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亦杰 《今传媒》2009,(12):57-57
“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这是一位网友在一条新闻后边的留言。新闻的标题是——《男子外出旅游故意遗落相机考验他人诚信》,边上还有一行小字说明:最终相机回到手中。  相似文献   

2.
经常有朋友说:我花二三千元买的高级“傻瓜”相机,为何拍不出好的照片。请其拿相机为我来拍一张,见其举机拍摄的伟姿,立即明白了,毛病出在他的握机手法上。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自己非常崇拜布列松大师,希望能像大师那样用相机记录下每个感人的画面。这张照片是我在法国食品节上抓拍的,出片后发现很不理想,自己也试着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1、拍摄角度稍右移,可能会更多的展现你亲的脸部,但就失去了与孩子的正面交流感,不是我想要的;  相似文献   

4.
G:我知道您毕业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传播系,从那里获得了博士学位。能否先谈谈您求学的经历?P:1985年我在汉城大学硕士毕业,立即到美国去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在韩国,硕士毕业到美国直接读博士的,我大概是第一个。在斯坦福的第一年,我深感贡任重大,学习特别努力,因为学习非常紧张,没有时间去想别的,一心学习各种理论和方法,结果,全部必修课的成绩是优秀。斯坦福的传播学是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占主寻地位的,那一年,我系统地学习了方法论、统计学等经验主义研究的强项课程。 一年以后,我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开始较多地思考如…  相似文献   

5.
新兵连紧张的生活刚结束,我被分配在连队当通讯员。记得有一天,指导员叫我去团机关抄通知,第一次进机关办公楼,我格外谨慎,把着装整了又整,生怕给首长留下不好的印象。“”报告”,等听到“请进”时我才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报告首长,我来抄通知。”一位中尉放下手中崭新的杂志,“哟,抄通知,我帮你问一下。”我胆怯地问:’‘这不是值班室?”中尉笑了笑说:“这是报道组,值班室在二楼,正好你把刚到的(新闻与成才》带回连”。抄完通知走在回连的路上,我信手打开《新闻与成才》,那一个个专栏立刻把我吸引住了,内容也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6.
苏童 《图书馆杂志》2006,25(7):81-88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这儿来听我胡说八道。基本上,我是属于一个在书房里的作家,不常以这样的方式与读者见面,其实我挺紧张的。确定我今天讲的题目,有一段渊源。前不久,我在复旦大学参加一个中法文化交流,和一个法国作家探讨一些文学的问题的时候,那位作家突然冒出一句:“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算什么东西!”这句话经过了翻译,仍然是法语,却让我很震惊。我想不是她出了问题,就是我出了问题。为什么对一部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的经典,一个法国作家如此贬低它,而我作为一个中国作家,却下意识地要维护它?我想其中涉及的不是不同国别的文学观,而是不同的写作者的文学观,她也许不用多谈她不喜欢的理由,我却有必要谈我喜欢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最初还是在逛书店的时候注意到"天则".在满墙的经管、励志、青春小说中,突然发现了一套<诗>、<词>、<曲>、<赋>,令我耳目一新.店主见我留神看,便顺手拿来另外四本<琴>、<棋>、<书>、<画>推荐,说尽管书店空间紧张,可还是特意封面冲外地平摆着这套书--"因为我也是喜欢读书的人".是啊,不是喜欢读书的人,怎么还能静心来读这些书?细看之下,发现这套书是天则文化公司策划的.  相似文献   

8.
郝帅 《新闻爱好者》2011,(1):119-120
他就是新闻界"大师"——范敬宜了。我疾步迎上前去,自报家门:"我是从河北大学来的,专门在此等候您。"范老就腾出那只拎着一个印有清华大学标志的蓝色手提袋的右手,热情地与我行常规之礼。他问我:"你的手怎么这么冷?"我说有点紧张。他说:"不要紧张,我不是官,我是个小老头。"  相似文献   

9.
独自进京担负全国人代会的字报道工作,我已经轻车熟路,心中毫不紧张——这是我在今年3月6日晚8点之前的想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刚到记站时,老记就跟我说:不要到自己村,自己乡去写稿子,不超脱,容易惹麻烦。这话是对的,不是有什么规定,而是经验,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嘛!  相似文献   

11.
当年在创作《梁祝》的时候,我和陈钢先生(那时候是陈钢同学)两个都是年轻人。我在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学习小提琴,我不是学作曲的,当时,俞丽拿、丁芷诺、沈西蒂、吕其岑(香港的指挥家)与我都是同班同学,现在都成为教授了。我是从浙江越剧团来进修的,他们是从附属中学上来的一年级学生,我们因为拉小提琴,学习的是西洋音乐,用的教材更多是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师的作品,我们也学得很起劲。  相似文献   

12.
文华精神--在纪念文华图专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各位同学: 我讲的题目是《文华精神》。今天,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同时也有些紧张。在座的各位之中有我的老师,我所讲的事情有许多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这个主题并不是我的创意,只想跟着先师的踪迹,沿着他们的经历追溯“文华精神”。 在70年前,一个友好的外国朋友,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文华精神。他把“文华精神”分为三个方面,即创办人的精神、维持人的精神和学生的精神。当时文华图专只有10年的历史,如今己经80年过去了,“文华精神”同样是这三种精神的统一。今天,我讲述的依然是这三种精神,只是把…  相似文献   

13.
"看标题就知道不是中国的新闻",这是一位网友在一条新闻后边的留言.新闻的标题是--<男子外出旅游故意遗落相机 考验他人诚信>,边上还有一行小字说明:最终相机回到手中.  相似文献   

14.
王雄 《现代传播》2006,(2):34-37
电视"民生新闻"是地方电视台在现有电视体制、收视环境下追求自身新闻理想的一次策略性突围和成功.但它已经显露出内在的一系列矛盾和悖论,突出表现为"名"与"实"、"新闻的量"与"新闻的质"、"市场意识"与"责任意识"等范畴之间的紧张关系.克服上述紧张关系的唯一出路,既不是该种新闻节目样式的惯性发展,也不是完全否定,而是民生新闻的自我转型.  相似文献   

15.
落笔时,北京下起一场雨,我有些惊慌,有些紧张.雨落北京,对于干渴的北京而言,本是幸事.但是从舟曲返回北京后,我对降雨异常敏感,生怕雨不是落在北京而是舟曲,生怕降雨等因素促使舟曲的泥石流、滑坡易发、多发,生怕舟曲百姓遭殃.  相似文献   

16.
我从1950年起参加天安门重大政治活动的拍摄工作。每年的“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我不是在城楼上,就是在城楼下,还有时爬上金水桥上的高台,用我们自己设计的相机——“大炮”,对着天安门拍摄。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新闻与写作》的编辑: 您好!我是贵刊的一名读者,这张照片是我去年夏天在人才招聘会上拍的。那时的我也是求职大军中的一份子,不知为什么直到现在我看到它心里仍会有些紧张与迷茫。  相似文献   

18.
“我需要什么样的数码相机?”是时下许多购买数码相机的用户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在考虑相机的功能是否强大,像素数是多少,镜头如何之前,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购买数码相机的目的是什么呢?发现在许多数码论坛中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我该买哪款数码相机?”,需要什么和如何购买这两个问题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在购机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需求,弄清楚“我要拿数码相机来做什么?需要什么档次的机型?哪些功能对我最重要?”只有这些问题明确了,才能勾划出购买机型的选择范围,否则购买了功能很强大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机型,无疑会造成…  相似文献   

19.
一个"谜"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一袋跳跳糖,我心想:跳跳糖会是什么味道呢?好不好吃?我正想着,爸爸对我说:“快吃啊。”我拿起剪刀把袋子剪开,把跳跳糖放进嘴里。真有趣,跳跳糖在我嘴里乱蹦乱跳,弄得我上牙床痒痒的。这时有两粒跳跳糖碰到了一起,“嘣”的一响,两粒糖都从我嘴里蹦了出来。我吃完跳跳糖,心想:跳跳糖这么奇妙,糖果厂的叔叔阿姨们是怎么造出来的呢?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揭开这个谜。一个谜$巩义市孝南小学@李嘉龙  相似文献   

20.
现在,用手机拍照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越来越来多的手机用户都开始用手机拍摄照片。根据美国《国家地理》的调查显示,在摄影史上,手机相机已经拥有了最广泛的使用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