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某些农村初中,有厌学行为的学生比例为54.6%。分析其原因、探讨其对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在当下农村初中,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消极对待学习、逃避学习。从心理学角度说,厌学心理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逃离学习。二、农村初中学生厌学心理成因  相似文献   

2.
一、厌学心理的危害及表现1.厌学心理的危害所谓"厌学",即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心理,是对学生不愿意学习、厌恶学习这种消极的行为反应模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3.
“厌学”即“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在当前的大中小学学生中普遍存在这种厌学现象。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地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问题已成为阻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农村小学厌学的情况已处于比较严重的状态,据调查,某小学三年级一个班55个学生,有67%的学生有轻度厌学的现象,有19%的学生有中度厌学的现象,有2%的学生有重度厌学现象。  相似文献   

4.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或冷漠态度,甚至表现出逃避行为的心理问题,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在我们学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杨青 《甘肃教育》2011,(22):38-38
厌学从心理学层面讲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反应模式,即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远离学习,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等。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厌学心理的危害及表现 1.厌学心理的危害 所谓“厌学”,即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是一种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厌学心理,是对学生不愿意学习、厌恶学习这种消极的行为反应模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7.
周福英 《教育探索》2006,(5):102-103
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除因部分农村小学生学习能力差而导致厌学外,我国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主要体现在厌学学生的疲倦和学习动机存在缺陷上。  相似文献   

8.
江双喜 《班主任》2009,(4):36-37
厌学是一些高中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行为上主动远离。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里,  相似文献   

9.
费璐 《考试周刊》2012,(31):170-170
中小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心理,且厌学的现象愈来愈严重,学生的厌学心理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为: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教师你讲你的,台下我玩我的。逃课、逃学,厌学似乎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有的学生甚至得了厌学症。厌学症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模式,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为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甚至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的过激的行为。学生的厌学心理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必须弄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尽早唤醒迷途的学生,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突出表现在对待学业上,很多学生(其中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心理。厌学,是指学生厌恶学习或学业的心理,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学习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总之,就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1.
张萍 《中国教师》2009,(Z1):552-552
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课堂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有报道称,北京市约有30%的中小学生有厌学行为,教师和家长为此大伤脑筋。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小学生厌学心理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厌学症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消极对待学习,会造成学生不求上进的消极心态,并将影响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学生厌学的表现和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应以预防为主,强制矫正为辅.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家长应加强家校联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沟通,及时疏导.  相似文献   

13.
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与一般的厌学情绪不同。其主要特征是在心理上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时伴随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甚至泛化为对学校、对老师、对考试产生厌恶和逃避心理:在行为上主要表现出一种远离学习活动的倾向,经常性地旷课逃学,严重的会产生辍学的念头。  相似文献   

14.
<正>厌学生主要表现为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学习目的不明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缺乏求知欲,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甚至对学习、对老师有逆反行为。学生厌学原因有很多,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有学校方面的因素,还有来自学生自身成长经历的影响。对于不同的厌学生,班主任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一、搞好班级建设,增强凝聚力,为学生打造发挥特  相似文献   

15.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兴趣.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并在注意力、思维方式、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及行为中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态度。它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在厌学程度方面.分为潜在厌学、将会厌学、正在厌学、已经厌学、重度厌学。在英语学科上出现厌学心理的学生.表现为成绩持续下滑,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课,思维迟缓.情绪消极,提不起精神,作业拖沓,  相似文献   

16.
甄海燕 《学周刊C版》2013,(7):194-19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转化后进生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产生后进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些学生厌学,缺乏学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办法,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一、后进生的心理表现1.敷衍塞责,消极对待。后进生在学习中大都懒散,没有把学习视为己任,而是作为包袱,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是被动应付。由于消极对待听课和作业,所以  相似文献   

17.
王晓琼 《中国教师》2009,(Z1):474-474
<正>厌学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如今,厌学成为了初中学生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其成因并且寻找对策。1.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终身的老师,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最关键和主要的作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厌学"的教师归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 “厌学”,即对上学读书感到厌倦或厌恶学习,不愿意主动学习,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一种行为反应,是一种消极适应环境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中学生厌学情绪的普遍滋生,已经成了中小学教育及整个社会不得不正视的问题。据调查,就是所谓学习优秀的学生,也惧怕和厌恶学校的学习生活,而那些学习文化知识的“困难户”,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8,(18)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脾气秉性相近,或兴趣爱好相投;或思想观点一致,或人生目标相同;或着装打扮一样,这种自由而又较固定的自主组合的群体我们常常称之为非正式组织。从心理学角度讲,非正式组织易导致厌学症,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  相似文献   

20.
中专校园里,有些中专生对待学习比较消极,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厌学心理。这对他们完成中专学业很不利。下面,我们探讨一下中专生厌学心理的类型及消除厌学心理的方法。一、厌学心理的种类1.挫折型心理厌学这类学生最大的心理特点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