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从近期全国各地大小报纸的改革走势看,其特点之一是“当日新闻”、“昨日新闻”开始更多地见诸版面。这既是报纸新闻时效观转变的一种反映,也是受众对新闻时效性要求提高的直接体现。如《大众日报》在一版辟有“昨日新闻”专栏、三版开设了“京城传真”专栏,《深圳特区报》四版开设了“最后消息”专栏,刊发当日国际新闻。有些报纸不仅开设了此类时效性强的专栏,还开展了征文比赛。如《福建日报》一版就设有“昨日快讯”月赛,引导记者、通讯员树立新的时效观。这些专栏的开设,较之过去报纸上常见的“新闻集锦”“新闻简讯”类,对读者显然有更大更强  相似文献   

2.
赵红 《新闻与写作》2003,(10):31-32
翻开报纸了解新闻时,经常会看到“昨日”新闻,有昨日某个会议召开,有昨天街头发生了某件怪异的事情,有昨日新出台了某项政策……新闻的作者和编者也十分看重这个新闻的时效性,因为消息除了讯头、记者署名外,往往第一句就强调“昨天”或“昨日”。 “昨日”新闻的大量出现,是一件值得高兴和欣慰的事,说明媒体的竞争意识增强了,开始重视新闻的时效性,开始在第一时  相似文献   

3.
军阀何应钦任湖南省代省长时,某年清明节去岳麓山给母亲扫墓。官方指示报纸编发新闻,标题是“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墓”。可有家报纸登出的标题却是“何省长昨日去岳麓山扫他妈的墓”。  相似文献   

4.
翻翻如今每天的报纸,不难发现,报人对于新闻时效性的重视程度又有了新的提高,那些以“近日”、“日前”为由头的新闻已基本从版面上消失。但是细细留心,却发现取而代之的是为数不少的以“记者昨日获悉”、“记者昨日从某处了解到”、“记者昨日看到”为由头的消息。这里不妨列举从报纸上摘录的几则新闻: 1、记者昨天从南京市规划局获悉,在未来10年内,南京市将投入至少12亿元对“两河一湖”(玄武湖、内金川河、内秦淮河)实施水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5.
五月二十四日是河北日报创办《昨日新闻》专栏一周年,这个专栏是省市报纸设立短新闻专栏中创办较早的一个,受到读者欢迎。该报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办好“昨日新闻”》的短评中说,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昨日新闻》时间性很强,稿件处理流程短,这就更需注意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  相似文献   

6.
对于地市报来说,要想增强报纸的生气与活力,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读性,采发“昨日新闻”,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昨日新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顾名思义,昨日新闻即昨天发生的新闻。对于晚报而言,刊发昨日新闻,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对于地市报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它要求记者能闻风而动,善于发现和抓取新闻,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送等任务;要求编辑能及时编发,保证稿件第二天见报.  相似文献   

7.
翻开每日的报纸,我们很容易发现诸如“记者昨日获悉”、“记者昨日从某某处了解到”、“记者昨日看到”等等,看似时效性很强、实则并无新意的新闻.因为这些“昨日”大多都是记者硬贴上去的.新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新鲜,而写新闻要有新闻由头则是最起码的原则,因为没有新闻由头的“本报讯”与其说它是新闻,倒不如说它是理论文章或工作报告更确切一些.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记者常常会错过采访新闻的最佳时机,以就是发稿的新闻由头已成了明日黄花,而这些新闻现在看起来仍有一定的价值.怎么办?这就需要记者再回到事件中去,了解它的新变化、新发展、新动态,找到新的新闻由头.这时才能开始撰写“本报讯”.但有的记者却不愿意这样做.为了省事,也为了提高所谓的新闻时效性,他们往往把自己的采访时间(昨日),当作新闻发生的时间.殊不知新闻发生的时间与他们何时去采访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在记者的主观采访行为发生之前,新闻  相似文献   

8.
对于地市报来说,要想增强报纸的生气与活力,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可读性,采发“昨日新闻”,是一种很好的途径。昨日新闻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顾名思义,昨日新闻即昨天发生的新闻.对于晚报而言,刊发昨日新闻,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而对于地市报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它要求记者能闻风而动、善于发现和抓取新闻,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送等任务;要求编辑能及时编发,保证稿件第二天见报。这对地市报记者、编辑、出版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及其相互之间是否协调,是一个很好的考验。所以,采发昨日新闻,对于提高采编、印刷、发行队伍的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9.
"昨日新闻"以其内容和形式的鲜活,易吸引读者的目光,被称为新闻百花园里一束带着露水的鲜花.让"昨日新闻"在报纸版面特别是要闻版上唱主角,是报纸增强可读性,时效性,贴近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青年记者》1995年第一期刊载童兵教授文章《报纸由谁唱主角》,读来颇多启发。童教授的文章侧重于探讨当前的报纸杂志化的问题,但我以为,在注意报纸各种专栏、专版增多,防止报纸杂志化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中的非新闻倾向。翻开我们的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头题、二题、三题稿件极少昨日讯(除了会议消息、领导人活动等),甚至本周、本月的新闻都很少,常见的时间要素是“几年来”、“近年来”、“去年以来”、“年初以来”……。占据新闻版的大部分稿件是生产报道、经验报道、典型报道以及会议动态、讲话摘要等等,其中大多数稿件很难与杂志报道区别开来,有的甚至难以区别于工作报告和总结。新闻版的非新闻倾向,主要源于将新闻与宣传对立起来。这使得新闻版甚至是“要闻版”缺乏较强的新闻性。报纸,特别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要不  相似文献   

11.
剔除假时效     
打开一张报,在冠以“本报讯”的新闻中,常常发现“昨日记者获悉”、“昨日记者看到”、“昨日记者从某某处了解到”等等字眼,看似时效性很强,实则不然。因为这些“昨日新闻”大多都是记者生拉硬凑上去的。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所谓“新近发生”,其实就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可以这样说,  相似文献   

12.
方军  谢智 《新闻前哨》2001,(6):33-34
报纸的时事报道作为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的窗口,正在或者说已经被飞速发展的网络传媒投下的身影挡住光芒,并且被贴上“反应迟缓”、“窗口窄小”等封签。报纸并非没有采取对策,但出版提速只能让今天的读者尽早阅读到昨日的新闻,无法同网站每日数次、数十次新闻刷新乃至即时新闻滚动相抗衡;对时事版的扩版增张,也不过是增加了在网上一次或几次鼠标点击的信息量。 从报纸的新闻构成看,网络传媒挑战传统媒体,报纸的时事新闻首当其冲,时事报道难度增加也就不足为怪。有人认为,网络的发展给传统媒体敲响了“丧钟”,那么时事报道也难逃…  相似文献   

13.
宝鸡日报创办的《昨日直击》获第二届中国新闻名专栏奖,值得祝贺;新闻性专栏获奖,更是难能可贵。贵在何处?贵在他们对抓鲜活新闻的重要性有明确的认识,贵在把这种认识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宁愿磨破脚板,也要抓到‘活鱼’”。对报纸工作来说,创办一个栏目并不难,难的是锲而不舍地长期经营好。宝鸡日报的《昨日直击》开了一个好头,我们祝愿它越办越好,也希望更多的报纸创办出富有特色的新栏目。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很多报纸注意运用新闻图片,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和许多省报以及一些地市、企业小报都开辟了《图片新闻》专栏。报道形象、生动,使版面增辉,为读者乐见。《图片新闻》既然标明为新闻,就应该讲究新闻性。可是,一些图片新闻却昨日黄花居多,时间性差,内容陈旧,说明动辄“几年来”、“近年来”,有的干脆模糊了时间概念,使读者不知道报道的是什么时间的事情。简单  相似文献   

15.
当读者打开报纸,他最期望看到的是当天早晨或昨日发生了什么事,假如报纸没有报道这一天的新闻事件,他就会选择其他媒体获得新闻。  相似文献   

16.
顾燕 《传媒观察》2005,(3):45-46
扬子晚报创刊19年,走晚报特色之路可谓一帆风顺,蒸蒸日上。虽然近10年面临着全新崛起的都市报的挑战,但通过一轮轮对报纸质量的改版创新,扬子晚报的内容从最初的信息超市,逐步跨向信息超市 “知识圣宴”;从最初的信息密集,逐步跨向信息密集 新闻解读;从最初的昨日新闻为主,逐步跨向昨日新闻不漏 上午新闻抢发。正因为扬子晚报一步步脚踏实地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7.
“昨日黄花也芳香”;“人们把过去的新闻戏称为‘昨日黄花’”;“……在前线已是昨日黄花了……”;“……传到我们手中时,早已是‘昨日黄花’……”等等。以上几例摘自几家省、市及中央级报刊,其中的“昨日黄花”都用错了,应该用“明日黄花”才正确。  相似文献   

18.
自进入新闻这一行,总喜欢找来各种报纸研读一番。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掌握四面八方的信息;一方面也有“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学习、借鉴之意。不过,读来读去,我发现时下有些报纸上的稿子似乎越来越令人难以卒读了。缺乏文采自不必说,文中还不时出现种种“硬伤”。譬如“明日黄花”这个词吧,《现代汉语词典》里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但我却不止一次地发现有不少报纸的记者竟把它写成了“昨日黄花”。虽是一字之差,却是实实在在的“不通”。再如,有一家报纸的记者写出了“×××更像…  相似文献   

19.
新闻与历史、文学之间存在天然的血缘关系.悉心耙梳烟波浩渺的历史文献和卷帙浩繁的文学典籍,活灵活现着曾经的新闻和现在的历史,而借助传播,它们都有了长久的生命.历史的当代演绎新闻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观点:昨日的历史是其时之新闻,今天的新闻将成为明日之历史.关于新闻与历史的关系问题,学界共识度极高.1898年,谭嗣同在《湘报·后序下》中说:“新会梁氏,有君史民史之说,报纸即民史也.”①唐才常在《史学略论》中说:“泰西不立史馆,盖报馆即其史馆也……盖今日之报章,即异日之史料.”②李大钊在《报与史》一文中认为:“报的性质,与记录的历史,尤其接近,由或言之,亦可以说‘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③新闻史家方汉奇认为:“报纸与历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历史所记述的,往往就是当时报纸上的新闻.报纸上的新闻,过了一段时期以后,又会衍变为被后人记述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昨日黄花也芳香”;“人们把过去的新闻戏称为‘昨日黄花’”;“……在前线已是昨日黄花了……”;“……也还只能算是昨日黄花……”;“……这毕竟已日渐成为昨日黄花……”;“……传到我们手中时,早已是‘昨日黄花’……”;等等。以上6例分别摘自6家市、省及中央级报刊,其中的“昨日黄花”都用错了,应该用“明日黄花”才对。可是,时下“昨日黄花”之说屡见不鲜,仅从以上列举数例足见一斑。何为“明日黄花”?这是句成语。黄花即菊花。原指农历重阳过后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