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广西沿海地区高校机测普通话培训与测试的特点是:学生对普通话重视程度高、使用范围在扩大,但推普环境不佳;师资力量雄厚但培训模式和方法相对单一陈旧;参测人数逐年增多,但达标率不高。从培训对象对普通话的认识和使用,考生对测试要求、评分细则的熟知情况,培训师资和培训方式方法以及机测结果入手,分析研究培训与测试现状,有助于解决在培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普通话培训的效率和测试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瑾 《鄂州大学学报》2014,(5):43-44,49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技术在我省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广泛应用,高职院校机测背景下的九零后大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现状值得研究。不少学生对机辅测试缺乏足够的应试技巧,语感能力差,对语言缺乏足够的敏感是机辅测试中常见的丢分现象。普通话教学训练的目的,主要就是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语感。对九零后大学生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大学生的普通话语感是使用计算机智能评测系统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考前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自1994年开始实行,至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有效的测试培训体系。在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中,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现了机测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机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师生的测试能力和测试成绩,真实的表现出学生的语音面貌,掌握机测技巧,成为学生们进行普通话测试准备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现状描述、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技巧等方面探究高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应对策略,以求获得理想的测试成绩。  相似文献   

4.
高校普通话培训模式现状调查和研究结果显示,各级各类高校的普通话水平培训模式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在课程论视野下,审视高校普通话培训从培训综合管理、培训目标设定、培训方式方法的采用以及以及师资力量等都各具形态、存在诸如此类的矛盾: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提高与普通话培训课程话矛盾;高校普通话培训应试目标与社会需求交际需要目标的矛盾;方言众多和机测背景下培训内容的繁多、高校学生繁多的学习任务下培训时间少,语言实践时间不充裕的矛盾;语言课实践要求高,受训者各异、普通话原有水平参差不齐,小班授课效果好与高校参加培训人数众多,必须大班授课的矛盾;普通话培训后学生测试成绩依然不够理想的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水平测前培训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测前培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测前培训是大力宣传推警方针、推普政策的重要渠道;澍前培训可以激发应试人认真学习和大力推广普通话;洲前培训可以让应试人学习和掌握普通话相关知识。从根本上提高普通语水平;测前培训是顺利进行普通话测试、提高测试成绩的有力保证;测前培训可以提高测试员素质和水平。为搞好测试工作。我们应明确测前培训的重要意义。从真做好测前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6.
林绮琴 《广西教育》2012,(38):39-40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对现代化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称为机测)系统应运而生,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运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所谓机测,是指应试人采用上机模式进行测试,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题“朗读短文”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或测试站调配测试员通过网络在线评分。  相似文献   

7.
姚若冰 《教育与职业》2012,(18):180-181
文章着重研究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后(以下简称"机测")出现的新特点与新情况,通过分析传统的测试员在现场评分(以下简称"人测")与机测在应试状态、应试心理等方面的不同及其对应试者产生的影响来探究机测后培训的内容、方法和策略,以期使应试者掌握机测的要领,切实提高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8.
高师普通话教学与培训在机测背景下需要明了机测与人测的差异,进行模拟机测;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应试心态,把握测试的抓分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卉 《现代语文》2010,(4):25-26
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工作者在普通话测前培训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明确几点认识;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指导学生掌握测试要领。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推广普通话的一项重要举措,测试的目的是"以测促训",这就需要切实加强测前辅导和培训的力度。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背景下,测试机构存在弱化测试培训的倾向,应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工作体系和测试内容体系等方面加强培训,确保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对在高校推广普通话有重要作用,能切实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在地方高职院校推广普通话和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这既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的切实需要,也是达成高职教育目标的职业教育的需要。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和完善测试站的功能建设,有效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的教育特点要求班主任由传统型向"导师型"转变,"导师型"班主任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科研、就业、创业等方面进行教育和指导的新型班级管理者,对此必须构建"导师型"班主任机制、加强培训与交流、创新"导师型"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要求,使之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学生技能培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还未能满足社会企业用人需求,以致"招工难"和"就业难"同时存在。因此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紧迫的要求。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突出和强调技术技能,竞争力的先进奖励为导向,是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助推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加快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热情,促进教学改革步伐,提升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在校企合作视阈下开展高职旅游实训教学对增强教学质量和创新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对旅游企业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访谈基础上,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全方位校企合作模式,并针对实训模式的展开进一步提出"校企合一,任务驱动"开展课程设计;"校企联动,工学结合"创立实训基地;"平行交替、双师轮训"实施教师培训和"旺工淡学,资源共享"推进学生实训等四方面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实施教师校本培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高职教师校本培养必须遵循高职教育规律,以师为本,促使教师主动参与,必须坚持工学结合,以“双师型”教师培养“双证书”学生,才能建立起适合高职发展的教师校本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职业技能大赛引导高职院校关注行业发展,推动着高职院校的课程资源建设;对课程体系调整和教学改革起到了引导作用;对加快培养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起到了促进作用;加快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步伐;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技能大赛是高职院校课程资源建设的风向标,是考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验金石。  相似文献   

17.
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充分满足行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和选择。为此,在“双师型”教师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实践指导教师多元培养模式,是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综合能力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相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特点。高职院校通过调整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等手段,不断加增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的一次就业率和对口就业率也成为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但是麦可思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高职学生,都认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和职业教育本身的巨大变化,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职业能力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阐述了基于专业核心课程实现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并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为例分别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组织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实施保证四个方面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系统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社会竞争力,对高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地方产业需求,明确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定位,分析归纳学生就业岗位和职业核心能力,研究了基于生物制药工作岗位的"1平台+4模块"课程体系、"三级实训,三段实习"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依托特色专业文化的综合素质教育体系,从而推进高职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