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伟 《初中生辅导》2023,(Z5):126-128
<正>最值问题是初中数学常见题型之一,而在最值问题中,又以八年级上册(13.4)的几何最值问题“将军饮马”最为经典.几何最值问题看似困难,但只要细心思考,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就能够轻松解决此类问题.本文将以常见的三种轴对称中几何动点最值问题:“两定一动”“两动一定”“两动两定”为例,通过例题来分析几何图形巧妙转化此类问题的具体方法,进一步明确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不少老师抱怨 ,学生解题能力差 ,常常是“望题兴叹”、“眼高手低”、“一望就会 ,一动就错”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 ,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进行分析 ,认为学生在解题中由于存在思维惰性和思维定势 ,缺乏情感交流、缺乏评价意识、缺乏反思意识而引起的思维障碍 ,是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原因 ,并设计了一些对策 ,以求教于同行 .1 解题中常见思维障碍1 1 思维定势障碍思维定势有其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但总体来说易影响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因而面对新的问题情境 ,因循守旧、思路狭窄、方法单一雷同 ,使…  相似文献   

3.
正方形背景下求解线段最值常见四种题型分别是:“一定一动”基本型、“两定一动”引申型、“双动点”提高型、“多动点”拓展型.解题模型和思路较多,但有一种归一模型:坐标系模型.应用坐标系模型有两个条件:主动点线段处有一直角和主动点轨迹是线段.  相似文献   

4.
一、该“物理口诀”具体内容的表述 针对电表示数变化类题目,其解题用到的一般思路、方法和推断,可总结为该题目速解口诀如下:电表示数题,先定串并联;并联压稳定,支路流不干,干路有增减;串联“滑变”动,引起  相似文献   

5.
解现代文阅读题的关键在于解题思路:因为解相同类型的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是万变不其“宗”的;因为解题思路是解任何题的出发点和根本点。为此,经尝试,我们认为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思路离不开“动──思──巧──快──活”。所谓“动”,指的是“动口”、“动手”、“动脑”。对于篇幅较短的现代文,我们在解题时不妨先动口整体阅读全篇(包括文后要做的题目);对于篇幅较长的篇目,我们可直接先读文后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进行局部阅读,再辅之整体阅读。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就要求学生养成勤动手的习惯:在读的过程中,光…  相似文献   

6.
开放型试题已进入中考阅读测试卷中,这是中考改革试题“稳中求变”的“变”的方面。所谓“开放”,是指解题思路的多元化和试题答案的多元化,不追求一种解题思路和唯一答案,注意肯定学生的创见,使答案的界定有一个合理的自由度,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掌握  相似文献   

7.
用轴对称“求直线上一点,使其到两定点的距离和最小”的问题,不但能了解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题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让学生对“动”与“定”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深入了解学生的探索能力与识别能力,有必要给学生抽象出这一数学模型加以分析,帮助学生解决许多有关求两条线段和的最小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人们的知识是在事物的运动——静止——运动中获得的,数学解题也离不开“动”与“静”的变化,有些用常规思路难以解决的问题,若能将它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则常能使问题获得巧解。  相似文献   

9.
面对较复杂的计算题,经常会看到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望而生畏,即使硬着头皮做,也十有八九要出错,基础较好的学生也往往苦于计算。究其原因,除了对计算法则不熟,算理不清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掌握计算题的方法而导致心理出了问题。在教学中抓住“定、看、找”三个环节,并通过练习使之程序化,是解决计算中的心理问题、提高计算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实践中效果很好。本文就以“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为例介绍如下。一、“定”——解题前先从总体上确定解题思路和计算顺序1.定解题思路。要通过观察分析,抓住题目的特点,选择简便的算法,以确定解…  相似文献   

10.
“圆”是初中数学内容中较难的一个章节,和圆有关的问题中难度较大的要属“隐圆”问题了.近年各地中考试题中,“隐圆”问题出现的频率较高,其中常常涉及动点求线段最值问题.笔者认为在中考的复习中,可以采取微专题的模式,让学生对该类题型的思想方法、解题思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解题能力是数学学习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思路阻塞、一筹莫展则是解题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如何通过课堂教学的有效训练,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严谨缜密的思维风格,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由因导果”和“执果索因”是数学解题中两种最基本的解题思路.“由因导果”就是从题目的已知条件出发,以定义、定理为依据,一步一步地推出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综合法”;“执果索因”即从所求问题人手,找到所需要的依据和条件,进而解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含参数二次函数图象过定点的问题是解题中的难点,其特点是“动中找定”和“定点未知”,学生们感到难于确定思维起点.本文介绍几种方法,供师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平面几何是初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其中,动点问题常常在中考数学中作为压轴题出现,这类试题能有效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渗透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动点问题较为复杂,导致很多学生遇到相关题目时无法及时找到解题思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本文对中考中平面几何动点问题常考的两大类题型,以2021年两道中考题为例加以分析,并向学生讲解相关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是高中数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占有重要地位.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看对称轴和区间的位置关系,其本质是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解决问题.在解题过程中,还体现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现就对称轴与区间的“动”、“定”关系,结合具体实例总结加下.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中坚持瞻前顾后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巩固和深化旧知识,而且可通过忆旧来启迪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熟练和技巧。“温故而知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坐标代换法”是安排在直角坐标里,它的使用条件是:若动点P′(X′,y′)是定曲线F(x,y)=0上的动点,另一动点P(x,y)依赖于动点p′(x′,y′),则可寻求关系式x′=f(x,y),y′=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三次数学说题活动的策划,审视教师在解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教师的解题过程代替解题教学的备课过程;以教师的解题思路代替学生的解题思路;以获得解题结果作为解题目标.反思教研活动的内容策划与设计实施,提出以“学”的视角来研究“教”.  相似文献   

17.
目标意识是指人们对目标的重要性达到理性认识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 .目标意识在解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目标意识确定思维的起点和方向解题目标是解题过程中思维的起点和导向 ,在解题活动中 ,目标意识首先作出反映 :“目标是什么 ?”“怎样才能达到目标 ?”目标意识会促使解题者尽快寻找、确定解题方向 .例 1 已知 3sinβ=sin(2α β) ,求证 :tg(α β) =2tgα .分析 1 :该题的证明目标是tg(α β) =2tgα,如果将左边展开 ,则得到一个含有α、β两个单角正切的三角函数式 ,右边只含有角α的正切 ,故若能将…  相似文献   

18.
“中定”功夫是太极功夫的核心,是太极拳技的基础。在太极拳的走架中,每一个动作必须起于“中定”态,动作完成后又必须回复到“中定”态,构成下一动作起动的基础。手动、脚动、身动皆如此。无“定”不能动,“定”为动之母,动为“定”之用。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传统的太极拳味,才能使走架服务于推手。在太极推手较技中,受力瞬间,受力者只有处于“中定”态才能侦察出对方的动向虚实,才能制人而不为人制。“中定”功夫要求在心理上心胸坦荡,一法不立。无动的意念,无不动的想法(动静两不执)。形体上要求婷婷玉立,顶劲虚灵,肌肉关节松开。体内气机和顺,周流全身,无滞留与偏胜  相似文献   

19.
由点、线、图形的运动形成的“动态”数学问题 ,在解题时 ,要抓住动中有静 ,动时有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 ,静时有两个变量的等量关系 ,一般要用到相似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圆中的有关定理、面积关系等知识 ;解题过程中蕴含着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 .因此 ,这类问题备受师生关注 .1 点在多边形上运动动点在已知静态多边形上运动 ,动点与静点所组成的相关图形形状的变化是研究的对象 ;其解题策略是先固定动点 ,找出动点满足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组 ) ,有时要根据条件分类讨论才能得出结论 .例 1  (上海市 2 0 0 2…  相似文献   

20.
点拨解题思路教给思维方法1.借动直观手段,注重操作,在“动”中引思路。一些数学内容,单靠教师详尽的讲解,难以讲清楚,费时又费力。从直现形象入手,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引导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探求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加强对比分析,拨乱反正,在“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