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建设和谐校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相似文献   

2.
姚晓蕾 《快乐阅读》2011,(6):131-132
和谐是什么呢?《说文》解释:和,相应也。《尔雅》解释:谐,和也。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讲人教版《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节时,有学生问:“这里说《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而‘两汉时期的社会经济’一节又说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是《汜胜之书》,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呢?”  相似文献   

4.
许纪霖在《中国知识分子十论》中说过:“历史,总是由知识分子书写的,然而,知识分子自身的历史。却常常无人书写。”那么当有人决定写一写的时候,又该怎样落笔呢?古人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说,当一个人置身于某一环境时他是看不清他周围的事物的,那么谌容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想讨论同时代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她究竟能说点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是一个很好的话题,既可以用自己的观点、经验解释《红楼梦》,也可以用《红楼梦》的故事、见解来解读自己的经验、观点。我们如果只是谈自己的创作显得狭窄了一点。在这里说明一下,《红楼梦》与中国文化,其实《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谈《红楼梦》就是谈中国文化,《红楼梦》就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代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毛泽东主席曾经有一句名言:中国有什么呢?中国有悠久的历史,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众多的人口,  相似文献   

6.
常绍云 《成才之路》2009,(20):38-38
刘勰在《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也。”这也就是说,写文章必须要有感情的震动,情感是文章的根本。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情感呢?大家都记得朱自清的《背影》吧.可以说文章把父爱渲染到极致。使多少人为之感动,为之流泪。原因何在?主要是作者对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情景作了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这就说明,细节描写是渲染情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们不是说——细微之处见真情吗?  相似文献   

7.
友谊     
自古至今,友谊是人们谈论的永恒话题。有人说:“友谊是人与人之间最高尚的情感。”可也有人说:“友谊只不过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阶梯罢了。”可友谊到底是什么呢?它们是有价还是无价呢?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第一回中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什么叫“荒唐”?词典上解释就是思想、言行不符合常理人隋,使人感到离奇。显然,用这样的意思解读最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不符合事实的。  相似文献   

9.
炎樱衣谱     
前言 我写过《炎樱语录》,现在又来写(《炎樱衣谱》,炎樱是真的有这样的一个人的。最近她和妹妹要开个时装店,(其实也不是店——不过替人出主意,做大衣旗袍禊裤西式衣裙。)我也有股子在内。我一听见她妹妹是同我们合作的,马上就说:“你妹妹能做什么呢?”炎樱大笑了,告诉我:“我妹妹也是,一听见说有你,就叫了起来:‘爱玲能做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隆中对》开篇就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一句怎样解释才算正确,一直争论不体。问题有三:一、“为”字如何解释?意思是“写作”还是“吟喟”?抑或兼而有之?二、《梁父吟》指的是哪一首诗?它是否真的就是诸葛亮写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石钟山记》:“舟人大恐。”人教版高中《语》第三册对此句的注释是:“(舟人)船夫。”笔以为此说欠妥。在现代汉语中,“船夫”指在船上工作并以此为生的人。他们应该对当地的水状况及周边环境都非常清楚。章最后在解释世人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由来的原因时也说:“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知道什么?显然就是前所说“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风人焉,涵淡澎湃而为此”。恐惧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对对象的陌生,既然船夫知道“大声发于水上,噌咳如钟鼓不绝”的原因.又怎么会“大恐”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熊生贵 《四川教育》2010,(12):20-21
教师的专业成熟是靠经验支撑的。 什么是经验?《中国百科大辞典》这样解释:“经验是人用感官直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也还有这样的解释:经验是人们对某件事或某个事物的经历和体验所形成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非诚勿扰》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很火,喜欢看的人特别多。于是,我在周同人群中做了个调查: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爱看这个节目呢?结果有65%的人说因为盂非的幽默机智。是啊,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气氛和谐,心情愉快。我想如果我们的教师也能让课堂“幽默满屋”,那么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报任安书》有"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一句,有注解称",楚,荆木"。为何有此解释呢?许慎《说文解字》曰:"楚,丛木,亦名荆也,从林,疋声。"《诗经·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说文解字》释:"荆,楚木也,从刑声。"唐代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杂志二》:"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  相似文献   

15.
《在酒楼上》被夏志清在《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誉为《彷徨》集中“研究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四部作品之一”,周作人也说这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仅就其篇名就耐人寻味——《在酒楼上》,为什么不是《邂逅》,或是《在茶馆里》?  相似文献   

16.
《诗·卫风·氓》:“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这里的“垝垣”是怎样的“垣”呢?我们来看看汉代学者的解释。毛亨《诗故训传》云:“垝,毁也。复关,君子所近也。”  相似文献   

17.
《演讲与口才》(学生版)2013年第5期刊登了《挪威人怎么这么“傻”?》一文,文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妈妈不解地问佩德森:“你怎么还要把你太太吃的单独付账呢?”他解释说:“因为我太太不是我们单位的员工,她吃的就应该自己掏钱……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想揩公家的油。”我和妈妈听了,面面相觑。我暗自惭愧……  相似文献   

18.
大家小时候一定都读过《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童话故事,也知道这些故事都出自《格林童话》吧?但是,你们知道这些童话的作者其实不是格林兄弟吗?知道《小红帽》最初不是给孩子看的童话吗?知道还有一个中国版的《灰姑娘》吗?这些耳熟能详的童话里原来还有不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相似文献   

19.
李荐 《湖北教育》2010,(8):32-33
教育是一个涉及千家万户,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话题。《现代汉语词典》中“教育”词条的解释是:按一定要求培养人的工作。“一定要求”是什么要求呢?《说文解字》对“教”和“育”的解释,似乎能给我们一些启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者要身先士卒作出表率,被教育者效法教育者的行为,以达到至仁至善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尔雅》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收录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副词等一般词语,相当于义类汇编或语词性类书,犤1犦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前三篇中,《释训》着重描写事物的情貌,词目多为叠字。“《释训》云者,多形容写貌之词,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犤2犦那么,前二篇《释诂》与《释言》,存在怎样的异同关系呢?历来有三种观点:一、《释诂》解释古语,《释言》解释方言邢《尔雅注疏》论《释诂》:“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论《释言》:“古今方国殊别,学者莫能通,……故为之作释也。”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