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术乃动武之术,但是如果没有武德辅佐,就正如某些人士 所说的“武术就是打人术”了。尚武崇德为传习武术之灵魂,故有 “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礼者不可与之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历来讲求“习武先习德”,德立而功夫深,从古至今不管是何门何派,其门规戒律都要求把德放在首位,习武之人对德性修养的要求很高,甚至是苛刻严明,但正是这些代代相传的武德精神,使得武术的精华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武德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要充分发挥武德精神的育人功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3.
武术礼仪作为武德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承载着习武者做人、做事的行为标准,是一个习武者能否通过修身达到修己的桥梁。历代武术流派把“习武先习德”、“德为艺先”作为习武的基本准则。近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武德传统”在年轻一辈中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间接阻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现今武术礼仪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提出武术礼仪标准化的必要性及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期望习武者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继承武德文化,形成武德习惯,提高武德修养。  相似文献   

4.
武术礼仪是武德文化的载体,在武术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武术人历来讲究"习武先习德""、德为艺先"。近年来,由于各种客观因素,"武德"传统在年轻一辈中得不到很好的继承和发扬,间接阻碍了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文章拟通过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武术礼仪进行规范,使武术礼仪在实践过程中更具可操作性,并使习武者以身体力行的方式来继承武德文化,形成武德习惯,提高武德修养。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教武育人"始终是贯穿在整个武术教学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习武先学德",武德教育是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并查阅参考有关武德教育的各类文献,主要针对高校学生选修武术套路的武德教育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高校推广武术套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武术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浓厚的文化特征和民族色彩。'习武先习德'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武术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所谓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道德品质。培养武德,可以使学生了解武术的文化涵蕴,培养强烈的民族自尊...  相似文献   

7.
探析武德教育的价值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武先学礼,习武先习德”。武德是衡量武术人才的道德与文化的重要指标。作为习武之人应重视武德教育,把武德的教育放在武术整个教育过程的首要位置,以促进武术呈良性正规方向的发展。文章解释武德的由来及其涵义,进而描述了武德的发展现状及武德宣传教育的形式,最后着重从武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武德教育的原因,以此来探析武德教育的价值定位。  相似文献   

8.
武德隶属于体育道德范畴,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统的瑰宝,其修炼必须是内外兼修,可谓之'文以评心,武以观德'。武德,即为武术的精髓所在,'习武先习德'。现今武术教育,大多以武校形式进行传承,在日常武术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继承传统武德中合...  相似文献   

9.
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中尚武崇德的内涵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习武先习德"、"尚德不尚力"是中国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在武术文化中的体现,也是武术文化中最直接、最理性的精华.因此,武术的生命力不仅在于技击,更在于尚武崇德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观察法及专家访谈法,对长沙体校武术班散打方向学生训练课礼仪运用情况、常用礼仪知识进行调查研究.“礼”是中华民族文化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以文明礼仪之邦而著称.“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在武术教学训练中,“以德为本,贯穿始终”作为教学的基本特点.但近年来,对武“礼”的淡化带来了习武人武德失范问题.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传统武术教育对礼仪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现代武术训练、教学中礼仪应用的淡化同样也是散打训练中的一个严峻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武术散打训练课礼仪的运用进行研究,旨在对课堂行为规范中“礼”的要求,以使习武者达到真正“德艺双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1、互行抱拳礼甲乙两人面向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放松、保持中正。两人的距离约1-1.5米,互行抱拳礼(图1)。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未习武先明礼、先明德。行抱拳礼即是尊重对方又是庄重宣布严守武德,潜移默化修养心性、完善人格,以礼始、以礼终,武术交手训练不可或缺。拳技乃诡道,武德是圣道,以圣道统制诡道是中华武术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五、单手立圆推手训练图解1、互行抱拳礼甲乙两人面向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放松、保持中正。两人的距离约1-1.5米,互行抱拳礼(图1)。华夏大地是礼仪之邦,未习武先明礼、先明德。行抱拳礼即是尊重对方又是庄重宣布严守武德,潜移默化修养心性、完善人格,以礼始、以礼终,武术交手训练不可或缺。拳技乃诡道,武德是圣道,以圣道统制诡道是中华武术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学为基础,从仪式学的视角解读和比较武术与现代奥运会的仪式。认为武术礼仪教育的历史悠久、形式得到规范和统一、教育功能显著。建议发展武术的礼仪教育,在武术活动中强化武术仪式,培养“习武先习德”的文明理念,以此来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中国武术界流传着这样 一句话“未 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的确,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古代武术不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技术、功法,也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武德。中国古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王俊法 《精武》2012,(18):82-83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产生和发展到今天,姑终是以“未曾习武先习德”这一优秀传统思想道德理念为准则。中国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发展岁月中逐步形成了一套与之密切相关的武德体系。武德发展到当代社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本文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视角对武德在当代社会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武以德显     
鲁勇 《精武》2009,(5):47-47
武术,是体育,又高于体育。从深层讲,武术是一种民族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文化,其要旨是阐释礼义道德。作为传统文化所孕育的中华武术,如同其母体一样,处处闪烁着重德尚礼的文化传统。如谚所云“学艺先学礼,习武先习德”,对习武者来说,德与礼的修炼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17.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高中选项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未习武先明德”,武德是传承和弘扬武术的重要基础,在武术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武德以及武德的重要性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得出武德的重要性以及培养高中生武德的方法,以期能够为广大武术教学工作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文以评心,武以观德”,说明了武德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武术在长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突出地强调了道德修养的作用,并以传统的崇德扬善的道德观来协调习武者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德”与“艺”(武技)的统一。文章以武德的概念,传统武德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来分析武德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价值。以此来激励更多的人注重对武德思想的关注,及学习。  相似文献   

19.
高校武术课应注重武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术作为我国的特有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在教授学生武术的同时除了武术套路本身,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武德的培养。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一直是我们的传统。习武之人要有武德;读书之人要有道德;经商之人的诚信也是一种道德体现。人无德不立。从古至今,“德”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所以,在高校开展武术课时,武德的教育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周广卿 《精武》2005,(9):6-7
本溪,城不大,站在望溪公园的最高点可以把市区边缘看得清清楚楚。可是本溪却武术门派众多。有二十几个,虽然大多传入的时间不长,却桃李满天下,尤以太极、形意拳传人为众。本溪武校不多。学拳者多以公园、庭院为课堂。教拳者洒脱,少了许多为师的架子,学拳者放松,没了拘束,学拳与教拳便成了乐事,武术自然成了轻松的话题和记忆。武友相聚谈武论道,别有一番情拇.展示了武林的本任.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