真疏理,条分缕析,探索兴衰规律,总结经验教训,无论对于编辑学学科建设,还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编辑学研究进展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已出版的有关专著40余种,论文近千篇,但是,其中属于编辑史领域的却很少,与编辑史在编辑学理论中所占的地位很不相称,因此我国的编辑学研究者在对现代编辑理论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努力于编辑史的研究。靳青万著《中国古代编辑史论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月出版)可说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座落在大阪万博公园内的大阪国际儿童文学馆,是专门为儿童和儿童文学研究者服务的公共文化设施,也是日本第一个儿童文学综合中心。文学馆的建立,是由于近年来研究儿童文学对图书资料的需求日益增多,一些研究儿童文学的专家、学者和热心儿童文学的人们渴望有一个提供阅览、进行研究的专门场所,并愿意捐赠自己收藏的图书资料。至1979年,捐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