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三境界     
教学有三境界——“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渔场”。“鱼”即知识技能的结论,是教学的第一追求;而“渔”即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渔场教育”是以场境创设为基础的“场境教育”,是“授人以鱼”的知识教育与“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建构”为核心,构建“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学习场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1,(24):63-64
数学是小学教育基础组成,更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更多倾向于传授知识与技能,很少关注学生计算思维发展,以至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一定弊端,不利于综合提升与发展。对此,文章则从多方面分析数学课堂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3.
思维方式是制约当代大学教学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大学教学还存在着以技术理性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思维方式过分强调工具性、还原性、确定性等思维倾向。基于此,强调教学场域、回归生活,关注教学过程及实践智慧的生成性,关注教学的复杂性,关注他者,强调对话,乃是大学教学思维方式变革的应然取向。  相似文献   

4.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那么怎样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可持续终生发展呢?  相似文献   

5.
新课标的实施为教育开启全新的价值取向,提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发展和我国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降低受教育者在教学中的地位,窒息他们的创造性,影响他们特长的发挥和培养。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之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之以渔”。主要探讨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构建师范创新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1.理论基础(1)心理学理论基础。前苏联心理学家卡尔梅科娃认为 ,人类的思维可根据其在思维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的新颖程度划分为“创造性思维”与“再现性思维”两大类。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其产物的高度新颖性”、“获得这些产物过程的特殊性”以及“最后对智力发展的重大影响” ,再现性思维的特征不是没有创造性而是“较少创造性”。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 ,其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 ,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成果为创新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心理学理论…  相似文献   

7.
禄淑霞 《学子》2011,(9):57-58
阅读的过程是对语言的认知过程,阅读有助于巩固和扩大词汇、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阅读可以训练思维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与判断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英语技能的一个基本方法,又是落实交际实践性的主要途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8.
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课程内容有明显的学术化倾向,建构实践取向的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方向专业必修课程内容是当务之急。学科教学知识是优秀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知识,教育硕士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应以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为核心进行重构,加强课程内容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同时兼顾校本历史课程的开发、实施的指导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数学被人们称为“思维之花”,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数学思维能力,苏联学者B.A.奥加涅相等认为:“区别于传统教学,现代数学教学的特点在于力求控制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传统的数学课堂充分体现了老师的分析、讲解,而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现代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前人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普通高中新课程倡导个性化的知识生成方式,旨在扭转以过分关注“知识传授”为特征的教学局面,要求在所有学科中渗透“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即指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而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基础,是发展智力的核心,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衡量思维能力的三项主要指标是:思维角度的广泛性,思维层次的深刻性和思维速度的敏捷性。本文就以上三个方面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一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8,(4):48-54
提升学习者计算思维能力成为计算机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计算思维教学经历了从"知识传递"、"工具操作"的后端"潜学"至"思维培养"的前端"显学"的发展过程。然而,实践环节中还存在"怎么教"和"如何学"的困惑。文章基于思维视域研究计算思维训练,认为计算思维训练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而是发展学习者认知结构、超越知识与技能的思维教学,并从知识、认知结构、学习方式维度构建思维能力发展模型;以应用"技术工具"和"思维工具"作为思维技能训练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的载体,设计思维教学程序,提升学习者的计算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发展数学能力的突破口。因此,数学教学不只是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先进教育观念。让学生经历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会用类比、归纳进行推理探索,会反思建构调整思维进行合理表述,从而去体验、去感受数学的美和魅力,培养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思维的深刻性、敏捷眭、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而采用不同的培养手段。  相似文献   

13.
姚会芳 《考试周刊》2013,(89):119-120
新课程改革处处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人以鱼,而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正因为如此,新课程改革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是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政治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他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思维的跑马场,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数学教学是残缺的。数学教学应该在夯实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强化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针对数学课程和学生思维的特性,可以分别从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探求异同、归纳演绎等不同的途径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历练,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智能的重要手段.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前提,能力的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在诸能力的培养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练习,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在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中,要注意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之网络化、条理化,如循环小数的复习课中,出示下面填空题: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根据数学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教材是思维的内容,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只有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数学教学的各环节之中,使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浑然一体,才能收到两者同步发展的效益。一、寓思维能力的培养于“以旧引新”之中“以旧引新”是一堂课的开始部分,它既是复习旧知识,又是新授知识的基础。寓思维能力的培养于这一教学环节中,关键是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17.
智慧教育作为智能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新样态,呼唤传统知识教学焕发新的活力。然而,智慧教育下的知识教学存在3点悖论:知识发展的无限性与教学的有限性之悖、知识地位的式微与智慧地位的强化之悖、知识主体的去中心与教学价值取向之悖。为此,立足知识教学的知识论,在知识的本体智慧、意义智慧、生成智慧与实践智慧等智慧属性之上明确“知本蕴智”的知识观。进而提出智慧教育下知识教学彰显智慧意蕴、实现育人价值的变革理路:教学设计聚焦知识理解,从纷繁程式走向精简主线;教学追求关注知识意义,从确定思维走向不确定追求;教学组织促进知识联通,从自主建构走向群智集成;教学旨归指向知识成人,从以知求解到知以至善。  相似文献   

18.
苏子午 《成才之路》2014,(29):33-33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最核心的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地理学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方法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中的“素养”包含了多种知识技能、情感价值、 思维观念等内容,而“核心素养”即为学生在成长、接受教育中 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与思维观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的核心素养既能够深入地体现课程理念和数学价值,同时也可 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确保学生能够在 不同的阶段具备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本文则以核心素养的 培养为主题,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并提出具体 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少文章都提到 ,教师设疑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对教师设疑的做法表示疑问 :教师设疑的这一行为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把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到什么层次上来 ?通常理解的教师设疑是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根据教材的知识联系 ,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 ,起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我认为 ,从本质上看 ,教师设疑的行为仍然是在“授之以鱼” ,而非“授之以渔”。它在一定程度上从一开始就损害了学生“渔”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一 ,单一的教材使得学生的视野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