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育行政的道德化已经成为公认的准则.教育行政道德的核心理念是服务理念.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道德水准体现在是否依法服务、责任服务、务实服务和节俭服务上.树立服务理念,需要通过尊重服务对象、加强服务制度化建设和重视道德修养的提升来实行.这将有利于学生和教职工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行政效益.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行政道德建设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行政道德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现代行政道德体系的需要,是实现依法行政的需要,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和抵制行政腐败的需要,是实施“以德治国”方略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地将其落实。  相似文献   

3.
行政道德是指涉及行政组织、行政人员、行政制度等内容的整个公共行政理念、行为是否合乎道德的问题.新时期我国行政道德建设仍面临许多问题.新时期我国在行政道德建设中必须坚持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坚持“公共性”的本质属性,加强行政人员的公共行政精神建设,借鉴其他国家行政道德建设的优秀经验,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道德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4.
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及其治理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道德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行政道德失范的产生,既有行政主体自身素质、行政体制等原因,又有外在的社会监督机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因素.克服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应该从行政体制改革,加强行政道德监督和加强政府官员的行政伦理建设几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5.
自殷商至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形成的“以德治国”的传统,对于我国古代行政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在中国历史上行政道德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料和生动的人物故事。研究传统的行政道德,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现代行政道德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义基础,没有公众的道德支撑,社会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理想状态。而行政德性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政府行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对公众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与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普遍而强大的导向作用。加强行政道德建设,奠定社会道德基础,进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7.
行政道德的政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释行政逆水行政道德的一般原理之后,分析了不同社会形态和国家历史类型条件下的行政道德的主要特点和内容,同时对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的目标取向及其实施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对于行政伦理建设的认识过于理性化,认为它是建立在道德自律和为道德而道德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片面、脱离实际从而不能有效指导人们道德实践的理论.只有走出道德自律论的误区,构建有效的行政伦理机制,才能更好地加强行政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9.
儒家理想人格理论与行政人格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德治国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子系统,其中的关键环节是高度重视行政伦理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党和国家机关以及广大公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和完善国家公务员的行政人格。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的博爱思想、经世济民的传统、注重气节的精神和"穷独达兼"的文化心态已经深层次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国魂之中,成为几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向往和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典范。因此、在行政伦理建设中,借鉴与参考儒家理想人格的理论,对国家公务员行政人格的健全与完善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行政人员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是背离行政道德的本质而产生蜕变。因此,必须坚持社会主义行政道德建设的价值主导,实现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的转变,建立健全行政道德建设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预防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具有服务未来的功能,与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着互动性关系,又与思想道德教育互相区别。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权力道德法律化问题即权力道德法律化的多层次性、没有形成法律制度性的保障、泛道德化倾向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权力道德法律化的途径即法律制度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及对权力道德法律化进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3.
良心和名誉都是使人遵守道德的极其巨大的力量。名誉是人的外在名声.因而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外在力量:良心是人的内心信念,因而是使人遵守道德的内在力量。但是,良心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是纯粹的、无负作用的,它只会使人遵守道德而不会使人背离道德。反之,名誉使人遵守道德的力量是不纯粹的、有负作用的.它使人遵守道德往往以使人陷于恶德——假仁假义和自我异化为代价。名誉的负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只有依靠良心来消解:如果一个人遭受了不该得的谴责,如果他因为追求自由、创新、自我实现而遭受轻蔑,他的良心便应该自豪,从而化解这种错误评价的压力;如果他得到了不该得的荣誉,如果他因为屈己从众、追赶时髦而赢得赞誉,他的良心便应该惭愧,从而改弦易辄追求自由、创新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关系中,人常会背离道德规范,出现"道德蜕化"。道德蜕化可分为积极道德蜕化与消极道德蜕化。道德蜕化中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原动力,是导致道德蜕化的非常重要原因。激发强烈的道德情感,抑制消极道德蜕化,引导积极道德蜕化,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也在转轨,传统的讲服从,讲奉献,讲均衡,讲中庸正在向讲能力,讲权利义务,讲竞争,讲效率转化,因此,必须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道德评价理念来评判教师职业道德,以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传统道德本质上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特殊主义”道德,现代道德本质上是超越人的自然联系的“普遍主义”道德,因此道德的现代化转型可以视为现代道德对传统道德自然基础的超越;道德的这一转型是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和价值体现;人本化、普遍化、主体化、公共化和理性化是其基本内涵;在中国境遇中,这一道德转型尚未完成,推进自然道德的消解和现代道德的整体生成,是道德建设的现代性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华易德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共生基点与结晶。中华易德是易经文化之魂。它提倡阴阳平衡,强弱互补,和谐共生的“泰德”,即使国事所需,也不得乱损暴损的“损德”,损上益下,稳固国基的“益德”,以及忠信诚敬的“中孚之德”,精辟深刻,高瞻远瞩。只有承继中华易德传统,开辟“天地交泰,万物通达”的境界,推行损上益下之道,诚信爱民之政,才能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熊瑛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4):125-128
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之间存在一种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现实社会道德对网络道德具有精神动力功能、评价功能、指向功能、规范功能、调节功能,网络道德是现实社会道德在虚拟网络上的延伸或再现。但是网络技术形成了网络道德行为的动态性;网络道德也可以张扬和强化现实社会的美德,催生出新的社会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而基于二者的这种辩证关系,加强现实社会道德教育,规范约束网络行为,是促进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良性互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实施“以德治国”方略 ,关键是加强党的道德建设 ,尤其是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从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角度加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指导 ,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 ;从制度和监督的结合入手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加强个人的共产主义道德实践锻炼 ,不断提高个人的共产主义道德修养水平 ;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确立社会主义的权力道德观 ,廉洁自律 ,做精神文明建设的表率。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正确估量了道德的社会效用,告诫全党必须加强自身道德修养,这是从源头上防止政治腐败的治本之策,同时,提醒人们防止出现“道德政治化”,“道德经济化、倾向,在社会转型期,必须坚持正确的社会道德价值导向,以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