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莉小说创作平民化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常钦 《培训与研究》2001,18(4):29-32,56
从池莉小说受到民众广泛喜爱的“池莉现象”,探讨池莉小说创作平民化倾向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来探讨和研究池莉小说的叙事艺术,分析池莉小说中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叙事时间的复调手法,并努力探讨促使池莉运用复调叙事手法的原因,以此来透视池莉小说作品的艺术独特性及作家通过小说传达出来的生存困惑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味小说”风格论──方方、池莉合论樊星关键词汉味小说;风格;方方;池莉“汉味小说”,即以具有浓郁的武汉地方风味的文学语言描绘武汉风土人情的小说,它无疑已成为当代地域文化小说、当代城市文学总格局中颇具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方方、池莉两位女作家便是“汉味...  相似文献   

4.
本以池莉小说中的婚恋世界为视角,探讨了池莉描写爱情婚姻的艺术多样性,认为池莉对各色理想爱情进行消解,并从认同和逃离两方面重构不同形态的世俗婚姻,形成了新时期学中独具特色的从理想走向现实的生存本性中物质至上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5.
池莉的小说以表现九十年代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再现生活的本真面貌和人的原生状态而著称。小说的主体是对小市民的书写,即使笔下的知识分子,也只是作为市井俗人的对立面,成为浮游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一群无所适从的局外人。池莉是站在市民价值立场上看待一切、评价一切的。池莉小说并非只是对民众生活的“表层呈现”,而是把人文关怀融入作品中的日常生活,融在对小市民的“爱”和对知识分子的“刺”中了。池莉的人文关怀是对个体生命物质存在的关怀,潜藏在作品中的是对现实人生的强烈关照和对生命意志的真诚赞颂。  相似文献   

6.
我们对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300多名各个院系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有关池莉小说真实地标书写及其它地域色彩浓厚的小说相关阅读情况及影响的问卷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文学院学生对池莉小说的阅读情况优于其他院情况,池莉小说的真实地标书写对读者阅读有较大影响,浓厚的地域色彩为这类小说打下了独特的烙印。但池莉小说中的真实地标书写对读者产生其他诸如实地游览小说中出现的真实地标地名等影响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姗姗 《海外英语》2012,(16):213-215,225
该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为文本,着重探索和研究文本中出现的称谓语的使用状况。通过称谓语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对小说中的人物、情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并且使用礼貌原则的相关理论对文中称谓语进行举例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新写实小说在处理题材的态度上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虽然和传统现实主义有别,但其创伤方法却有本质上的一致,池莉的小说也不例外,但池莉的近作《来来往往》却有所突破,池莉在这篇小说开始利用对立观念的平衡以消除观念过于直露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为文本,着重探索和研究文本中出现的称谓语的使用状况.通过称谓语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人物性格,对小说中的人物、情感、文化进行进一步的剖析.并且使用礼貌原则的相关理论对文中称谓语进行举例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池莉从1981年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历程,自《烦恼人生》获奖后,小说频频获奖,频频被改编成影视,池莉在坛上的影响日健。池莉始终坚持新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形成其鲜明的特色,小市民情结、生存意识,乡土恋情。  相似文献   

11.
《白鹿原》中的特色称谓语繁多,本文以生态学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翻译三维原则角度对小说特色称谓语的翻译进行尝试性研究,为《白鹿原》中的特色称谓语翻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期更好地促进陕西关中民俗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论池莉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的小说被许多人评价为中性写作 ,这是片面的。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蕴涵于其对现实生活的描画之中 ,且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 ,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池莉热探因     
池莉自创作以来就受到读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因为池莉写作时对小说中人物所持有的平等态度;二是池莉对大众关心的话题的把握和对所涉及问题的达观态度;三是因为池莉在艺术上是用了心的,她的小说有着传奇的开篇、明晰的小说结构和通俗的大众语言。池莉受到欢迎是因为池莉有意把鼓点敲在了人们心坎上的努力。  相似文献   

14.
论池莉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代坛,池莉的女性小说基本上代表了当下女性学的崭新面貌。在历时十多载的创作中,女性意识始终是统率池莉小说的一个精神主体。随着池莉创作的日益精深,其小说的女性意识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是以女主人公形象的提升和男主人公形象的萎缩为线索的,而且,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作对男权中心化的瓦解和颠覆。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人物,池莉的小说在语言方面的特色尤其引人注意,体现出了池莉的独特创作个性。本文试从语言学的角度入手,结合池莉小说的具体情节,在选词、句法、修辞格三个方面探析其小说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6.
方方的小说是开放的,而池莉的小说则是反开放或封闭的。方方的小说意蕴无穷,引人深思;池莉的小说则不给读者思考空间。方方吸收借鉴了荒诞派的戏谑人生,达到间接讽谕人生的目的。方方的小说多为悲剧,池莉的小说则属悲剧或悲喜剧。  相似文献   

17.
池莉小说中的人物只不过是作者的代言人,池莉以“隐形人物”的身份在作品中有明显的主体性表现。因此,以池莉在作品中的主体性表现可以把她的作品作如下解读:对扭曲的政治生活的批判,对人性问题的深层思考,对艺术创新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8.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莉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而有个性,他们有自主的思维,有凝重的意蕴,但也有虚幻的理想的成分。  相似文献   

19.
池莉小说传播现象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池莉小说与影视的结合是当今媒体炒作的一大热点.文人通过对传媒的借重,从而成就一番各得其所的"琴瑟和鸣".成功的小说改编让池莉在赢得了更多的读者和观众.而透过池莉小说传播现象,我们可以观察到90年代末充满活力与矛盾的文化情境,同时在池莉小说"触电"的背后透视误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试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大众庸常价值取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立足于池莉的市民小说,对小说中作者非常认同和肯定的大众社会中市民生活及他们的价值观念进行了分析,分析主要从“不谈爱情”和受制时间两方面展开。池莉市民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充分注重日常生活的逻辑,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在大众社会中被平庸无奈的生活消磨着,在金钱和性的双重枷锁的挤压下显得虚妄和奢侈,显示出来的价值趋向是放弃高尚的情感追求,以非常世俗化的功利化的眼光来看待男女之间的关系。池莉的小说中充分关注当下中国现实生活中的时间问题。池莉精心刻镂的市民大众的庸常价值趋向,表现出一种消解价值和意义的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