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影响学生理解、掌握、发现数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面对职高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向学生介绍数学活动的结果上,而应该从教学内容出发,  相似文献   

2.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是培养创新思维的主战场。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最佳结合,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开掘学生潜能。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处理教材需要关注四个主体:编者、教材、教师与学生.但其目的只有一个--促进或者适应学生的发展.因此处理教材要从儿童出发,其重点应放在教学内容的儿童化处理上.具体地说就是从儿童的经验、需要和潜能出发处理教材.在安徽省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蚌埠市的赵劲松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成功地利用儿童化处理策略,以真实的课堂激荡学生的思维,展示上课教师的睿智与创新,让与会的教师经历了一次难得的美丽与智慧之旅.  相似文献   

4.
苏会生 《考试周刊》2014,(28):60-60
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已有结论,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外在压力而放弃自己的主张,要善于在不疑之处质疑,点燃思维的火花,激发探索、创新的欲望。长此以往,学生定会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数学教师课堂上要多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小组讨论和不同观点的争论。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停留于知识把握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学会实际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加以指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本文作者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将其具体策略探索如下。  相似文献   

6.
傅卫莉 《现代语文》2008,(12):43-44
课堂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展示自身风采与魅力的舞台,更是教师和学生平等沟通、学习交流、相互提高的场所。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如果还停留在以教材和教参为本的观念上,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与优化,就不能充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滞后于社会发展趋势而使课堂黯然失色。“教材无非是例子”,怎样才能让教学内容贴近学生、为学生所喜欢,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笔者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7.
<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下,今天的课堂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完成传递文化知识和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考也不会创造的水平上,而要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力开发出来,我们作为教师,完全有责任培养富有时代精神和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变换教师角色,真正做一个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创造性思维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如何使学生学会表达与交流,组织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发挥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模型主要是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的价值体现在建立过程及以此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流程,帮助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能顺利进行解释和灵活运用的过程.儿童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应该是懂数学、爱数学,对数学怀有敬畏之心和挚爱之情.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数学教学就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和方法层面,而要深入到数学的心脏,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孩子.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建立模型的过程正是学会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数学阅读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与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遗忘阅读.教师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点燃学生阅读激情,让学生想读、会读、善读.通过对话教材、对话读物,开掘学生数学阅读的源头活水.指导阅读方法,历练阅读习惯,让学生的数学阅读成为一种新常态.  相似文献   

10.
秦芳 《青海教育》2002,(1):78-79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学习欲望也往往从兴趣中产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创设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最佳情境.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身心潜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好动,学习欲望也往往从兴趣中产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难点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创设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最佳情境.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身心潜能,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笔者提倡在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没有或较少有功利色彩的,没有任何外界压力的"四种欲望",即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表现欲.这"四种欲望"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自觉、自然的感情冲动,是对数学真理的追求,对数学科学的尊崇,对数学魅力的感佩,对数学问题的解决保持恒久兴趣的源泉.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强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们的课堂应该点燃学生的探索欲望,开掘出学生的创新潜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不仅有知识,更具智慧的有用之材。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实现知识的传递与智慧的生成相辅相成呢?基于对上述现象的思考,在课堂教学中,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一、蹲下身子,让学生逐渐摆脱束缚感在我的课堂上,经常会叫到"小姚、老刘、大雄、敏敏、凌凌……"同学们都知道,这不是老师给他们起的绰号,而是对他们的爱称。我们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就连成绩最差的"大雄同学"也自愿在放学后留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工科数学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经典的数学理论与现代数学方法相脱节,加之课程体系中少有涉及现代数学方法使学生对经典、古老的数学理论敬而远之.除应付考试,课余很少将时间花在数学学习上.为此,有必要对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数学建模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在我校广泛开设数学建模课程和数学选修课,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其数学素质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必须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想方设法将数学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产生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愿望和对数学的向往,完成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探索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有助于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求知欲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力求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同学生熟悉的生活融为一体,使学生对数学具有亲切感,拉近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必须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想方设法将数学教学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他们产生积极尝试、探索创新的愿望和对数学的无限向往,实现新课程赋予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不能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要学会应用。只有学会应用,才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乐学会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19.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首先教师要营造创新思维能力的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创新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开拓思路,诱导质疑,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20.
课堂讨论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形式.课堂讨论不能够停留于表面化,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基于学习"关键点"、数学"思维点"、教学内容"特点"这三大"基点"优化课堂讨论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