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叔本华从其意志论哲学出发,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表现为无止境的欲望与冲动,因而,人生是痛苦的,艺术可以展示使人沉醉于“自失”的境界,忘记意志的存在。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前提,认为审美存在的必要性在于悲剧性,这是两个人在意志论美学中的合唱,也是变奏之所始。叔本华从肯定艺术始,终于否定人生。尼采则肯定艺术进而肯定生命!然而尼采表面的乐观并没能掩饰住内心的失望, 他发出的最后的哀鸣把他带回到叔本华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散打运动中的美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散打运动的悬念美、意志美等方面,对散打运动的美学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大慧宗杲"看话禅"的美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慧宗杲“看话禅”关于般若探究(审美探究)的禅学思想,是一反禅宗美学的传统观念而提出的新的主张与观点,为宋代禅宗美学乃至宋代美学增添了新的内容。就审美态度的美学理论而言,不仅中国传统美学几乎全是静观的学说,就是西方传统美学也仍然如是,而大慧宗杲“看话禅”则强调一种积极主动的审美探究。其审美态度以及对于般若意志与审美意志的强调与论述,对今天的审美活动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打破“尼采美学没有体系”的成见 ,着力揭示尼采美学的内在体系结构。尼采美学思想经历了一系列发展变化 ,应当以尼采美学思想的成熟期为基准 ,来建构尼采美学思想的体系结构。尼采美学是由艺术哲学和美论两部分组成 ,艺术哲学是其重心所在 ,它由艺术生理学和艺术形而上学两部分构成 ,这两者共同完成“重估艺术价值”的使命。尼采美学的核心概念是“强力意志”。  相似文献   

5.
“刚美”就是一种刚烈、劲健之美。通过对“酒神精神”这一西方美学范畴的历史渊源、基本审美特质等进行比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可以看出“酒神精神”这种强力意志实际上表现了一种高亢昂扬的矛盾冲突的美,它要求进取、奋发和超越,显示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人的精神意志与审美客体剧烈冲突,并力求通过这种冲突而通向更高的审美境界,从而体现了西方美学的刚美意韵,因此,“酒神精神”概念就是一个刚美范畴。  相似文献   

6.
叔本华认为摆脱了生命意志的驱使而直观到“物自体”本身就是美.他仍然是把认识事物的“本质”作为真正美的根源.仍然是一种传统的认识论美学.只是他认为要认识到“物自体”不再是理性的认知方式所能达到的,只有“非理性”色彩的直观方式才能达到.在这一点上具有与传统不同的“现代性”。尼采则是完全转到了感性生存论的价值上.认为原始生命强力的直接展现本身就是最高的价值.就是美之所在,这与叔本华是有根本区别的。  相似文献   

7.
德国古典美学使西方美学不断完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美学在1750年独立以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完备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在德国古典美学内部逐步进行的.康德在美学完备化的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就是把美学从认识论中解脱出来,使美学成为从认识向意志过渡的中介,从而使美学的独立性增强了,使美学成了"批判哲学"内部的有机组成部分;接着,席勒美学使美学走向客观化和现实化;然后,费希特美学使美学走向一元论;后来,谢林的美学使美学导向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最终,黑格尔的美学使美学的完备化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认为法是人的意志的反映,并且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法从来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同时,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只能是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或共同意志,而不是统治阶级中少数人或某个人的意志,也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意志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9.
生存意志论是叔本华哲学的核心部分.在西方哲学史上,叔本华第一次把意志提升为哲学的首要范畴,并将它与理智完全对立起来,把意志看成非理性的世界本体.就此而言,叔本华开了现代西方人文哲学的先河.  相似文献   

10.
论《莉姬娅》中埃德加·爱伦·坡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莉姬娅》是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之精华,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代表。精心选择的故事主人公和叙述者,用心安排的故事发生时间和地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由敬畏之美、毁灭之爱和不灭之意志交织而成的壮美而恐怖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美学在历史上一直是融在哲学、伦理学、文艺理论里研究,至近代才独立为一门学科。中国美学史则在1980年以后才有“体系性研究论著”。而中国书法美学史是中国美学史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因此,要研究书法美学史应了解书法美学史目前研究的状况,考虑其研究的对象与范畴,思考书法美学史研究的方法、并对书法美学史发展的线索有明确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中,朱志荣认为应当重视审美意识史的研究。在研究时,他尊古而不泥古,具有当代视野。在学科形态上,他主张以西方美学为参照,援西而不囿于西,强调中国美学与世界美学的可融合性和互补性。在研究具体器物和文字等方面的审美意识时,朱志荣借鉴和继承了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有力地推进了审美意识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从美学史和艺术史的考察可以发现 ,在整个西方艺术史上 ,艺术惯例发生过几次大的突变 ,以至于用传统的“美”和“审美”的概念已经完全不能概括整个现代艺术的功能特点了。在面对艺术功能发展的不平衡性及艺术功能模式的现代转换时 ,美学似乎成了第一个 ,也是最大的牺牲品。现代美学的转型过程造成了美学的危机。美学危机的两个重要表征 ,即美学研究对象的泛化及术语使用上的混乱都出现了  相似文献   

14.
性具实相论与天台宗美学思想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形成的,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佛教宗派,它在两千年中国佛学的发展进程中,以其久远的历史,圆妙的思想,缜密的判教,完备的观行,成为汉地佛教的义学高峰,天台化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天台化的组成部分的天台美学,因具有人生美学的内容,而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天台宗人“天下万物,唯人为贵”,而人又以“心为贵”的人本观点出发,来看待宇宙人生。它在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中,又特别重视对人的心灵的叩问,它以叩问心灵的本真为归缩。从而以心灵美学的形态体现出人生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5.
和谐美学的美学史研究有三个层次 ,一曰东西方美学史的分别研究 ;二曰对东西方美学史的异同比较 ,三曰提出人类审美演变的三大历史形态。美的三大历史形态理论是和谐美学在逻辑与历史统一中的自我深化。它极具理论张力 ,然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南朝书画家王微所作《叙画》是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文献,王微在文章中提出的灵动的画之情理论不但确立了山水画的独特的美学地位,而且蕴含了灵动的生命美学的思想,在中国生命美学的历史中有独特的地位。《叙画》中提出的画之情理论闪耀着王微的生命美学思想的光辉。  相似文献   

17.
实践美学是我们时代的美学。从实践美学的哲学基础、基本观点、中国现代美学的历程、整个美学史的探索等各个角度来考察,后实践美学的“过时论”不过是对实践美学的误读和误解。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美学思想的体系受到其存在论的深刻影响,一方面,其存在论提供的世界之存在的整体性的逻辑结构,奠定了美和美学在人类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其存在论提供的辩证历史观对艺术史的确立、美的历史确立,以及考察艺术与社会历史的关系、艺术的命运这些重大问题、美学课题产生了奠基性的作用。这种影响说明,美学在其方法、体系、结论甚至理论形态各方面,都奠基于时代性的存在论之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现状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20世纪几部重要的中国美学史作为例,从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历史分期、中国美学的基本特征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美学史研究的现状,并就美学史研究中的深层次问题给予了相应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西方美学史的教学困境与我国自建国之后形成的美学研究思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种研究思路的影响下,西方美学史的写作和教学围绕美的本质等抽象问题展开,使美学研究脱离生活的维度,成为一堆枯燥的知识,从而窒息了美学的活力。西方美学史的教学走出困境的唯一办法,是使美学史教学重新回到生活本身,重启智慧之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