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新聞摄影是党的宣传工具之一,它首先必須以現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依据;但同时,还必須貫彻革命的現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結合的創作原則。新聞摄影不同于其他造型艺术,甚至还不同于以創作为主的艺术摄影。这是被新聞摄影所具有的报道性、文献性和紀实性等特点决定的。比如,在創作方法上,新聞摄影只能通过現場选择来进行拍摄报道,不像有些造型艺术那样,可以塑造典型,离开現場进行創作。这是一面,就是說,新聞摄影在內容上必須絕对真实和准确,要有强烈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水平。但同时,新聞摄影也要通过事实、通过真人真事表現我們的革命理想,这也是时代的特点和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影视摄影和图片摄影同为影像艺术,并且是由图片艺术进一步的发展而得到的影视摄影,这两者虽然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是也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本文主要说明了影视摄影和图片摄影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正确和客观     
發表新聞的准备工作和人类其它的各种活动很相近。新聞工作被当作是一种艺术,因为記者在写稿的时候也需要运用文学上的才能,正像画家、雕刻家和音乐家們創作时运用艺术技巧一样。新聞事業也被認为是一种商业,因为报館和电台都是商业企業,它們出售新聞。此外,把新闻事業比为一門科学或一种游戏的  相似文献   

4.
誠如漱因同志所說,从新闻最主要的特性——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出發,可以認为“对事实的邏輯的最完善的表达”是“新聞語言的特性的主要表征之一”;而“最完善地表达事实的邏輯,不能成为对于新聞语言的全部要求,而且也絕不等于新聞語言的具体形式,它仅仅是途徑之一而已。”(见“新聞业务”1957年第二期“谈新聞语言”)  相似文献   

5.
黄建凡 《青年记者》2007,(18):120-120
当今报业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竞争对新闻摄影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读图时代"如何调配人力资源和新闻资讯,搞好新闻摄影?温州都市报摄影部近年来在管理创新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新环境对新闻摄影提出新要求拍好图片、用好图片,不仅仅是报纸创新出彩、吸引读者视线的手段,而且成为报纸争夺读者市场、追求卓越的"常规武器"。因此,图片资源(新闻图片和摄影记者)的竞争也加剧起来。对图片的重视程度大幅度提高,对图片视觉效果的要求日趋强烈,对摄影记者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愈加严格。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題材狭窄是長久以来就存在的問题,也是各报刊对我們最有意見的。最近虽有改进,但距离报刊的要求还远。过去我们对于新聞图片含义的理解是很狹隘的,只局限于工农業生产、基本建設和科学文化活动方面。对于在生活当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事物,没有给  相似文献   

7.
新聞事業是阶級斗爭的重要武器之一,因此任何一家报紙或通訊社都有着一定的立场,而它在新聞报道中也必然要坚持自己的立場,閘明自己的看法,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根据新闻的一般原則,新闻报道又必須具有客观性。这就是說,在新聞报道中,至少在最通常的报道形式即不署名的新聞中,报纸或通訊社沒有权利加进超乎客观事实之外的評論,否則就难以取得讀者的信赖。  相似文献   

8.
駐莫斯科記者李楠同志写的“莫斯科的初春”(载4月17日新华社新聞稿),是一条运用自己的語言艺术来写的具有鮮明而細膩的風格的新聞。它給我們描繪出莫斯科的早春景色,苏联人民的城市生活。它的感染力是这样强烈,使我們在字里行間,感受到一种欢乐和幸福。这条新聞没有什么提綱式的导語,也没有什么金字塔式的結構。它像一篇散文,但誰也不否認它是一条新聞。記者没有違反新聞的規律来写这条新闻,倒是非常灵活而熟練地掌握这个规律,因此写出这条驟看超  相似文献   

9.
摄影图片的市场化的形成摄影图片的商业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20世纪初,报刊、杂志等传媒迅速发展,产生了对摄影图片的大量需求。这种需求是使摄影图片商品化的原动力,摄影作品从一种单纯的艺术形式转化成为了一种信息传播手段。 国际商业图片市场的划分商业图片市场的划分是根据图片最终用途来确定的,国际商业图片市场可以分为六大类:  相似文献   

10.
摄影作品不只是简单的将具体的事物制作成图片或视频等文件形式,而是有着丰富的艺术内涵与文化底蕴。在很大程度上,摄影作品可以称得上是诗词作品艺术内涵的直观表现。以《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故事》这部摄影作品为案例,从摄影在诗词艺术内涵表现中的具体应用入手,对摄影在诗词艺术内涵表现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一) 新聞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人民新聞学以客观、真实、公正、全面的科学的态度进行新聞报道,在人民群众中建立了高度的威信。我們的新聞报道是有成績的。但是,在我們报道工作中,还有很多脫离群众、脫离实际的缺点。新聞报道中只講成绩、不講缺点,只講胜利、不講困难等片面性的缺点是很严重的;新聞报道中的現象罗列、夸張、不真实的情况也不是个別的。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社会新聞这問題很难回答。現在只能給它下一个不很科学但也许是聊胜于無的定义:社会新聞是以个人的品德行为为重点而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聞。比起旧的社会新聞来,这个定义所包括的范圍是有些出入的。总的說来是范圍縮小了,但在某一方面却也补充了一些为旧的社会新聞所忽视的题材。旧的社会新聞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关于社会秩序問題的,灾害、事故、斗毆、社会混乱現象等等;我認为在新社会里,所謂社会秩序这方面的新聞当中,有的意义已經不大,丢掉它是合理的。至于像消防、交通事故、工業安全、台風、防潮斗爭这类消息,当然还可以  相似文献   

13.
新闻图片要创新,图片说明也要创新。这是广大读者的要求,也是新闻摄影工怍者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新闻图片是通过可见形象去激发人们情感和观念的新闻样式。它的优势是直观、形象、真实性强。一张图片可以把千百里外的新事物、新人物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使读者看得一清二  相似文献   

14.
在全国一片“鸣”“放”声中,新聞界的“爭鳴”也开始了。在中华全国新聞工作者协会研究部、中国人民大学和复旦大学的新聞系、北京大学新聞学專業联合主办的“新聞工作座談会”上,人们可以听到从全国新聞工作者的队伍中發出来的“爭鳴”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
新闻必须完全真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聞必須真实,对这一点,我們新聞工作者是誰都承认的。但是在实践中,有时候还做得不是那样令人满意。例如在一部分通訊員和个別記者的来稿中,特別是写人物的通訊、特写中,就仍然可以发現情节上失实和分寸上夸大的現象。而有的同志竟认为这是可以允許的。这就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的問題;新聞真实性的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在事实的基础上对細节有某些“合理的想像”?怎样理解在通訊、特写中运用文艺技巧和文学語言?新聞报道中的典型能不能比实际事物写得更高,更理想? 下面就这些問題談談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新聞事实必須真实准确,是人民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保証新聞中不發生任何錯誤,也是每一个新聞采編人員最起碼的責任。但是,从目前工業新聞中經常大量出現的夸大失实錯誤的情况看来,人民新聞工作的这些基本原則,并沒有在我們所有的工業新聞中認真遵守。誠然,像有些同志所說,記者中虛構新聞事实的現象,現在看来是沒有了。但是,也絕不能否認,由于某些采編人員缺乏高度的政治責任心,工作作風上存在着馬馬虎虎粗枝  相似文献   

17.
报紙上的一条新聞,需要搜集很多的新聞材料;特别是其中某些事实有一点捉摸不定和矛盾的时候,更需要更多的材料來对証。这是件比較困难的事情,但也是比較有趣的事情。为了練習这种新聞报道方法,記者在担任采寫一条新聞时,可能在一些小的偶然事件方面去尋找許多証人,这种証人他們是很难去找到,同时他們也不願意去找。大量的訪問和衡量証据甚至对于一种小的报紙新聞也是必需的。記者必須仔細地去尋找綫索就像偵探追踪罪犯那样,并且必須决定怎样寫那种真相还沒有肯定的新聞。  相似文献   

18.
“鑽”     
新聞記者,必須会“鑽”。有人说这是資产阶級新聞学观点,我說不然。因为新聞决不会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鑽”,作为一种采訪艺术,不但资产阶級的記者需要,工人阶级的记者也同样需要。所区別的是立場、观点和方法。“鑽”必须要有耐心,必須要和颜悅色,如果摆起什么“官”的架子来,我看即使多么乐意与記者打交道的人,也会远远离开的。有一个资产阶級的新聞記者——一个名不見经傳的法国記者,由于他在采访中耐心、坚毅地“鑽”,終于打动了习惯于不见客的当代世界著名画师毕加索的心。这次会见的产物就是一篇八千多字的报道。  相似文献   

19.
祝望与批評     
编輯同志: 我是“新聞业务”的老读者,也是老訂戶。这几年来我从你們的刊物汲取了难以估計的养料,特别是自从我暫时脫离新聞工作崗位以后,这份刊物更成了我与新聞界保持联系的紐帶。你們编的刊物从小到大,从不定期到比較定期,从內容不太丰富到現在这样丰富的过程,我都是兩眼瞧着的。我認为現在的杂志虽然还可以改进,但我已很感滿意了。请允許我以一个新聞工作者同行的身分向你們表示祝賀。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从这一期开始,“新聞業务”的內容和版式都有所改变。“新聞業务”是新華社的內部業务刊物。从1951年創刊以來,已經出版了三十六期。这几年來,这个刊物的發行量虽然不断擴大,但是內容很少改進,刊期也不定,很难滿足讀者的要求。随着形势的發展,新聞报道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們迫切需要通过一个業务刊物,在新聞理論和实踐方面,更廣泛地進行研討,并有計划地介紹新聞工作知識,交流經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