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均处于不断成熟的阶段,而且中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会出现很多不良的思想,其中尤其是以逆反心理较为突出,对学生的身心和健康的成长有着诸多的不良影响以及负面效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初中生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上也要正确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生可以以一个更加健康的心理状态成长和学习。就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3.
农村优秀初中生的成长与发展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但是因为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不匹配,一些农村初中优秀生在学习和成长当中,也出现了很多心理障碍,这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教师应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结合自身在农村初中教学中的一些经验,针对农村初中优秀生的常见心理障碍进行研究,结合典型的案例进行说明,了解农村优秀初中生的心理障碍主要集中在交际畏惧心理、逆反心理等方面,针对这些心理障碍就调适提出相应的意见。包括引导和参与学生的交流等,通过研究,希望能够对农村初中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消极逆反心理表现为其情绪、思维等心理活动有悖于教师、家长等权威者的正面意愿和期待,严重者体现为行为上的另类乖张。中小学学生群体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成长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定的逆反心理,教育管理者要从根本上意识到学生消极逆反心理对健康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和学生自身成长的负面影响,并建立起健全治防结合的逆反心理疏导机制,注意预防和消除青少年心理隐患,为学生提供健康的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充满危机的时期.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内在需要与其实际能力、心理状态及个人地位等方面存在矛盾,易出现挫折、悲观等心理不平衡现象.这种心理冲突和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时期必然存在的,是青少年的某种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本文通过分析逆反心理的特点、表现形式,探讨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进行科学教育,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在教育过謦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现象,学生感情的失控,与家长、教师的关系疏远、僵化,甚至对立,种种逆反表现令教育者叫苦不迭.分析、认识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教育对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7.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以及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表现更是十分突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韦焕能 《职业技术》2006,(12):55-55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对客观事物的抵触、不顺从。具有这种心理的青少年学生往往听不进正确意见乃至忠告;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这些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本文就青少年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一些原因,谈谈化解的对策。一、逆反心理的成因(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未完全成熟时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易冲动,好感情用事,做事不计后果,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其独立…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影响体育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不利因素。它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破坏和谐的师生关系,严重妨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产生的原因与如何加以克服两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初中生在体育教学中"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找出应对"逆反心理"的对策,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汉芬 《广西教育》2009,(26):36-36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地应对,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以下笔者就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逆反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成长时期,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以及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表现更是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2.
在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逆反心理"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它对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教育实践特别是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也日益显得重要.文章从逆反心理的实质、表现、成因和调适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潘俊颖 《广西教育》2012,(2):51+95-51,95
在青少年成长的历程中,逆反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要素之一,它是初中生逐步确立并践行自我价值观的一种不成熟的尝试,是争取人格独立和渴望能力被广泛认可的人生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教育中受到较多关注.种种研究表明,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成长直接相关.逆反心理在个体成长中具有双重效应,它既对青少年中存在的学业不良、物质滥用甚至罪错等行为或现象有一定的动力机制作用,又对青少年思维创新性、意识独立性、精神创造性的形成有促进作用.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如引导或指导得当,则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和今后的发展;反过来,一些畸形或负面的逆反心理如不及时干预,就很有可能产生严重的问题行为甚至形成心理疾病.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随着生理成长,在心理上产生对自己的认知需求,对外界产生一种维护自尊的需求并采取逆向态度或对抗言行来体现内在心理动向。逆反心理对他们的正常心理发育以及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有不利影响。因此,老师或家长需要掌握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细微反映,努力寻找逆反心理的诱发点、把握教育的着力点、挖掘学生言行的闪光点,采取鼓励和唤发以上三点的方法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这对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学业上取得好成绩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吴蓉 《教师》2015,(6):6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外界环境的变化,初中生的心理受到极太影响与冲击.如果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心理,学生很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受挫,进而影响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众多教育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将结合初中生心理特点和笔者自身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实践经验,深入分析如何促进初中生心理发展,让学生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8.
肖成琼 《今日教育》2012,(10):67-67
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合理疏导。一、正视逆反心理的负面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确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度不够。因而,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现象,或轻或重,不一而  相似文献   

19.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现象,学生感情的失控,与家长、教师的关系疏远、僵化,甚至对立,种种逆反表现令教育者叫苦不迭。分析、认识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教育对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刘敬波 《学苑教育》2020,(1):31-31,33
道德教育担负着启发青少年学生沿着确切健全的道路前行与成长的重要使命,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道德教育是其他学科无法完成的,因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地理教学也可以越发呈现道德教育的实质,本文结合新课程改革的内容,根据初中生心理成长特性,通过对地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策略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