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年来,数学情境问题备受关注,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对教材中"一次函数"章节的习题情境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情境类型上,两版本主要以无情境和个人情境为主,忽视职业情境和社会情境.在情境水平上,两版本各有特色.在数学特征方面,北师大版的运算要求高于人教版;在表征特征上,人教版较少直接运用图形表格这样直观的表征,北师大版表征方式更为丰富多样;在任务特征上,两版本都注重概念性理解,人教版以基础性巩固和常规性运用为主,北师大版则更注重问题解决和问题探究.通过对个别经典案例进一步分析,发现人教版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北师大版忠于学科间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PISA所倡导的数学素养视角出发,试图构建出评估数学问题情境的分析框架,并以新加坡O-Level测试与上海中考的数学试题为例,对其数学试题的问题情境类型、特征水平及其分布比重进行比较分析.宏观特征方面,新加坡的数学问题情境类型较为丰富,而上海试题情境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微观特征方面,两者呈现出较大的一致性;但总体而言,上海在数学特征中符号表征的复杂程度更高,上海倾向于叙述性表征,而新加坡则倾向于描述性表征,上海试题的认知任务要求相对略高.  相似文献   

3.
当前,第八次课改正在向纵深推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要求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上述表述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选取苏教版与加州版小学数学教材,从类型、呈现顺序、呈现方式、情境四个维度比较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相关单元。从乘除法实际问题的类型看,等组问题在两版教材中均占比最高,苏教版教材未出现参照量未知问题,加州版教材未出现关系量未知问题。从乘除法实际问题的呈现顺序看,苏教版教材先呈现份数未知问题,再呈现每份数未知问题,加州版教材与之相反;苏教版教材先呈现关系量未知问题,加州版教材先呈现比较量未知问题。从乘除法实际问题的呈现方式看,苏教版教材中图文题与表格题占比较高,加州版教材纯语言文字题及图文题占比较高。从乘除法实际问题的情境看,个人生活情境在苏教版教材中占比最高,公共常识情境在加州版教材中占比最高,关于科学情境的实际问题,两个版本都较少涉及。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内含三类语篇:文学类、实用类和论述类语篇.统编教材中诸类选文都是典范的交际文本,其文本编织的过程即语篇构造的过程.诸类文本的语篇特征可从交际层(意向性、可接受性、信息度),结构层(统一性、连贯性)和语境层(情境性和篇际性)去把握.撷取教材中的典型文本并就其语篇特征展开考察,以为《标准》语篇理念的贯彻落实、诸类文本的语篇分析以及任务情境中的深度读写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中的"视觉-空间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视觉-空间表征"是采用视觉表象的表征方式,空间视觉化能力是个体对刺激情境进行"视觉-空间表征"的能力,前者成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主要心理机制之一,后者则成为影响小学生能否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主体因素.V/A模型阐述了"视觉-空间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空间视觉化能力的关系及其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机制."视觉-空间表征"包括图像表征、图式表征两种,图像表征是图式表征的基础,也是低年级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表征方式.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材中的情境任务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现实情境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分析教材中"圆的性质"的情境任务发现:教材提供处理情境任务的学习机会总量偏低;情境任务未能提供处理冗余型与反思型任务的学习机会;情境任务的目的集中于数学应用,所提供数学建模的学习机会不足。从学习机会视角出发,我国数学教材改革需提供更多处理情境任务的学习机会;情境任务需注重提供处理冗余型与反思型任务的学习机会;情境任务的目的需提供更多数学建模的学习机会。  相似文献   

8.
"QUASAR"项目研究框架的焦点是引导学生关注具体的数学概念、方法和技能.该项目的研究框架定义了数学任务的两个指标:任务特征和认知要求.任务特征包括了多种解题策略、多元表征和数学交流.按照认知水平,数学任务可以分为从低到高的4种水平:记忆性的任务、无联系的程序性任务、联系的程序性任务、做数学的任务.教学中这4种不同水平认知要求的执行,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PISA数学素养框架情境分类和其他情境分析模型,构建了分析数学问题情境的四个维度,即背景素材特征、语境呈现方式、语境干扰程度和任务挑战水平,并选取浙教版和沪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带余除法”的内容,对两个版本教材的问题情境水平进行比较,从上述四个维度作出总结并据此提出改进教材编写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使用频率相当高,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但是非连续性文本刚进入小学语文教学视野,目前可以借鉴、开发的资源也十分有限,开发适合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微课程是关键。可立足教材、情境、生活三维视角,扫描教材,选取元素,挖掘文本材料;还原情境,任务驱动,深化问题指向;回归生活,讨论延伸,立足亲身实践。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于2004年实行新的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完全中学的数学课程标准有两套:基础水平和专业水平.两个水平在整体目标、教学内容和对毕业生的要求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专业水平是为深入学习数学的数学英才学生设置的,内容多、要求高.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部公布了适合于不同水平共19套完全中学数学教材,分"推荐使用"和"许可使用"两类.他们的英才教育模式和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处理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是数学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小学数学教材各版本,都不同程度地选入了一些数学史料作为背景知识,它们在数学史内容的选择分布、篇幅容量和设计模式,以及呈现方式等方面各有特色.应该加强低段的数学史教育;增加"学习内容引出数学史"和"数学史引出学习内容"两种设计模式,并在不同学段采用不同设计模式;体现出"文字为主"、"图片为主"、"连环画"、"视频光盘"等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师院校"数学建模"教材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我国高师院校在“数学建模”课程开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符合高师实际、具有高师特色的“数学建模”教材;高师院校尚未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数学建模”教学方法.在“数学建模”教材的构建方法上应注意:材料的来源应以借鉴、改造、探究为主;材料的选取应充分考虑中学数学教育实际与高师数学课程设置与开设的特点并充分考虑中学各基础教育学科的特点等;材料的编排应以数学建模方法为主线,采取循序渐进的编排方式,对数学建模问题的阐述应采用分步骤展开的方式.教材体系可按以下4个板块展开:绪论;数学建模方法概论;具体的数学建模方法;中学数学建模教学.  相似文献   

14.
采用FLOW MAP对中美四版化学教材中"物质的量"概念体系内容难度进行了测量与评价.定量统计表明,中国教材的整合广度较美国教材高,表征深度较美国教材低.质性评价表明,美国教材的概念组织与整合设计以"化学计量思想与方法"演绎为内核,中国教材则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演绎为内核;美国教材的内容表征注重情境线索搭建与类比思维的嵌入.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对于数学课程的教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探究新知--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模式展开.有效地提出数学问题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具体表征之一,同时也是中学数学课堂教师有效教学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一个方面,构建适宜的问题情境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16.
"数字世界"儿童数学课程是在新皮亚杰理论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旨在培养儿童数字感知的实践性课程.该课程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发展儿童对数字的感知能力,使其获得数学学习所需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能力.该课程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向儿童呈现了五种数字表征形式,即实物表征、图片表征、排列表征、高度表征和循环表征.该课程给当前我国幼儿园数学教育以一定的启示:(1)数学教育应以培养儿童对数学的感知和体验为基础.(2)数学教育应重视培养儿童数学方面的元认知技能.(3)数学教育活动中应注重教师与儿童之间的交流.(4)数学课程的设计应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实例.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相关文献构建例习题文本特征分析框架,从“文本呈现形式”“文本表述结构”“文本阅读难度”三个维度对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数与代数”内容的例习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在文本呈现形式上,例题与习题更注重连续型文本和混合型文本,非连续型文本占比极少;(2)在文本表述结构上,例题中主要以“标准性表述”和“情境性表述”为主,习题中三种表述结构占比更为均衡;(3)在文本阅读难度上,例题与习题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阅读难度占比依次递减;(4)在文本类型上,例题与习题都兼顾到文本阅读的基础性,但例题的文本类型较习题更为单一,更注重示范性.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的一个亮点,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适当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是探究载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设置问题呢?笔者认为,教师应立足文本,结合学生实际,通过联系课外资源、捕捉学生学习错误等来巧设阅读问题情境,以唤起学生阅读动机,使其主动探究文本,积极思索,完成阅读任务,理解文本内容,领会文本主旨. 一、立足教材,分析学生实情,创设有针对性、探究性的问题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是教与学的依据,问题是思考与探究的载体.因此,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钻研教材,发掘教材隐含的情感与能力价值,然后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同时,教师还需顾及情境内容与创设方式应与学生能力水平与认知水平相适应,贴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其产生认知冲突,积极探究.其次,在设置问题情境时,语文教师还需营造出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主发现、勇于提问,敢于表述自己观点,积极思索.这样,教学活动是多向的、互动的,可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活跃阅读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20.
中美数学课程目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与美国《学校数学的原则和标准》的"内容标准"和"过程标准"中的"目标"为基础进行比较,得出它们在目标体系、表述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而在课程目标的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则有许多共同点。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如何"博采众家,发展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