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王安忆的语言以温婉细腻著称,而在小说创新实践中她也一直坚持着对小说的语言进行创新探索,她摆脱了传统现实主义对语言刻画与描绘功能的强调,更加注重语言的叙述功能,体现了王安忆小说创作在语言方面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迟子建是一位富有浓郁生态文化思想的著名作家。生态文化对她的小说语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最后一个酋长的女人的叙述构成了小说的基本话语,小说语言明显地融入了原始宗教信仰,给我们提供了生态文化浸润下小说语言的一个文本。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她的小说语言,具有绚丽的色彩、苍凉的音韵、多样的修辞与富丽的风格。这样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构成了她独特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小说具有独特的语言艺术魅力。她的小说具有古典文学的深刻烙印,冷漠隔离的语言.对女性人物语言的深刻描写,华美的语言是让人心痛的精灵、奇妙的譬喻。这样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构成了她独特的小说世界。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的小说是独具一格的,创造了属于自己独有的风格"萧红体"小说。不管是她的抒情方式还是语言的表达都有她的特别之处,本文就以她小说的抒情化、散文化等方面来剖析她小说特色。  相似文献   

6.
通过琼瑶小说和亦舒小说的语言表现风格的比较,可以看出:琼瑶与亦舒的小说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共性,但就总体而言,她们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亦舒一贯秉承她的现代性,叙事语言简洁明快干练、幽默泼辣机智;琼瑶一贯固守她的传统性,小说语言呈现出繁丰细腻详尽、庄重柔婉典雅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庐隐的小说,以她作为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以瑰丽的语言,真实展现了女性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充分体现了庐隐小说的浪漫气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始终是她的小说表现的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末王安忆相继提出她的小说理想,直至复旦大学的小说讲稿出版。她对小说的艺术理念日益明确。她认为小说是从现实世界取材而进行创造的一个心灵世界。作为一门艺术它应有自身的规律。所以她对小说的情节、语言、创作思想提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认为逻辑性的情节、抽象化的语言是构成这个世界的材料,而创作思想是决定这个新世界的关键。该文所做的就是从她的近作《妹头》、《忧伤的年代》、《隐居的时代》来看她的小说理想。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育(上)》2011,(7):159-159
作家林那北目前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她对小说语言的苛求时,她说:小说语言不是单纯的故事表达工具。在故事之外,语言还有自身强有力的表达,僵硬还是灵动,枯涩还是丰腴,呆板、笨拙还是神采飞扬,如此等等。  相似文献   

10.
魏华 《巢湖学院学报》2012,(2):78-81,90
张爱玲的小说语言极具魅力,这种魅力体现在将古典与现代相融通,将雅俗语言相结合。但是"现代性"依然是她小说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所在。那么,其语言形式现代特征又具体体现在何处呢?诗化语言、戏剧语言以及电影语言的丰富与灵活使用,构成了小说语言的"现代元素"。它们的存在极大丰富了其语言的表现力与张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自白派的代表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始终没有建立完整的自我意识。尽管大多数研究者都将其死亡归咎于其丈夫——英国著名诗人泰德.休斯,但笔者始终认为,她早年怨恨父亲的辞世,青年纠结于母亲教育的期盼,成年后深陷在被丈夫抛弃的悲伤中无法自拔,她生命中最重要也最亲近的三个人,共同构成了中介普拉斯生命的"凶手"。三重重压,既是这位才女迸发才情的点金石,也是加速这个可怜女人走向灭亡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特定的童年生活,曲折多变的人生经历养成了萧红任性、倔强、执着又敏感、细腻、柔弱的性格。这一性格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学创作风格。其敏感、细腻使她的作品具有沉郁、悲凉、寂寞的风格;其女子雄风又使她的作品具有雄浑刚健的风格;她的执着倔强使她不随俗、不从众、不拜倒在大家、名家脚下,坚持走自己的创作道路,摸索并创造出独特的小说样式,成为与众不同有着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女作家。倔强和敏感这两个性格的主导因素,指挥着、统制着她的作品,影响了她的人生道路,导致其作品风格的丰富多彩和小说模式的创新,也决定了作家归向悲剧的人生终点。  相似文献   

13.
李清照是横跨南北宋的著名词人 ,在其几乎所有的后期词篇中 ,都流露出浓厚而执着的怀乡情结。作为时代的见证人 ,她深情地倾诉了历经劫难后对故国、亡夫、旧时的悼念和追怀之情 ,从而使其怀乡词体现出突出的独特性、丰赡性。尤为值得肯定的是 ,她的这类作品 ,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 ,呈现出不容忽视的鲜明的爱国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周婉如是晚清黔西北有名的女诗人,她才华横溢、心怀壮志,有着当时闺阁中人所不及的胸怀和气质。但诗人生不逢时,那个时代没有给一个女性提供驰骋壮志的机会,她只能郁郁地在闺阁中终老一生。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造成了周婉如的人生悲剧,体现在她的诗歌中,就表现出身束闺阁、功业难成和知音难寻、青春易逝所产生的悲愤和忧愁,虽然她的诗歌中也有一定的悲剧意识的消解因素,但并没有起到消解的作用,反而使她的悲剧意识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5.
新的开始     
She hung her head as she trudged through the hall, attempting to block out the ceaseless chants that followed her every step. They made faces, jeered her,and poked fun at her. Her hair and her clothes, her intelligence and her artistic nature-they were all abnormal.  相似文献   

16.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17.
作为抒情小说家的萧红,同样以真情创作散文,演绎人生,每一篇散文,都是其人生轨迹的记录,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有至真至纯的友情,有苦多乐少的爱情,有深沉挚烈的思家爱国之情,通过情感世界显示自己的人格精神,创造了情景交隔、意境优美的独特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以及其隐居之谜,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试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解读艾米莉·狄金森遭遇的身份危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其谜一般的隐居生活及其自我拯救。诗人于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在表现自我的层面上,转移了其自卑心理,从而获得了对现实的超越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词在她一生的创作中所占比重最大,其反映的思想内容主要有: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抒发对大自然无限的热爱之情;歌颂美好的爱情,抒发离愁别绪;表现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怀恋故国家园,抒发家国之恨和故国之思。李清照通过抒写个人的欢乐、理想、痛苦和悲哀,概括地反映了她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斗争,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和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十九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独特、超前的诗人。在个人生活道路的自我设计上 ,在诗歌创作的主题内容、思想倾向、语言技巧和写作风格上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她以前的美国女诗人的道路 ,表现出了她的现代主义特征。从分析她的生活方式、爱情诗、宗教诗着手 ,可以阐述出她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 ,划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